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3)(1 / 3)

柔嘉卻是忍下不耐煩的“嗯”了一聲,“你直說罷!”

“那下官便放肆了。”宗澤在薛奕帳下日久,平時說話亦多是直來直去,這時更不客氣,向趙宗漢、柔嘉欠欠身,道:“宮中、汴京之事,固非下官所知,然南海之事……鄴國公與縣主若欲在南海建國強盛,則實不可不重視海商。”

“這又是為何?”柔嘉望著宗澤,目光中難得的帶上了一絲虛心之意。

3.

在柔嘉的心裏,眼前的這位海船水軍將領,的確是與他人不同的。

離開汴京前的許多事情,一直都被她很好的藏在心底,無論聽到多少謠言,無論是誰來問她,她都保持緘默。她將把這些帶到南海鄴國去,帶到她生命的盡頭去。

所有的一切,都不屬於別人。如果說這些年的時間,她有何變化,那麼就是她已經懂得沉默。

但她無法控製,許多記憶的片斷,常常會沒來由的突然從心底裏不請自來的冒出來。

“十九娘,你隻須點個頭,我便去央求太皇太後、太後,朝中百官無論哪家的衙內,或是這一科的進士,不論你看中了哪個,我定然都幫你說定親事……”

十一娘的話,便仿佛是剛剛在柔嘉耳邊說過一般。

隻要肯嫁人,便能留在汴京,不用去南海受苦,傳說中,那裏有令中原人聞之而色變的瘴鬁,各種毒蛇猛獸,不講信義不知禮儀的蠻夷……尤其是鄴國的封地,更可能有戰亂的危險。

柔嘉當然知道這些危險。

這些,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向她或明示,或暗示。十一娘更是詳詳盡盡告訴過她鄴國的處境。

熙寧十八年,朝廷定策封建,然而,還在朝廷定策之前,這個消息便以訛傳訛,很快以各種各樣的版本傳遍了南海諸國。雖然朝廷無意引起戰火,封建之主要對象,是沒有建立強大國家的島嶼——主要以摩逸諸島、婆羅洲為主,不僅遠離三佛齊等南海強國,連闍婆國和黃金半島(黃金半島,古時對馬來半島的稱呼,源自古印度語意譯。)上的城邦部族,都離得遠遠的。但沒有人知道三佛齊國王聽到了什麼樣的流言,總之,便在六月份,一直心懷不安的三佛齊終於按捺不住,三佛齊國王大舉興兵,吞並了位處黃金半島,在大宋、真臘、三佛齊之間三麵討好的丹流眉,想以強大的武力,威懾諸多屬國不要輕舉妄動。

十一娘曾經告訴過她兩府對三佛齊動機的分析——三佛齊國王打的如意算盤,乃是料定六月之時,信風不利於南下,縱使薛奕上表請求出兵,大宋亦無法馬上出兵加以懲戒。等到十一月東北信風刮起,三佛齊早已穩定局勢。而且有關大宋國內動蕩不安的消息早先便已傳至三佛齊國內,南海更有傳聞說遼國兵臨宋朝北境,虎視眈眈,而朝廷又要動用大量的船隻運送諸侯前往封國……這種種情形,都可能令三佛齊相信朝廷不可能為了一區區丹流眉而興兵。

但是,三佛齊終究是棋差一著。

它那邊廂剛剛吞並丹流眉,薛奕便一麵上表請明三佛齊之罪以討之,一麵根本不等朝廷答複,便與廣州知州狄諮、歸義城都督蔡確,以及上任未久的權淩牙門都督謝本中商議妥當,四人一麵上表請罪,一麵在七月,由薛奕所部海船水軍約三千餘人,大小戰船數百艘,以及自交趾、占城、勃泥三侯處征得的五國聯軍,還有各海商的武裝商船百餘艘,迅速的組成了大小戰船上千艘、兵力幾近三萬的大軍,由歸義城都督蔡確擔任主將,薛奕任副將,大舉南下,討伐三佛齊。

聯軍在淩牙門附近,一戰就擊潰了號稱善於水戰的三佛齊水軍,將還滯留在丹流眉的萬餘三佛齊精兵困死在黃金半島,無法回國。八月,薛奕帳下的宗澤,率三百戰船,五千餘眾,溯河而上,抵達三佛齊都城詹卑城,僅用了三日,就攻破詹卑城。而三佛齊國王亦被城中貴人所擒,獻予宋軍。

九月,薛奕趕在信風回撤之前,將三佛齊國王送往汴京。送俘的虎翼軍押送著三佛齊國王,自廣州北上,一路招搖,轟動一時。朝廷封三佛齊國王為違義侯,賜名趙守忠,在京師賜第安置。

而正是與這違義侯趙守忠一道抵達汴京的蔡確、薛奕等人的奏折,造成了柔嘉之父鄴國公趙宗漢的提前封建。

蔡確與薛奕在奏折中明確指出,此番之所以能輕易攻滅三佛齊,除了先帝英靈庇佑外,主要是因為二人早已“預知”三佛齊有不臣之心,“早為之備”,因此,雖然事起突然,仍然能當機立斷,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獲此大勝,足以震懾諸蕃。但三佛齊畢竟是南海強蕃,雖然攻滅其國,但其精兵仍在,餘威猶存,而其國中部族眾多,更難以一一征服。而三佛齊同時亦向注輦稱臣,此番攻滅其藩屬,難免招致注輦國詰問,更有降附貴人說在三佛齊水軍大敗後,其國王便已遣使,向注輦國乞兵相助。

因此,二人以春秋之義,存亡國,續絕嗣,請朝廷複丹流眉之國,並割畫三佛齊為三國,立三佛齊王太子為三佛齊國主,領一國;而以親貴諸侯宗室,分領其餘二國。如此一來,大宋師出有名,更使南海蕃國知大宋重禮義,即使伐滅三佛齊這等有罪之國,其能存其國家,如此內可安諸國之心,使其對大宋既懷畏懼,又知信服;外可塞注輦之口,令其無出師尋釁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