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水滸傳品讀版 下》(49)(2 / 3)

柴進勾連用計深,幫源軍馬亂湲湲。

奇功更有花和尚,一杖生擒僭號人。

所有這新克複睦州、歙州,清溪、幫源二處城郭鎮市,民安物阜,鄉村溪島山林,俱各民安複業。

再說張招討眾官都在睦州設太平宴,慶賀眾將官僚,賞勞三軍將校。傳令教先鋒頭目收拾朝京。軍令傳下,各各準備行裝,陸續登程。

且說先鋒使宋江,思念亡過眾將,灑然淚下。不想患病在杭州張橫、穆弘等六人,朱富、穆春看視,共是八人在彼。後亦各患病身死,止留得楊林、穆春到來,隨軍征進。想起諸將勞苦,今日太平,當以超度。便就睦州宮觀淨處揚起長幡,修設超度九幽拔罪好事,做三百六十分羅天大醮,追薦前亡後化列位偏正將佐已了。次日,椎牛宰馬,置備牲醴,與同軍師吳用等眾將,俱到烏龍神廟裏焚帛享祭烏龍大王,謝祈龍君護掤之恩。回到寨中,所有部下正偏將佐陣亡之人,收得屍骸者,俱令各自安葬已了。宋江與盧俊義收拾軍馬將校人員,隨張招討回杭州,聽候聖旨,班師回京。眾多將佐功勞,俱各造冊,上了文簿,進呈禦前。先寫表章申奏天子。三軍齊備,陸續起程。宋江看了部下正偏將佐,隻剩得三十六員回軍。那三十六人是:

呼保義宋江 玉麒麟盧俊義 智多星吳用

大刀關勝 豹子頭林衝 雙鞭呼延灼

小李廣花榮 小旋風柴進 撲天雕李應

美髯公朱仝 花和尚魯智深 行者武鬆

神行太保戴宗 黑旋風李逵 病關索楊雄

混江龍李俊 活閻羅阮小七 浪子燕青

神機軍師朱武 鎮三山黃信 病尉遲孫立

混世魔王樊瑞 轟天雷淩振 鐵麵孔目裴宣

神算子蔣敬 鬼臉兒杜興 鐵扇子宋清

獨角龍鄒潤 一枝花蔡慶 錦豹子楊林

小遮攔穆春 出洞蛟童威 翻江蜃童猛

鼓上蚤時遷 小尉遲孫新 母大蟲顧大嫂

當下宋江因為征剿方臘,自渡江已來,損折了許多將佐,隻剩得正偏將三十六員回京。催促起人馬,俱要到杭州取齊,與張招討約會,聽命朝覲。宋江與同諸將引兵馬離了睦州,前往杭州進發。詩曰:

宋江三十六,回來十八雙。

內中有四個,談笑又還鄉。

正是:收軍鑼響千山震,得勝旗開十裏紅。馬上將敲金鐙響,三軍齊唱凱歌回。宋先鋒軍馬,於路無話,已回到杭州。因張招討軍馬在城,宋先鋒且屯兵在六和塔駐紮。諸將都在六和寺安歇。先鋒使宋江、盧俊義,早晚入城聽令。

且說魯智深自與武鬆在寺中一處歇馬聽候,看見城外江山秀麗,景物非常,心中歡喜。是夜月白風清,水天同碧。二人正在僧房裏睡,至半夜,忽聽得江上潮聲雷響。魯智深是關西漢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隻道是戰鼓響,賊人生發,跳將起來,摸了禪杖,大喝著便搶出來。眾僧吃了一驚,都來問道:“師父何為如此?趕出何處去?”魯智深道:“灑家聽得戰鼓響,待要出去廝殺。”眾僧都笑將起來,道:“師父錯聽了!不是戰鼓響,乃是錢塘江潮信響。”魯智深見說,吃了一驚,問道:“師父,怎地喚做潮信響?”寺內眾僧推開窗,指著那潮頭叫魯智深看,說道:“這潮信日夜兩番來,並不違時刻。今潮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因不失信,為之潮信。”魯智深看了,從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咐與灑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萬鬆林裏廝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眾和尚,俺家問你,如何喚做圓寂?”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灑家沐浴。”寺內眾僧都隻道他說耍,又見他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隻得喚道人燒湯來與魯智深洗浴。換了一身禦賜的僧衣,便叫部下軍校:“去報宋公明先鋒哥哥,來看灑家。”又問寺內眾僧處討紙筆寫下一篇頌子。去法堂上捉把禪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禪床上,自疊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比及宋公明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看其頌曰:

平生不修善果,隻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裏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宋江與盧俊義看了偈語,嗟歎不已。眾多頭領都來看視魯智深,焚香拜禮。城內張招討並童樞密等眾官,亦來拈香拜禮。宋江教把魯智深衣缽並朝廷賞賜,出來掤散眾僧,做個三晝夜功果,合個朱紅龕子盛了,直去請徑山住持大惠禪師來與魯智深下火。五山十刹禪師,都來誦經懺悔,迎出龕子,去六和塔後燒化那魯智深。那徑山大惠禪師手執火把,直到龕子前,指著魯智深,道幾句法語,是:

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

大惠禪師下了火已了,眾僧誦經懺悔,焚化龕子,在六和塔山後,收取骨殖,葬入塔院。所有魯智深隨身多餘衣缽金銀並各官布施,盡都納入六和寺裏,常住公用。

當下宋江看視武鬆,雖然不死,已成廢人。武鬆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閑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見說:“任從你心。”武鬆自此隻在六和寺中出家,後至八十善終,這是後話。

再說先鋒宋江每日去城中聽令,待張招討中軍人馬前進,已將軍兵入城屯紮。半月之間,朝廷天使到來,奉聖旨:令先鋒宋江等班師回京。張招討、童樞密、都督劉光世、從、耿二參謀,大將王稟、趙譚,中軍人馬陸續先回京師去了。宋江等隨即收拾軍馬回京。比及起程,不想林衝染患風病癱了,楊雄發背瘡而死,時遷又感攪腸沙而死。宋江見了,感傷不已。丹徒縣又申將文書來,報說楊誌已死,葬於本縣山園。林衝風癱,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叫武鬆看視,後半載而亡。

再說宋江與同諸將離了杭州,望京師進發。隻見浪子燕青私自來勸主人盧俊義道:“小乙自幼隨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難盡。今既大事已畢,欲同主人納還原受官誥,私去隱跡埋名,尋個僻淨去處,以終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盧俊義道:“自從梁山泊歸順宋朝已來,北破遼兵,南征方臘,勤勞不易,邊塞苦楚。弟兄殞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蔭子,你如何卻尋這等沒結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結果,隻恐主人此去,定無結果。”若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有詩為證:

略地攻城誌已酬,陳辭欲伴赤鬆遊。

時人苦把功名戀,隻怕功名不到頭。

盧俊義道:“燕青,我不曾存半點異心,朝廷如何負我?”燕青道:“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隻落得未央宮裏斬首,彭越醢為肉醬,英布弓弦藥酒。主公,你可尋思,臨禍到頭難走。”盧俊義道:“我聞韓信,三齊擅自稱王,教陳掤造反;彭越殺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謀漢帝江山。以此漢高帝詐遊雲夢,令呂後斬之。我雖不曾受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過。”燕青道:“既然主公不聽小乙之言,隻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辭宋先鋒,他是個義重的人,必不肯放,隻此辭別主公。”盧俊義道:“你辭我,待要那裏去?”燕青道:“也隻在主公前後。”盧俊義笑道:“原來也隻恁地。看你到那裏?”燕青納頭拜了八拜。當夜收拾了一擔金珠寶貝挑著,徑不知投何處去了。

次日早晨,軍人收得字紙一張,來報複宋先鋒。宋江看那一張字紙時,上麵寫道是:

辱弟燕青百拜懇告先鋒主將麾下:自蒙收錄,多感厚恩。效死幹功,補報難盡。今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國家任用,情願退居山野,為一閑人。本待拜辭,恐主將義氣深重,不肯輕放,連夜潛去。今留口號四句拜辭,望乞主帥恕罪。情願自將官誥納,不求富貴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淡飯黃齏過此生。

宋江看了燕青的書並四句口號,心中鬱悒不樂。當時盡收拾損折將佐的官誥牌麵,送回京師,繳納還官。

宋兵人馬,迤邐前進。比及行至蘇州城外,隻見混江龍李俊詐中風疾,倒在床上,手下軍人來報宋先鋒。宋江見報,親自領醫人來看治李俊。李俊道:“哥哥休誤了回軍的程限,朝廷見責,亦恐張招討先回日久。哥哥憐憫李俊時,可留下童威、童猛看視兄弟,待病體痊可,隨後趕來朝覲。哥哥軍馬,請自赴京。”宋江見說,心雖不然,倒不疑慮,隻得引軍前進。又被張招討行文催趲,宋江隻得留下李俊、童威、童猛三人,自同諸將上馬赴京去了。

且說李俊三人竟來尋見費保四個,不負前約。七人都在榆柳莊上商議定了,盡將家私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之主。童威、費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職,自取其樂,另霸海濱。這是李俊的後話。

再說宋江等諸將一行軍馬,在路無話。複過常州、潤州相戰去處,宋江無不傷感。軍馬渡江,十存二三。過揚州,進淮安,望京師不遠了。宋江傳令,叫眾將各各準備朝覲。三軍人馬,九月二十後回到東京。張招討中軍人馬先進城去,宋江等軍馬隻就城外屯住,紮營於舊時陳橋驛,聽候聖旨。宋江叫裴宣寫錄見在朝京大小正偏將佐數目,共計二十七員。

正將一十二員:

宋江 盧俊義 吳用 關勝

呼延灼 花榮 柴進 李應

朱仝 戴宗 李逵 阮小七

偏將一十五員:

朱武 黃信 孫立 樊瑞

淩振 裴宣 蔣敬 杜興

宋清 鄒潤 蔡慶 楊林

穆春 孫新 顧大嫂

是日,宋江將大小諸將見在者、歿於王事者,錄其名數,寫成謝恩表章,仍令正偏將佐俱各準備襆頭公服,伺候朝見天子。三日之後,上皇設朝,近臣奏聞。天子教宣宋江等麵君朝見。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