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篇 圖窮匕見:這個殺手不太行(2 / 2)

荊軻怒了,說:拎著把小刀就去刺殺秦王,我不得等個靠譜的人一起嗎?

既然您催得這麼急,那我這就出發。

於是太子丹在易水邊送別荊軻,所有人都穿著白色的喪服,淚流得像送烈士一樣。荊軻高歌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抱著必死之心奔向秦國。

秦王嬴政聽說燕國獻上了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的土地,非常高興,在朝堂上隆重地接見了荊軻一行人。

荊軻捧著樊於期的腦袋,與秦舞陽緩緩走進了秦王的宮殿,朝堂之上的秦王高坐當中,莊嚴威儀,讓人生畏。十三歲就敢殺人的秦舞陽這時候卻掉了鏈子,麵色慘白,冷汗直流,瑟瑟發抖的樣子引起了朝堂上大臣的注意。荊軻聽到後麵有人議論的聲音,一回頭看到秦舞陽的表現就知道要露餡,所以故意輕鬆地笑著說:哎呀,這北邊蠻夷之地來的鄉下人,沒見過世麵,大王千萬不要怪罪!

荊軻的反應雖然夠快,可秦王嬴政還是起了疑心:沒事,那就你一個人過來好了!

秦舞陽已經指望不上了,荊軻隻能自己捧著人頭和地圖走上前來。嬴政看到樊於期的人頭很滿意,那個時代還沒有紙,地圖是畫在布上卷成一個圓筒,而那把見血封喉的匕首就藏在裏麵。荊軻把地圖攤在桌案上一點點地展開,秦王嬴政為了看清楚也湊了過來。

這時候,殺手和目標之間的距離已經非常貼近。當地圖全部展開的時候,露出了藏在裏麵的匕首,荊軻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抓住嬴政的衣服。嬴政的反應也是夠快的,猛地一掙紮直接把衣服扯斷了,荊軻舉著匕首在後麵追,嬴政抱著腦袋在前麵跑,兩個人圍著一根銅柱子不停地繞圈。

事發太過突然,在場的人都蒙了,加上按照秦國的規定,朝堂上不允許攜帶武器,所以就算大家反應過來了一時之間也沒辦法。倒是嬴政跑著跑著才想起來自己腰上別著劍呢,幹嗎怕一個拿小匕首的人?

於是他邊跑邊拔劍,可是很悲催的是,劍太長了拔不出來。從現在兵馬俑坑出土的秦王劍長度來看,有近一米長,再加上危急時刻的精神緊張,肌肉僵硬,這把救命的寶劍就是拔不出來。

緊急時刻,秦王的侍醫夏無且將隨身攜帶的藥袋砸向荊軻,給嬴政爭取了點時間。在大臣們的提醒下,嬴政把劍鞘推到背後,這才拔出劍砍倒了荊軻。

荊軻倒下時把匕首當飛刀投了出去,可惜他並不是小李飛刀,匕首被嬴政躲開了。

身受重傷的荊軻笑道:之所以讓你跑了,是因為老子想活捉你,答應了太子丹的事情,就算死我也要遵守承諾!這時殿外的武士才衝進來殺死了荊軻,在死亡線上走了一回的嬴政,更是嚇得頭暈目眩了好久。

荊軻刺秦,雖然在中國古代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其實太子丹張羅的這件事並不靠譜。

荊軻的確膽識智慧過人,名列司馬遷的《刺客列傳》,但武力值很一般。

史書上記載他和著名的高手蓋聶、魯勾踐都曾發生過衝突,但每次荊軻都是默默走開,可以說個人戰績為零。他應該是一個善於製訂計劃的策劃大師,而不是實際行動派,所以他才要苦等一個合適的人,一個能執行最後一擊必殺的人,隻不過被太子丹逼得不得不出發。

這一點在《史記》中也有側麵描寫。在麵見秦王時,走在前的正使荊軻捧著的是樊於期的人頭,而秦舞陽捧著藏有匕首的地圖,按計劃動手劫持和刺殺的也應該是秦舞陽才對。隻不過秦舞陽隻是個窩裏橫,關鍵時刻靠不住,荊軻才隻好親自動手。所以,被千載傳說的超級刺客荊軻,更像是殺手的經紀人,而不是殺手本人。

而想用荊軻刺秦來阻擋秦國統一的太子丹,其實更不靠譜。太子丹在秦國受辱而回後,拒絕了大臣的合縱抗秦之策,不想如何增強國力,反而想要靠一場暗殺解決所有問題。先不說荊軻刺殺失敗,就算刺秦成功,當時秦國的整個國家戰略,都是為滅六國統一天下服務的,有沒有嬴政,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天下歸於一統的曆史進程。

【秦王劍:1994年考古人員在秦始都給朕閉嘴皇兵馬俑二號坑內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八十六厘米的劍身上共有八個棱麵,且八個棱麵的誤差不足一根頭發絲。

這批青銅劍結構致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在黃土下沉睡了兩千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震驚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