發餘稿(3)(3 / 3)

那樣的話,人會很窩心,覺得兩個機器人已經不是同一個人。

這隻機器人無疑給沙紅狐開啟了很多思路,就沙紅狐了解,機器人至今為止,一共經曆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自動執行階段,接受人的牽引和按鈕指揮,也可以預先編排程序,完成一定的作業;

第二個階段是符合人工智能技術製定的原則綱領行動,集成控製論,機械電子,計算機等科技,能夠主動取代和協助人類,甚至有著模擬的智能,比如與人下棋;

第三個階段則是飛躍階段,也是一個瓶頸口階段,就是廣泛引入仿生學,達到原始機器人的最頂端,具備一定的生物能力,同時引入麵向對象的概念,用數據抽象自然界,使機器人不再是單一的任務性,而是通過數據的封裝,經過一些抽象化的智能模式,具備一定的自主智能;

第四個階段是第三個階段成熟後自然而然地發展出來的,仿生學成熟之後,機器人具備了感應條件,打破了機器人數據來源方式,提供了無間接刺激,給機器人擁有大腦製造了要求和條件,科學家經過給機器人自我回調權,進一步抽象龐大的封裝庫,完成思維模擬,它們在接受主人這個抽象符號後,擁有自主的意識流,但這一階段仍以模仿動物,模仿人為主,以實現記憶、運算、比較、鑒別、判斷、決策、學習和邏輯推理等智能活動,現在不少機器人也害保持在這一階段;

第五個階段是完善階段,一直到現在,機器人基於對人類,對動物的模仿,經過一係列開啟,學習,雖然擁有自主意識,但不夠完美,人類還未完全破解自身的秘密,特別是大腦,模仿出來的機器人如果想具備與人類同等水平的智能,依照比較頂尖的工藝水準,大腦起碼得有幾間房屋那麼大,運轉起來,一身控製電路,一身電機,顯然是一種雞肋產品,這個時候,就必須去完善和簡化,這個時候,為了解決他們的問題,就得更深入地引入有機真生學,深究語言、語意,特殊處理時與智庫聯機……

在這個階段,最核心的幾個問題被提出來:

第一,意識流,大腦活動怎樣才能被完美地抽象出來,以及各種思維活動怎麼組織才能達到完美;

第二,大腦如何完成外界知識與刺激的自我存儲,自我抽象;

第三,機器人機體怎樣才能具備彈性;

第一個問題還懸留著,因為大腦太複雜了,為了勘察它的神奇結構,帝國實驗室中的科學家還在超腦的幫助下,每天磕磕碰碰呢;第二個問題理論上可以實現,通過生物劑,生物電分解合成,堆壘分子,可以試著去模仿生物腦,但存儲的數據怎麼抽象依然不好解決,比方說,一張圖,讓機器記下來,如果品質需要有保證,那就可以達到幾M,幾十M,眼前視野可能要用到幾百M,根據現在的半導體分子點刻技術,如果抽象的不夠完美,處理起來不夠完善,照樣解決不了問題;第三個問題,機器人的集體同樣不容易完美解決,直到有機金屬被發現,給科學家們開了一道亮光。

回答這三個問題的程度,也就代表你要什麼樣的機器人。

這些問題不好回答,很少有人能夠自己做出機器人。

大部分機器人都是一個國家集中一流科學家開發出來,保存數據的,個人機器人即便不是工廠貨,也是拷貝數據,更改一些部件和數值。

今天,塔神無疑第一次在沙紅狐麵前回答了幾個問題。

第一個回答是這位製造者用三個控製指令控製意誌流,在機器人自相思維時,作出了簡單有效的保證,保證機器人意識流能夠形成,而同時,組織了足足八個大腦活動區,自成體係,相當嚴密;第二個答案是把大腦存儲分成三級,中間有一道數據過濾分隔體,這就等於三級抽象,因為規則一致,抽象流可逆,大大減小了數據的冗餘,使得機器人不至於那麼容易被亂七八糟的東西塞滿大腦;第三個問題也回答得不錯,機器人最怕腦袋受損,當衝擊力衝向機器人的腦袋,因為特殊處理,大體不會改變,但小問題會發生,一旦小問題發生,如果是自己的思維問題,它就像人類一樣,犯了糊塗,如果是硬件上的小毛病,他就成了神經病,會幹出一些無法預測的事兒,有了大腦內的自動愈合裝置爐,那就好多了,即便是機器人腦部損壞,躺進沙漠,它調用了自我修補,不管身體是不是能好起來,腦袋也會恢複思維,這個時候,它要麼自救,要麼聯係自己主人。

綜合這些,可以得出一種類似風格的東西。

製造這個機器人的科學家顯然不去顧及某些規則,起碼也是個大師級的人物,敢於打破那些條條框框,走自己的思路。

沙紅狐可以一清二楚,他不在乎與不與人的大腦器官相同,隻在乎功效,不在乎是否人性化,隻在乎組織嚴密,簡單有效。

與對方的這種風格相比,沙紅狐反思到自己寶的問題,自己對寶的意識流控製用了開放性指令,除了幾個控製符,又反過來調用潛意識庫,而潛意識庫除了大量固化的,還允許它自己積累,他也就跟人一樣,有著真正意義上的發愣,失神,害怕,到後來,自己的存儲抽象不是固化為數據,而是反過來通過一個哲學家抽象庫抽象,逆向複原,而活動區,對方八個活動區固定下來,無論運算還是存取,各負責各的,自己的幾個活動區卻看似專屬,實際上卻進行反複統籌,這就是自己的寶為什麼反應慢,為什麼不像別的機器人一樣幹練,而是古怪無比。

這都是自己試驗,代入,分析其它機器人,最後別開思路,硬生生給試驗成功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已經是一種大膽嚐試。

但關鍵的問題是自己沒有貫徹風格,也沒有一個可以遵循的規則進行優化。

今天他看到了塔神,突然有一種豁然洞開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