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戰後(1 / 2)

如果說上一次秦風造反是讓天下震動的話,這一次秦風就真的顯示了他有可能成為天下共主的實力,清廷現在的爭論隻圍繞著錢、兵、糧三個字進行,皇太子二阿哥收攏了4個武力可比項羽的猛將和兩個智慧超群的人,在他們的幫助下皇太子製造了玻璃、學會了曬鹽、改革了財務製度等等,使清朝的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也使康熙再次對皇太子刮目相看,至少他會用人,相比之下他的哥哥和弟弟就隻有老4相對有能耐點了,不過錢是最好解決的問題,實在沒錢了可以隨便找點名目殺批有錢人就是,如**,現在康熙最煩的就是糧和兵的問題,當然錢能不損名聲的解決自然更好。

這次圍剿反賊損失了不下二十萬大軍,三藩之亂中立下大功的周培公叛敵投降更是讓自己的聲望受到很大打擊,不過叛軍的政策還真是找死,仕紳一體納糧,還有限租令這些事逼的天下的仕紳都跟隨自己啊,自己作為皇帝也隻敢想下,現在可不敢這麼幹?自己這段時間得到的消息,大量的文人在批駁暴秦,據說秦風連科舉都不要了,在自己轄區內搞公務員考試,連吏都要考試合格者才能擔任,還不能在原籍上任,康熙知道這會使秦風對地方的控製加強,但是經費開支也會加大,康熙想了想隻能把這些拋開,等剿滅了有些東西還是可以借鑒的。康熙再次想起了調周培公去統領四川援軍時,周培公的奏折,他首先要求的是至少40萬精銳大軍或者60萬普通軍隊才有足夠的把握,還要調起水師、騎兵等部隊,20餘萬大軍還分成幾路太倉促了。現在叛軍擁有兩省之地,那麼他又需要多少大軍呢?對方不會缺少糧食,反而是自己開始缺少糧食了。

京城的糧食開始漲價了,最大的產糧省份現在都在叛軍手裏,今年的漕運已經大受影響,現在的漕糧主要是去年存的,江南地區雖然繁華富裕,但是百姓現在種糧的並不多啊,今天朝廷終於通過了兩個決議,一是勸江南百姓多種糧食,江北和山區百姓多種玉米、紅薯等高產糧食;二是擴充水師規模準備武力奪取東南亞產糧重地越南和呂宋。康熙不打算維持自己的麵子了,他怕自己這個盛世明君成了亡國之君,同時他還向全天下招募能人義士,既然自己的兒子都能招募到,沒有道理自己招募不到?更重要的是不能讓秦風招募走了,寧可自己招募來養著沒用也行。不過糧食不是這麼快就能長出來的,他接受了老四的建議直接下令市舶司凡是外國來貿易的船隻必須有船隻半數重的糧食,否則不準交易,他這一條把外國商人們氣樂了,一個國家居然以法令的形式強製外國送糧食來?但是樂之後就是馬上儲備更多的糧食,否則交易就別想了。為了高額的貿易利潤,他們隻得如此,還好南洋產糧的地方很多。

康熙和李光地等大臣反複計算後,發現隻要撐到6月份後糧食問題就基本解決了,到現在也就兩個多月的時間,他等的起,可是馬上又想起另一個問題,那些洋夷從那帶來的這麼多糧食?老四再次建議攻略南洋,南洋物產豐富且沒有強敵,但康熙暫時沒有去想。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兵了,這個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要剿滅叛軍需要的軍隊數量極大,這麼龐大的軍隊交給誰指揮?自己放心交給誰,那個人又會不會沒有野心?自己的兒子們是什麼德行自己知道,可是不交給他們又交給誰呢?看來又要禦駕親征了。招募士兵康熙反而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八旗各部還可以招募10萬以上的騎兵,不過現在沒有必要招募這麼多,但必須讓他們開始訓練了,他能感覺到現在八旗的戰力和過去差距開始變大,國家正是多事之秋,不能讓國家的根本衰落了。蒙古各部現在也能征集二十多萬騎兵,不過要防葛爾丹,不可以調動過大,好在出現了一個叫古爾丹的人和他爭奪漠北統治權,另外現在的糧食也沒有準備好。陝西、甘肅等地也可以適當的擴大綠營規模,隻是都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糧食。

同時秦風在幹嘛?秦風發現自個的控製區內少568個鎮長,這還是不斷擴大鄉鎮規模的結果,這是少的鎮長,還有60個縣令,14個知府等等官員。現在秦風馬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官員問題,沒有足夠的基層官員意味著以後的收稅等等工作都沒有辦法開始,還有他不想留下空白給其他係統福利者機會,現在穿越者活著的隻剩下400多個了,穿越者的生活不是像小說中寫的那麼好,至少對大部分人來說不是。從唐開始解決官員缺少的辦法就是考試,比如恩科等等,秦風也準備這樣,但是為了選取的不是太廢物,秦風還直接規定吏員和衙役也要考試,自己選擇要當什麼樣的吏,吏和衙役隻需要在自己所在的縣衙或者府衙考試就好,考題由臨近府衙的學正負責出題和改卷,試題中必須考秦律,試卷全部封存,考上者的試卷必須在固定的公示欄公式;鎮長、縣令和知府的考試則是在長沙由秦風親自主持,並且明確通告所有人,三者考試必考的是秦律、賬目(數學)、農桑、四書五經部分內容,如果隻考鎮長則隻考這些內容加後麵的麵試;縣令和知府除了這些還要考商經、品德、以及秦風惡搞的行政能力測試與申論。但實際上大部分縣令和知府的官職秦風準備讓係統製造中有智慧又願意為官的去做,現在亂世還是用最能讓自己放心的人好點,考試時間秦風定在4月12。其他的政令秦風暫時沒有去做,沒有基層官員很多事情是很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