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上帝隻給了他兩隻蘋果(2 / 2)

後來,去書店看書,成了習慣,母親也就不再加以阻攔。10裏路,從10歲一直走到17歲,寒假走過,暑假走過,晴天走過,雨天走過,路上有腳印,有知識的痕跡,還有執著的步履。舊城的老書店雖然拆遷了,但我的記憶裏仍然留著它的麵貌,也許,那些與書店有關的建築,包括它的磚頭瓦片,廳堂裏來來往往的人群與麵孔,將與書一起活在我的記憶中。

後來,我去淮陰讀書,學校的圖書館成了我最好的去處。我第一次發現,居然有如此多的書可以用來讀,那時的青春時光是多麼飽滿啊!因為書的滋潤,我愈發地覺得青春是多麼值得回憶的事。在這個圖書館裏,我呼吸到更為廣闊的空氣,是它帶著我走向了遙遠的殿堂,我由此結識了馬爾克斯、杜拉斯、伍爾夫、川端康成,也熟悉了王小妮、舒婷、海子、西川、馬鈴薯等。如果說小時候在家鄉的閱讀,讓我懂得了有比狹小的生活更廣博的世界,那麼,這裏的一切,則讓我開始有了向上登攀的台階。

從學校畢業後,去了上海工作,我最喜歡的去處是書店。別人在上海外灘留戀那裏迷人的風景,我則去城區小巷裏找到一家二手書店,埋頭讀到黃昏,掏空了腰包拎回一大捆書。在蘇州甪直,我最先尋覓的是老作家葉聖陶的故居,在那個綠蔭掩蓋,小橋流水旁的舊居裏,我虔誠地叩響文壇前輩的房門,我想象,幾十年前,這裏是葉老進出的地方,寫作的地方,那麼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就是麵對這些風景從心靈裏流淌出來的。

當我對讀書、寫作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時,我不能滿足業餘的零碎時光,我需要大把的完整時間來耕耘文字。與文字戀愛,觸摸、擁抱她的肌膚,在文字裏縱橫馳騁,抵達她的靈魂深處,是我最為放縱的快意,從此,我舍去塵世裏蠅營狗苟的一切,醉心於文字世界的清澈。一本本喜歡的書被邀請上書架、床頭,與我同床共枕,有紅袖添香的柔婉,也有大江東去的放歌,在書裏歡喜,在書裏悲傷,有時擊掌讚歎,有時拍案而起,有時會心一笑,有時黯然神傷。

2010年初春,我像一隻終年吐絲的蠶,把多年的心血結集成書,捧著那本屬於自己的書,看著那個熟得不能再熟的名字,淚水潸然而下。在書店裏,遇到一個買我書的年輕女子,真的想上前與她交談幾句,不用告訴她我是這本書的作者,隻是想聽聽她選擇這本書的理由。也許,她的任何話語,都可以讓我感動,那是她對我思想的喜歡,對我勞作的尊重。

第一本書是第一級台階,下麵會有第二本、第三本,一級一級地壘起來,給我向上行走的空間。我願意一直走下去,直到死去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