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凡勃倫效應:抬升氣場,萬事順心(1 / 3)

改變氣場,抬升你的價值

當我們在購物時,看到同一類產品,我們一般會選擇相對昂貴的,因為我們來講,對較貴的東西比較認可,即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貴的就是好的。所以,同樣的東西,反而是越貴越好賣。其實,按理來說,便宜的東西不才是更讓人有物美價廉的良好感受嗎?為什麼許多人要反其道而行之呢?我們先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在某著名的旅遊勝地,有一家玉器店,一天店老板讓營業員把兩副相同的玉鐲標上不同的價格,其中一副標價200元,一副標價500元。年輕的營業員覺得奇怪,就問老板:“同樣的東西,誰會多花300元錢去買?500元的那副能賣出去嗎?”老板笑而不答。

不一會兒,一群外地遊客走了進來,五六個婦女開始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一位婦女拿起那兩副手鐲,仔細比較。營業員也不知說什麼好,幹脆不予介紹。看了一會兒,說:“這副500元的手鐲我買了,給我包起來。”

她的另一個同伴說:“這副看起來和那副200元的沒啥區別。”

買鐲子的顧客看了同伴一眼,自信地說:“有區別,質地不一樣。”

顧客走後,營業員很是疑惑,問老板:“她為啥要買500元一副的?”

老板說:“我也不知道為啥,不過我知道願意當這種冤大頭的人還真不少!”

為什麼標價越高,人們越願意購買?這一現象曾引起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凡勃倫的注意,他在其著作《有閑階級論》中探討研究了這個問題,因此這一現象——價格越高越好賣——被稱為凡勃倫效應。

凡勃倫效應表明,商品價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人也是如此,如果你有更高的追求,那就不要在低級市場上尋找你的價值。

你的氣場決定你的價值,為了“賣個好價錢”,你必須讓人把你當成寶石看待。

諸葛亮是個孤兒,撫養他的叔父諸葛玄去世後,他便“躬耕壟畝”於隆中,過著一邊勞動一邊讀書的耕讀生活。諸葛亮既有誌向,又有能力。

諸葛亮的理想,既不是稱王稱帝,也不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輔佐賢明,平治天下,定鼎中原。但是擺在諸葛亮麵前的現實是,劉表太差,曹操太強,孫權的空間又太小。當時的中原士人到荊州來避難的很多,劉表一個都不能用,諸葛亮即使出山又能如何呢?曹操那邊人才濟濟,曹操自己也是強人,諸葛亮當真去了,也未必能如何。孫權很想用諸葛亮,但是諸葛亮說:“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孫權確實是個好老板,能尊重和器重諸葛亮,卻不能讓他盡展其才。

劉備第一次去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先是聽到山歌,再看山,再碰釘子,再觀景,再見崔州平。山是“清景異常”,景是“觀之不已”,人是“容貌軒昂”,而且不同尋常:童子很懂事,農民會唱歌,朋友滿腹經綸。這讓劉備大開眼界讚歎不已,隻覺得隆中這個地方真是神秘莫測,那臥龍崗上藏著的必是高人。

第二次去請諸葛亮的時候,先見其友,次見其弟,再見其嶽父。如果說一顧茅廬隻是讓劉備開了眼界,那麼二顧茅廬就讓劉備更加按捺不住了。諸葛亮的朋友、弟弟、嶽父都是如此超凡脫俗的世外高人,更何況諸葛亮本人。

第三次,劉備沐浴更衣拱立階下,諸葛亮則高臥不起。那氣場完全顯示出劉備的求賢若渴。

你擁有什麼樣的氣場決定了你在別人心中的價值,這種價值不能通過金錢來衡量,它往往和尊重聯係在一起。諸葛亮在“待價隆中”的時候,依然有著極高的心氣,絕不肯隨隨便便就“以身相許”,最終才尋得明主,得到與其價值相襯的待遇。

將自己看成寶石不肯低就,利用凡勃倫效應,將自己提升到高價位“商品”上去。氣場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高度,有氣場的人才會有所成就,我們要學會像諸葛亮這樣為自己的成功營造氣場,把自己高價“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