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場如何泄露了身份的秘密
1974年,心理學家希芬鮑爾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邀請一些大學生作為被試者,將他們分為兩組,給其中一組學生放映喜劇電影,讓他們心情愉快;而給另外一組學生放映恐怖電影,讓他們產生害怕的情緒。然後,他又給這兩組學生看相同的一組照片,讓他們判斷照片上的人的麵部表情。
結果,看了喜劇電影而心情愉快的那組大學生判斷照片上的人也是開心的表情,而看了恐怖電影而內心緊張的那組大學生則判斷照片上的人是緊張害怕的表情。
這個實驗說明,被試的大部分學生將照片上人物的麵部表情視為自己的情緒體驗,即將自己的情緒投射到他人身上。
投射效應是指當人們在不知道別人的相關情況時,如個性、好惡、觀念、情緒等,往往主觀地認為別人具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也就是說,人們總是喜歡假設別人與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傾向,喜歡認為自己具有的某些特點別人也有。實際上,每個人的氣場都會以不同的方式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三國時期,曹操統一北方之後,聲威大振,很多部落紛紛依附。有個匈奴王想知道曹操到底值不值得依附,就帶著很多金銀珠寶來探看究竟。而曹操怕自己的外形壓不住匈奴使者,讓匈奴王覺得自己好欺負而暗懷反心,於是讓長得氣宇軒昂的謀士崔瑛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假裝自己,而曹操自己則握著一把刀裝成侍衛站在旁邊。
會麵完畢後,曹操派使者私下去問匈奴使者對曹操的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說:“魏王長得非常俊美,氣質出眾。但是旁邊那位提刀的人氣度威嚴,看上去絕非常人,他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氣場,它是我們身上無形的精神符號。雖然曹操裝扮成侍衛,可是他身上散發出的氣場還是投射到匈奴使者那裏,並且被感知到了。兩個人在相互接觸的時候,一方總會給另一方某種感覺。這就是氣場。
人體會通過氣場把健康的、積極的、陽剛的、有能力的,或者消極的、頹廢的、無所作為的的信息投射到周圍人的身上。
當我們靠近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看到他身上有一種無形的氣場在向外擴散。因為他身上有一種光,這種光因其氣場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或顏色,或明亮,或暗淡,或鮮豔,或蒼白。可以確定的是,一個人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他所具有的光亮度就很強,氣場也很強。但是如果一個人很平庸,或者他目前的情緒很低落,那他亮度就非常弱,氣場也相應很弱。
在偉人或者大人物身上會有一種耀眼的光,讓人拜服或者崇敬。即使他們有意無意地用謙虛的性格收斂著銳氣,也擋不住他們的強大氣場,他們的吸引力是向外擴張的,很難掩飾得住。而普通人身上的則是一種近似於無的光或忽明忽暗的光。當充滿奮發之氣的時候,他的氣場就會逐漸變強並折射到周圍人的感知中。而當一個人沒有奮鬥精神、比較墮落或者是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吸引他的時候,他的氣場就會越來越弱。這樣的人很難產生投射效應,很難影響到周圍人的感知。令人驚訝的是,當一個人的氣場發生改變的時候,周圍人也很容易覺察出來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周圍人隻需根據他的語調變化和表情的微妙變化,甚至身體姿勢的更換發現他氣場的變化。
你的氣場決定別人對待你的態度
有人會問:“為什麼我身邊總有些特別俗氣的人?”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周圍的同事俗氣那沒辦法,各過各的,不過是在一個屋簷下謀生,不用強求;如果你身邊的朋友特別俗氣,那更沒辦法,因為你自己就是個俗氣的人。
通過投射效應,你周圍的人能夠察覺到你的整體的、內在的氣場,進而決定對待你的態度。一個俗氣的人隻會受到俗氣人群的優待,想辨別一個人是優秀不審平凡,隻看此人身邊的朋友都是怎樣的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