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師傅來到滬城之後,就和朋友商議編演一出含有抗敵意義的新戲,並且組織重新組織的一個戲班,並定戲名為《抗敵寇》。
經過三四個月時間的編排後,《抗敵寇》在滬城舞台推出。它是根據梁紅玉的故事加以擴充,成為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突出了梁紅玉不畏強敵、奮勇禦敵的精神。
在那時,師傅用自己的影響力,在國難當頭的形勢下演出此劇,反響十分強烈,對當時民眾的抗擊敵人的士氣到了極大的作用。
當《抗敵寇》上演之後,在整個滬城反響極其熱烈,我師傅和戲班的其他成員趁熱打鐵,編演了新戲關於寫北宋女子韓玉娘被金人擄去後配給男俘程鵬舉,玉娘不惜犧牲自己,幫助鵬舉逃回故國投軍抗敵。後鵬舉跟隨宗澤立了戰功,但夫妻相見時,玉娘已病入膏肓的故事,並且命名為《玉娘抗敵》。
這出戲編排好後,繼續滬城上演天天爆滿,盡管滬城東瀛浪人的搗亂,或是以社會局名義禁演。
但我師傅仍然不為所動,帶領的戲班,進行全國巡演,在觀眾中激起了一股愛國抗敵的熱浪。”
秦芬芳說到這裏時,在場眾人不由為寐老板為首的戲班不畏強權,也要跟敵人抗爭到底的精神所感動。
雖然這不是一節音樂課,但眾人還是聽得很是入神。
誰都沒有打擾秦芬芳老師,而是繼續聽秦芬芳老師往下講故事:“七七事變之後,東瀛發動了更大規模的侵略行動,抗日戰爭全麵展開。
“八·一三”抗戰爆發。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滬城失守,政府倉皇撤退到內地,偽政權隨之成立,黑暗彌漫著神州大地。
東瀛人和漢奸當然也不會放過我師傅,先是滬城的特殊人物向我師傅間接地提出“某方”的要求,希望他能在電台上播一次音,緊接著又有人勸他和整個戲班排演幾場有關於宣傳大東亞共榮的戲,但我師傅都以各種理由回絕了。
為了避去這些騷擾,師傅在老朋友的精心安排下,於1938年春率劇團到達項城。
演出結束,劇團返回大陸,我師傅決定蓄起胡須,沒幾天,他白皙的臉上掛起了濃黑的小胡子。
那個時候我還小,所以有些疑惑的問道他為什麼要留著胡子。
那個時候我師傅隻說了一句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還能強迫我演戲嗎?”
就這樣時間來到1942年,我師傅回到滬城之後,蓄著胡須,閉門杜客。
可是,來自日偽的壓迫還是沒有間斷過。
這一年的秋天,偽政府的大頭目突然來訪,他邀我師傅和整個戲班輪回演出,以慶祝“大東亞勝利”。
梅我師傅指著自己的胡須說:“我早已退出舞台了!”
那位大頭目陰險地笑道:“小胡子可以剃掉麼,退出了可以回舞台麼!”
我師傅針鋒相對地說:“我聽說先生喜歡玩票,大花臉唱得挺好,我看您作為團長率領劇團去慰問,不是比我強得多嗎?”
那位大頭目聽到這番話,自討了沒趣,隻得悻悻地離去。
但東瀛人針對我師傅的陰謀,也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