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對危重肺心病患者進行監護的體會
為了提高性肺麒性心髒病(簡稱肺心病)的治療效果,降低危重肺心病患著的住院病死率,我科從1975年起,在臃心病急性發作的高發季節(11月初次年3月底),建立了重症心病監護病室,對重症肺心病患者實行夜覽護,對摁本肺心病的醫護賡量、降低瘸死率起到良好的效乘,茲將二年來的工作進行小結,並推出—些體會如下:
1.具有下列情況的危重心病患者均可由肺心病房或急診室、家庭病房直接轉入盟護室。
(1)症呼吸表竭,息攙續狀態具有進行性呼吸困難,有失去自主呼吸可能者。
(2)頑固性心力表場經治療效果不明顯並有進行性加重,或有毛地黃中毒危及生命者。
(3)肺性腦病。
(4)呼吸道重度感染高熱、或伴有感染性休克者。
(5)並發嚴重心律素亂成嚴重電解質平衡失調。
(6)消化道出血成大纛嚕血者。
2.監護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1)配備必要的儀器及搶救設備很重要。如分析特別是應用人工呼吸機對治療肺性腦病相當重.要超聲霧化器或加鉺霧化器的應用對祛痰、局部給藥也起顯著作用,監護室醫生除熟悉肺心病的診治原則,還需要較熟練地掌擓給氧,應用各型霧化器,環甲膜穿刺,應用各型呼吸機的技術,及了解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的適應症,監護室護士需熟悉肺心病的護理方法,掌握霧化吸入、排痰、吸痰、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及使用呼吸器等的護理技術。
所以除配合必要的搶救儀器設備外,負責監護的醫生、護士必需經過嚴格訓練,具有較多診治肺心病的臨床經驗。同時人員保持相對的穩定,以能保證治療效果的逐年提高。
(2)心病患者的監護有利醫護人員細致地觀察病人,及時發現問思,予以適當處理。如本組有3例患者並發自發性氣胸,在轉入監護室後因注意到突然發作的憋氣、心慌、出冷汗和煩躁,體檢氣管移位,經X線照片證實為自發性氣胸,經閉式引流,使病情迅速好轉。又如1例肺心病患者,因左下肢疼5天右腿麻木2天收入監護室,檢查發現雙側股動脈、靦動脈、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左膝關節以下皮膚呈紫色、發、觸癰明顯,診斷為應主動脈瓣跨血栓,立即予以肝素、脈通靜脈注射。當日在局麻下行雙股動脈玫栓術,經積極搶救使患者轉危為安,保住了雙腿。監護組的醫護人員在進行細致的護理協助卑者進食時,發現有多食、多飲、多尿現象,從而發現3例並發糖尿病患者。
(3)肺心病監護室的建立,降低了住院肺心病患者的病死率近二年來由於肺心病監護室的建立,使我科的住院W心病患者的病死率由過去(1972~1974)三年的20.4%(392例次死亡80例)降至近二年(1975~1977)的17.1%(391例次死亡67例),肺性腦病的病死率由38.4%(125例汝死亡48例)降至33.6%(125例次死亡42例)。
(4)脈心病監護室的建立有利於培養呼吸專業醫護人員。
(5)有利於科研資料的積累,促進肺心病的科研工作。
黃夾甙治療慢性肺原性心髒病心力衰竭的初步觀察
一般慢性肺原性心髒病心力衰竭,可在有效控製呼吸道感染及使用利尿劑後,得到控製但經上述治療而心力竭得不到滿意控製時,仍需應用洋地黃製劑。現一般趨向於選用作用迅速、排泄快的製劑。其所需的劑量,約為治療其它質性心髒病心力衰蠍劑量的。
國內很多醫院認為,每日注射毒毛旋花子甙125克即可達到較滿童的效果。但毒毛旋花子甙隻能靜脈注射,不能口服,為其缺點。
國產強心甙中,黃夾甙(強心靈)為黃花夾竹桃次甙乙、單乙酰黃花夾竹桃次甙乙及黃花夾竹桃次甙甲三種單糖甙的潘合物。實驗證明,本藥與毒毛旋花子甙K的作用相似,具有迅速和蓄積性小的特點I胃腸道給藥效果與地高辛相仿,故從理論上看,適於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翟樹職等曾報告靜脈注射本藥治療肺心病5例,結果4例有效。其所用刑量,一般為每次0.25毫克,並認為應用0.1~0.125毫克亦能獲得療效,但療效維持時間較短。
報告的例數較少,為了進一步觀察靜脈注射及口服本藥對肺心病心力表蠍的療效,我們於1973年10月1974年3月對15例患者進行了試用,並以齅注西地蘭治療的21例進行對比,結果如下:
一、治療對象
所有病例均係應用抗癘素控製感染及利尿劑治療後仍有明顯心力表竭或以心力衰竭為主要臨床表現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用黃夾甙,一組用西地蘭。
二、用量和用法
黃夾甙鉭15例中,10例用錄脈注射法給藥,其中4例在心力衰用明顯進步後改用口服法給藥維持。
三、療效
心悸、氣短症狀好轉,每分鍾心率減侵在10次以上者為有效症狀如舊,或進步不明顯,心率不到10次者為無效。
從本組15例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應用黃夾朝:療的效果看來,可以肯定無論靜注或口服均有明骽的療效,且與靜注西地蘭的療效大致相同.靜注費夾甙的劑童以每日注射一次,每次0.125毫克為宜,此劑敷均未發生心律失常而多數病例即可收效。
從本組口服黃夾甙治療的少數病例看夾,本藥祚胃胲道吸收良好,其效果與地高辛相似。劑憊以每眼二次,每次0.25毫克,12日後改每日一次,毫克為宜口服本藥的療效似不遜於靜脈注射法.值諤作今後進一步試用和觀察。
慢性肺原性心髒病(以下簡稱肺心病)並發DIC是肺心病晚期的合並症,也是肺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為了探討其早期診斷,提高療效、減低病死率之目的,茲將我院19771979年肺心病並發DIC者14例,可疑DIC者16例,並與10例無此並發症的肺心病患者作為對照進行分析比較,結合文歒加以討論。
臨床資料
一、診斷標準:①有誘發DIC的病因;②實驗室篩選試驗,包括血小板計數(10萬),凝血酶元時間較對照延無3秒以上,纖維蛋白應定量200毫克診斷試驗:血漿魚精蛋白付固試驗(以下簡稱三P試驗),乙醇膠試驗陽性者;③臨床有出血症狀而不齙用其他原因解釋者。
篩選及診斷試驗五項中三項由性,有出血傾向者診斷為D1C篩選及診斷試驗二項陽性、有出血傾向者定為可疑DIC.無此並發症的肺心病例,按1977年全國肺心病會議診斷標準。
二、分組
按上述標準確診,分類三組,DIC組,可疑DIC組及對照組14例,其中出現於肺性腦病者9例,肺腦合並休克者3例,肺炎合並休克者1例,肺心病並發肺栓塞1例可疑DIC組16例中出現於肺性腦病者13例,肺性腦病合並休克者3例。兩出現於肺性腦病者共22例,占全部病例的73.3%。
三、治療及預後
本組病例除積極控製感染,改蕃肺通氣功能與瀟注低分子右旋酐等搰嫌外DIC組還采用了肝素治療及潘生丁,肝素的擁為50毫克至100毫克/天,可疑DIC組僅使用低分子右旋醋醑。本組病例不論DIC或疑DIC,預後均極危重本文分析的30例、死亡21例,占70%,自動出院5例好轉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