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宦官,接著說宮女。他這樣警告劉宏:你後宮養的女人太多了,竟然有數千個,這些都是燒錢的主,僅衣食之費,就日數百金。現在國家財政緊張,稅都快收不上來了,你還大手大腳地花錢。所以我建議你,遣送一部分宮女出去種田,自己少花錢,又可以給國家搞創收,何樂而不為。
總之,說了很多,說的都是跟別的中常侍不同的話。劉宏聽了,心裏都知道建議沒錯,可就是不采納。沒想到,呂強又給他出了一個超難的題目。
呂強是這樣告訴劉宏的:黃巾軍造反,主要是黨禁太久,釋放士大夫是必須的。其次,他們造反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宮中這些宦官混蛋太多,必須拉幾個出去砍頭,以謝天下。隻要辦到這兩點,黃巾之亂,自然平息。
殺宦官?不好辦啊。
“張讓是我爹,趙忠是我娘。”這可是劉宏在公開場合說過的。現在殺他們,就等於要殺了我爹和我娘,就算不殺他們,殺別的也是殺了我爹和我娘的親戚,這種殺法,讓我怎麼下手?
但是不殺,好像於理於私也不通。前麵說過了,張角派馬元義來洛陽,聯絡徐奉等人做內應,這幫人吃裏爬外,不搞死幾個,好像心裏也不平靜呀。
回過頭想想,如果說劉宏是當年嬴胡亥的翻版,那麼張讓和趙忠就是趙高了。呂強之所以說張讓等宦官有趙高亂政之氣,並不是編出來的,實則他們就是這麼幹的。
有一次,劉宏想登上永安宮的高台登高望遠。眾宦官一聽,馬上跑來告訴他,陛下不能登高,一登高就破壞了風水,人民就會星散。劉宏一聽,沒有懷疑,再也不去登高了。
眾宦官為什麼害怕劉宏登高呢?原因就是,他們在宮殿外修了眾多豪宅,怕劉宏登高看見了心理不平衡,要鬧出事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把他哄住,不讓他上去。
當年,趙高就是以這種前無古人的忽悠術,把嬴胡亥忽悠到深宮裏藏起來,然後趁機奪權的。今天,又冒出一個嬴胡亥,眾多趙高,怎能不叫呂強心急如焚,要對宦官們痛下殺手。
沒有理由不殺了,想到這裏,劉宏仿佛下定了主意。
於是,劉宏采納了皇甫嵩和呂強的意見,把逮捕的所謂亂黨全部釋放。接著,又把張讓和趙忠叫到麵前質問。
劉宏問:“當初你們一口咬定士大夫等亂黨謀反,事實卻證明,想謀反的不是他們,而是你們。你們吃我的拿我的,還要勾結張角來搞我,該不該死?”
張讓等一群宦官全部嚇得趴在了地上,集體嘣嘣地磕頭叫道:“吃裏爬外的事隻有王甫等人才能做得出來,跟我們無關啊。”
良久,隻見劉宏歎息一聲,搖搖手,叫宦官們下去了。
刀都抽出來了,竟然又收回去了。誅殺宦官的事,竟然不了了之了。在那一刻,劉宏充分體現了長身子不長腦子的荒唐風格。
張讓一行人躲過了一劫,呂強的危險就要來了。
我們知道,東漢開國之初,中常侍人數一般隻有四個,到了劉宏手裏,其編製一下子擴大到十二人,人稱十常侍。人數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人多了,混賬東西還特別多,除了一個呂強,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些爛貨。
在趙忠和張讓他們看來,呂強本來和他們是同在一個鍋裏吃飯的,不能同流合汙也罷了,還要砸他們的飯碗,這就不好玩了。所以,現在的結果隻有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是無法逃避的。
他們準備出手了。
趙忠等向劉宏吹冷風,說呂強曾經跟奸黨們一起批評政府,更可怕的是這家夥還常常翻閱《霍光傳》。還有,呂強說我們貪汙腐敗,其實他那些在朝中任職的兄弟最為腐敗。
以上三點,前後兩點都可理解,關鍵是讀《霍光傳》怎麼也當成一個罪狀呢?
這個道理隻要是漢朝人,都心知肚明。我們都知道,當年霍光迎劉賀進城當皇帝,後來看劉賀是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又把他拿掉,換上劉詢了。
宦官們說呂強讀《霍光傳》,意思就是說,人家想學霍光罷黜皇帝了。
這樣一看,問題就嚴重了。劉宏聽了這些話,也不過腦子,直接就跳了起來,派中黃門率軍隊去征召呂強。
在漢朝,無論哪個皇帝派軍隊去問候你,多數就是死罪難逃了。所以劉宏此舉,就是想告訴天下人,呂強活不了多久了。
這個道理,呂強深刻明白。他見軍隊上門來了,悲憤交加,叫道:“大丈夫精忠報國,怎能被這些獄吏拷打?我死,天下大亂。”
說完,就自殺了。
呂強一死,趙忠又跑到劉宏那裏說:“陛下不過是召他來問話,他就自殺,這足夠說明,這家夥是畏罪自殺的。”
劉宏被激得又跳了起來,下詔書沒收呂強家族所有財產。
殺忠義,奪其財,簡直亂套了,漢朝想不亂,除非劉宏神靈附體。事實上,神靈附體估計也無可救藥了,潛藏在劉宏心底的魔鬼實在太過強大了。
三、剿賊
世間的神靈,盡管不能徹底消滅劉宏心裏的魔鬼,但偶爾控製他不至於狂魔亂舞,還是有可能的。所以此時,劉宏心裏雖然亂了,但還記得找人滅火。
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太尉楊賜。
都說了,漢朝三公這高官也是不好當的,如果想當久些,就得天天拜老天爺保佑,沒有天災人禍。反正是,隻要天下稍有不對勁的地方,皇帝就要降罪了。現在一夜之間冒出數十萬的黃巾亂天下,楊賜想逃脫責任,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楊賜不怕。他不怕有不怕的理由,因為黃巾軍造反之前,他就曾經上書劉宏說過這事,現在問題出來了,找他問責,肯定不服。
果然如此。
劉宏把楊賜召來,一開口就是問責,說你身為三公之首,現在國家鬧這麼大的亂子,你這太尉是怎麼當的?
楊賜冷笑,直話直說,把劉宏頂了一臉灰。
直話直說的意思,我們都應該明白的。就是把劉宏荒淫無度的那些老底給掀了出來,如果清明治國,捏住宦官,以士大夫主政天下,天下又何以亂成這般?
楊賜過足了嘴癮,卻把劉宏惹急了。四月,下詔說,太尉楊賜不能平息民變,免職。免就免,跟你混,早知道有這麼一天,楊賜啥也沒說,走人。
但是楊賜一走,劉宏就後悔了。
有一天,劉宏到南宮裏翻舊奏書,發現了楊賜一年前給他寫的奏書,上麵就清清楚楚地警告他小心太平道張角。看了這奏書,劉宏實在過意不去,隻好給楊賜補償,封他為侯,並拜為尚書令。
劉宏是很爛,但還沒有爛完。接下來,他召集會議,選拔將才,率軍出征。將帥很快就定了,有兩個,一個是皇甫嵩,一個是朱俊。前者被拜為左中郎將,後者被拜為右中郎將。
劉宏好人做到底,皇甫嵩之前提出的條件,他通通答應了。因黨錮之禍被關起來的士大夫們通通被放出來了,他的私房錢、馬,也全拿出來勞軍了。
劉宏熱愛經商,他好像是想通了一點,現在出去打仗就是做買賣。這是大買賣,當然要舍得下大本,隻要打贏了,本保住了,錢財還會滾滾而來。
做買賣,還得需要會做生意的人。關鍵時候,他的眼睛還是夠用的,派皇甫嵩和朱俊兩人上陣,可謂是用對了人。
山西出良將,皇甫嵩這家夥能耐怎麼樣,我們就不說了。現在要說的是朱俊。
朱俊,字公偉,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老朱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為人最大的特點是重義輕財,曾經用自己的錢去救了別人,讓本縣縣長特別驚奇,向太守推薦,從此就算出道了。
後來,被拜為交趾郡刺史,在位上恰逢地方官匪聯合造反,他率五千人破賊萬餘人,有功封侯,賜黃金五十斤,征為諫議大夫。所以,當劉宏說要在全國範圍選將帥之才時,滿朝公卿聯合推薦朱俊,即被拜為右中郎將。
事實證明,公卿的眼睛是雪亮的。
劉宏給皇甫嵩和朱俊的精銳部隊,總共有四萬人,二人各統一軍。目標潁川郡(河南省禹州市)。
按計劃,朱俊打前鋒,皇甫嵩背後跟進。但是皇甫嵩跟了一會兒,就不敢跟了。因為他不用再跟了,黃巾軍已經跟到他麵前來了。
這支黃巾軍的將領叫波才。如果看走眼的人,可能會叫他有才。事實上,他的確有才,朱俊一碰到他,就不行了,被打下陣來。波才趁機挺進,把皇甫嵩圍住了。
皇甫嵩被困在了長社城(河南省長葛縣)。城小人少,是皇甫嵩這邊的弱點;那邊呢,人多勢眾,把長社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吼聲震天,就差沒把長社城吼崩了。
皇甫嵩軍中一片驚慌。都說出來剿匪,這下好了,還沒出多遠的門,就被人家剿到城下來了。
皇甫嵩看著軍中哀情彌漫,心裏沉甸甸的。然而,當他走到城頭逛了一圈,心裏就踏實了。他懷著必勝的信心,把所有的軍官都召來開會。
皇甫嵩告訴將士:兵有奇變,不在眾寡。
說得很對,古往今來,以少勝多的戰例多了去。當年,劉秀昆陽城下,不也是以區區數萬人,打敗了王莽的數十萬大軍嗎?當然,劉秀是運氣好,碰上了一個無能對手。不過,在戰場上,除了擁有好運氣外,還要有一雙好眼睛。
隻有有了好眼睛,才能迅速看破對方的死穴,一刀插進,猶如捅水袋一樣,一刀即破,全軍皆潰。皇甫嵩不愧名將之後,他隻在城上走了一圈,即找到了黃巾軍的一個可喜的致命弱點。
這時,皇甫嵩接著說:今黃巾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假如我們夜裏出擊,趁機燒營,對方陣腳必將大亂,而我軍迅速出擊,四麵圍殲,大功可成也。
真不愧是火眼金睛!眾將士一聽,轉憂為喜,興奮得都要跳起來了。
不得不承認,運氣總是眷顧聰明人的,這天夜裏,恰好刮起了大風。皇甫嵩一看,老天爺也來助陣,高興極了。他命令部隊,全部舉起火把,登上城牆。接著,隻見一支縱隊,放馬奔出,直撲黃巾軍大營,點起了大火。
那邊火光一起,城上喊聲一片,皇甫嵩即刻率大軍出擊。黃巾軍全亂了,更讓那個波才將軍崩潰的還有,這時有一個史上著名的牛人,也率軍前來配合皇甫嵩。
這就是有名的奸雄,曹操。五月,左中郎將皇甫嵩聯合右中郎將朱俊、騎都尉曹操等,大破黃巾軍,皇甫嵩有功,封為都鄉侯。
封侯算什麼,在皇甫嵩看來,他和朱俊一道出來幹活,隻有他一人領獎狀,這事怎麼想著都有些別扭。於是乎他就想著怎麼替朱俊複仇,也讓他撈個獎杯回來玩。
六月,機會來了。皇甫嵩和朱俊聯合向汝南郡及陳國推進,他們的目標就是黃巾軍將領波才。波才有才,但碰上皇甫嵩,像是江郎才盡了,被追著打,幾乎全線崩潰,一點辦法沒有。
不久,潁川、汝南郡及陳國等三郡,全被皇甫嵩和朱俊拿下。皇甫嵩主動向劉宏打報告,把所有戰功歸於朱俊。很快,劉宏的詔書就下來了,封朱俊為西鄉侯。
跟皇甫嵩搭檔,幹活不累,還特有前途。朱俊心裏也是明白的。事實好像也證明了,不跟皇甫嵩搭檔幹活,就算覺得很輕鬆,但也是沒前途的。
此時,正當皇甫嵩在那頭打得熱火朝天時,有一個人在這頭也高歌猛進,追著黃巾軍打得不亦樂乎。這個人,大有來頭,也是由三府共同推薦給劉宏的將才,他就是盧植。
盧植,字子幹,涿郡涿縣(今河北涿縣)人。身長八尺二寸,換成今天的高度,大約一米九三左右。人高馬大就罷了,還聲如洪鍾,性情剛毅,酒量更是驚人,飲可一升。
盧植年輕的時候,曾經到馬援的從孫馬融門下學習。馬融因為祖上蔭德,生活很是富裕,在他的豪宅裏養著不少歌女。或是為了活躍學習氣氛,馬融常讓歌女在學生麵前表演節目。
這時,馬老師發現,這姓盧的學生,跟他學習多年,從未對他的歌女有偷窺之心,不禁對這盧同學暗自佩服起來。
一個身材高大,酒量過人,卻從不輕佻的人,心裏裝的到底是什麼呢?讓馬融老師來告訴你,盧同學心裏裝的,除了酒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這個東西,就叫天下。
這是一個為天下奮鬥,英武地活著的人。
事實上,盧植剛出道時,並不成熟。他剛從馬融老師這裏畢業時,恰值竇武扶持劉宏登基,他滿腔熱血地給竇武寫了一道奏書,說帝室繼承大業不過是順著血統而來的,您竇家不過是做了一個順水人情罷了。你之於漢室,猶如周公之於周室,如果你能夠還政於帝,將名揚千古。
竇武一看,一笑置之,不睬。
救國怎能靠道理,有些華麗漂亮的大道理,在殘酷無情的現實麵前,根本就不堪一擊。盧植學過曆史,應該知道,今天的漢室等同於當年的周室嗎?那時候周公一人拿捏天下,就像手裏捏著泥一樣;可是他竇武要是還政於帝,宦官馬上就會撲上來,他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功成身退,也要看成了什麼程度才退的。這話盧植之前不懂,直到他參加工作,跟宦官麵對麵的時候,才知道曾經的淺薄。
後來,盧植因為跟過名師馬融,搞學術就上道了,並在圈子裏漸漸有了名氣。接著,被拜為廬江太守,不久又被拜為議郎,轉侍中,遷尚書。黃巾兵禍一起,即被拜為北中郎將,征伐張角。
一個以學術為業的人,派他上戰場硬碰硬,靠譜嗎?很快,盧植就會告訴你,我這張譜兒,可靠得很。
盧植一出洛陽城,就直接追殺張角,所向披靡,張角被他趕得連停下來喘口氣的工夫都沒有,連連敗退,退到了廣宗(河北省威縣東),死死固守,準備在這裏跟盧植拚命了。
拚命是可以的,問題是你要跟什麼人拚。你張角不是皇甫嵩,盧植不是波才,所以想跟他玩命,實在有點兒懸。
殘酷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盧植把廣宗圍得密不透風,猶如當初波才圍皇甫嵩的那一幕。但是,盧植沒有像波才那樣,搭起草營,而是修起了長牆,挖起了壕溝,並且製造大量雲梯,準備攻城。
看到這一幕,張角連死的心都有了。然而就在這一刻,老天爺也來湊熱鬧了,給張角送來了一個貴人,替他打開了求生的大門。
四、巔峰時刻
連張角可能都沒想到,老天爺給他送來的貴人,竟然是個宦官。
當盧植磨刀霍霍,準備一舉拿下張角時,劉宏派來一個小黃門,到前線來視察形勢。
這小黃門名喚左豐。視察工作是掛名,這家夥實則是上前線來敲詐的。
一般情況下,宦官們隻要看到你要打贏了,準備被封侯受賞時,就主動找你索錢。用宦官們的說法,這就是口水費。如果你肯給錢,他們肯定是好話說到底,到皇帝那裏把你吹得天花亂墜;如果連個子兒都不肯出,別說封賞,你就是連官場都別想混了。
宦官們撈錢的態度,從來都不問對象,手長得很。所以當小黃門出現在部隊裏時,有人告訴盧植,小黃門來了,你得給點兒好處把他打發走,不然後果很嚴重。
很可惜,左豐找錯對象了。盧植一聽,堅定地吐出一句話——想要錢,一個子兒都沒有。
老子在前線拚死拚活,你晃悠悠地想來撈錢,這世界哪有那麼便宜的事?
然而盧植卻怎麼也沒料到,他沒讓左豐撈到便宜,差點兒讓自己丟了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