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1 / 3)

肝癌(1ivercancer)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僅次於胃癌、食道癌而居第三位。肝癌從第一個癌細胞形成發展到有自覺症狀,大約需要2年時間,在此期間,病人可無任何症狀或體征。典型症狀和體征一般出現在中、晚期,主要有肝痛、乏力、消瘦、黃疸、腹水等。

【方1】

材料:木耳10克,胡蘿卜絲250克,雞肝2副以上,醬油50毫升,醋125毫升,料酒、鹽、白糖適量。

食服方法:將木耳在鍋內熱水中迅速加熱煮過,加入調料。將雞肝用鹽、酒調勻;將前述所有各料放入鍋內同煮熟,拌勻即可食用。

功效:補氣活血,養肝利腸。用於肝癌大便失調者。

【方2】

材料:當歸15克,黨參15克,鱔絲500克,黃酒30克,醬油30克,白糖30克,油、蔥花、薑末、味精、鮮湯、水澱粉等適量。

食服方法:把當歸和黨參一起放在碗裏,加100克水,隔水蒸20分鍾左右。鍋在旺火上燒熱後,放少許油、蔥花、薑末煸出香味後,將鱔絲倒入煸炒,接著加入黃酒、醬油、白糖炒勻;將蒸過的當歸、黨參倒進去,加30克鮮湯,用文火煮5分鍾左右。出鍋裝盤前,放少許味精,用水澱粉勾芡,澆點熟油,再淋些麻油即可食用。

功效:補氣生血,通絡定痛。用於肝癌麵黃肌瘦、疲倦乏力者。

【方3】

材料:肉用鴿1隻,鱉甲50克,鹽、味精等調味料適量。

食服方法:將鱉甲洗淨,搗碎放入洗淨的鴿腹內,放瓦鍋或大碗內,隔水燉至肉熟透,加鹽、味精等調味料,即可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生津。用於肝癌低燒、乏力消瘦者。

【方4】

材料:雄雞1隻,高良薑、草果各10克,陳皮、胡椒各5克,蔥、醬、鹽、醋等各適量。

食服方法:將雞洗淨,去毛及內髒,切成塊,放入鍋內,加入良薑、草果、陳皮、胡椒及蔥、醬、鹽、醋等作料,加清水適量,文火煨燉,肉爛脫骨即成。早晚各食1次。

功效:補虛散寒,理氣止痛。用於肝癌氣滯型疼痛者。

【方5】

材料:螃蟹2隻,米酒50毫升。

食服方法:將螃蟹洗淨,放碟中,入鍋內加蓋蒸之,將要熟時,加入米酒。再蒸片刻,食螃蟹肉飲汁。

功效:蟹肉有行氣活血,滋補肝陰之功。用於肝癌疼痛不止者。

【方6】

材料:龍眼肉50克,豬脊骨連肉帶髓250~500克,烏龜500克,鹽、冷水各適量。

食服方法:將龍眼肉洗淨,豬脊骨剁碎,烏龜殺後去腸雜並切塊。把三者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煎熬至肉爛,放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生血,滋腎養陰。用於肝癌手術後氣陰兩虛者。

【方7】

材料:烏龜1隻,瘦豬肉100克,田七15克,芡實50克,精鹽少許。

食服方法:將烏龜宰殺去雜洗淨,瘦豬肉切碎塊洗淨,烏龜肉、豬肉、田七、芡實並置鍋中,加水適量,慢火燉至肉爛熟,加鹽少許攪勻,出鍋食用。

功效:對腹水型肝癌有抑製作用,可消腫定痛,適於肝癌腹水疼痛體虛者食用。

【方8】

材料:白色鮮菊花100克,豬瘦肉200克,雞蛋清1個,味精、食鹽、黃酒、澱粉、蔥花、薑末、麻油、熟油各少許。

食服方法:用水洗淨菊花瓣;把豬瘦肉切成薄片,放少許鹽、味精和黃酒,放1個雞蛋清和少許幹澱粉拌勻炒鍋上火入油,將油燒至三成熱。把肉倒入滑炒,待肉變為乳色時,出鍋瀝油待用。炒鍋裏留少許油,燒熱後投入蔥花和薑末,煸出香味,倒進肉片,加少許黃酒、味精和鹽,放少許鮮湯和菊花瓣炒勻,放入熟油和麻油,出鍋裝盤食用。

功效:祛風清熱,柔肝解毒。用於肝癌視物昏花、眼睛幹澀者。

【方9】

材料:雞血250克,嫩豆腐250克,小木耳15克,筍片15克,薑、蔥、蒜各少許,醬油、味精、料酒、鮮湯、豬油、花椒油等各適量。

食服方法:將雞血和豆腐切成小方塊,在開水鍋內浸透,撈出後瀝去水分,把雞血和豆腐放在用濕冷布鋪的案板上,把布的四角往中心折疊成方包型。上邊放一木塊,再用石頭壓住。晾涼後去掉石塊、木板,解開布包,呈檳榔樣,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將木耳洗淨,筍片切成雪花片備用。鍋內放入豬油燒熱,將檳榔塊和配菜下鍋,加入蔥、薑、蒜、醬油、鹽、味精、料酒和鮮湯攪勻,收汁濃時勾芡,澆些花椒油炒勻,盛在盤內食用。

功效:活血益氣,祛風通絡,用於肝癌淤血性疼痛者。

【方10】

材料:敗醬草500克,鮮雞蛋2個,清水適量。

食服方法:先將敗醬草加水適量製成敗醬鹵,取敗醬鹵300毫升放入雞蛋煮熟後,喝湯吃蛋。

功效:清熱解毒,祛淤消腫。用於巨塊型肝癌患者症見發熱者。

【方11】

材料:鮮何首烏90克(或幹何首烏15克),雞蛋3個,精鹽3克,味精0.5克,麻油10克,黃酒適量,蔥、薑各少許。

食服方法:將何首烏洗淨,切成片,置砂鍋中。加水1000克,加入已煮至六分熟(蛋白已經凝固)剝殼的雞蛋(在蛋白厚的一端用小月劃個十字形),文火煮沸30分鍾,再加精鹽、紹酒及蔥、薑,繼續煮15分鍾即可。加味精、麻油食用,吃蛋喝湯。

功效:補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肝癌所致腸中津液號乏的腸燥便秘症。

【方12】

材料:牛肉500克,白蘿卜250克,烏龍茶25克,食鹽、醬油、薑、蔥各適量食服方法:將茶葉用沸水泡開成茶湯備用。把牛肉、白蘿卜(勿切塊)與作料一起放入鍋內燉爛,再加入烏龍茶湯燒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補血滋陰,理氣抗癌,用於肝癌氣滯性疼痛及貧血者。

【方13】

材料:茭白60克,螺螄60克,調料適量。

食服方法:茭白洗淨切片,與螺螄共置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茭白爛熟,加調料拌勻,出鍋食用。

功效:可解熱毒,除黃疸,適宜肝癌伴有黃疸腹水者食用。

【方14】

材料:胡蘿卜150克,醬油20毫升,麻油20毫升,蒜2瓣,粉絲200克,鹽、糖各少許。

食服方法:將胡蘿卜洗淨切成細絲,加食鹽搓軟;蒜剁成末;粉絲放入開水中泡軟,切成段。糖、醬油、麻油、蒜末洲和均勻,拌入胡蘿卜、絲和粉絲中,即可食用。

功效:補血明目,清熱解毒,適於肝癌胸肋脹滿者服用。

13.腸癌的食療

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早期腸癌的臨床特征主要為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視。癌腫增大可致腸腔狹窄,出現腸梗阻征象。腸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直腸癌還可以向遠處轉移到肝髒,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

【方1】

材料:浸發海帶250克,豆腐絲100克,醬油、鹽、白糖、味精、香油、薑末各少許,清水適量。

食服方法:將浸泡的海帶洗淨,用開水燙過,撈出切成細絲,放在盤中。把豆腐絲及全部諷料倒入盤中,加入少香油攪勻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利水,軟堅通便,可預防大腸癌。

【方2】

材料:赤小豆60克,母雞1隻(淨重約500克),食鹽、味精等調味品適量。

食服方法:將母雞去毛及腸雜,洗淨;赤小豆納入雞腹中,以竹簽封牢雞腹。加水適量煲熟,調味服食。

功效:利水消腫,溫中益氣。適用於腸癌熱毒便血和下肢浮腫者。

【方3】

材料:大黃魚1條(約500克),雞蛋1個,芝麻75克,料酒25克,食油、食鹽白糖、蔥、薑、蒜及澱粉各適量。

食服方法:將芝麻水浸洗淨,入鍋炒熟,去皮備用。大黃魚去鱗,去內髒,斬去頭、尾,剖為兩片,去大骨後切為4片,放入碗中,加將上料一同酒,食鹽,蔥、薑末,攪拌均勻後醃2分鍾。用蛋液、澱粉調成糊狀,將魚片掛糊後外沾芝麻,入溫油鍋內炸熟出鍋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開胃,抗癌止瀉。適於腸癌便瀉者。

【方4】

材料:冬蟲夏草10克,海參50克,鴨肉200克。

食服方法:將冬蟲夏草洗淨,晾幹,切成碎小段,備用。將海參用水泡發,洗淨,切片,待用。將鴨肉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涼後切成塊,與海參同放入砂鍋,加足量水,旺火煮沸,烹入黃酒,改用文火煨煮1小時。待鴨肉熟爛放入蟲草碎小段,再用文火煨煮10分鍾,加蔥花、薑末、五香粉、精鹽、味精拌和均勻,再煮至沸即成。

功效:補脾益腎,提高克疫功能。適用於脾腎兩虛型癌症,對大腸癌患者和放療、化療後出現克疫功能下降、身體虛弱等症者尤為適宜。

【方5】

材料:靈芝20克,牛肉150克,杞子15克,精鹽、味精、麻油、大蒜、生薑各適量。

食服方法:將靈芝、杞子、牛肉分別洗淨,同入砂鍋,加清水500毫升,燒開後去浮沫,加入薑片燒至酥爛,下調料調勻,分1~2次趁熱食肉喝湯。

功效:抗癌治癌,對腸癌有輔助治療作用。

【方6】

材料:海帶200克,豬排骨500克,植物油、黃酒、食鹽各適量。

食服方法:將海帶入清水浸泡,去鹹昧,切成粗絲;排骨洗淨,切成小塊。鍋上火放入植物油燒熱後,放進排骨炒片刻,加黃酒和水少許翻炒至出香味時,與海帶一起倒入砂鍋內,加水浸沒,慢火煨至熟,加食鹽、黃酒少量再煨至海帶、排骨酥軟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利水,破積軟堅。適於大腸癌患者。

【方7】

材料:紅藤30克,蓮子50克,白糖、清水各適量。

食服方法:將紅藤切薄片,加入清水500毫升左右,先用旺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30分鍾,棄去藥渣,澄清藥汁。用此藥汁以文火煮蓮子至爛,加入食糖即食用。

功效: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用於腸癌(闌尾腫瘤)右下腹疼痛者。

【方8】

材料:鮮馬齒莧10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食服方法:將粳米淘淨加水適量煮粥,快熟時加入洗淨切碎的馬齒莧和冰糖煮片刻,溫服。

功效:消腫止痛,對結腸癌腹部脹痛,大便帶膿血有緩解作用。

【方9】

材料:生豬血200克,鯽魚250克,粳米50克,胡椒、食鹽各適量。

食服方法:將鯽魚除鱗、腸雜及魚頭等,切成小方塊,豬血切小塊。將魚放入鍋中,加水、胡椒、食鹽、豬血充分攪拌,然後用旺火燒開,文火燉至米爛肉熟即可食用。早晚各1次。

功效:健脾補血,解毒清腸。適於大腸癌便血或大便隱血患者。

【方10】

材料:芡實米30克,山藥30克,大米50克。

食服方法:將芡實米淘淨浸泡20分鍾,加水1000毫升,煮開後改文火燜半小時,再入山藥、大米煮成粥,分次食用。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功效。對直腸癌腹瀉、便血有緩解作用,可常服用。

【方11】

材料:桃花瓣5克(幹品減半),粳米50克。

食服方法:將粳米淘淨,與桃花共煮成粥,分2~3次食用。

功效:消積導滯除滿,潤腸通便,對腸癌腹痛、便秘者尤為適用。

14.胰腺癌的食療

胰腺癌是發生於胰體、胰頭和胰尾的一種惡性腫瘤。多發於4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其症狀早期以腰部疼痛為主,無定位;後期腹痛會逐漸加劇,並在上腹或左上腹形成腫塊,按壓時疼痛會加劇,做起或彎腰時可緩解,絕大多數患者有黃疸出現。

【方1】

材料:鮮馬蘭頭100克,冬筍30克,雞脯肉50克,精鹽、植物油、白糖、醬油、味精各適量。

食服方法:將馬蘭頭洗淨,用開水燙熟,揉去表麵蠟質物,擠卜水分,切碎備用;將冬筍、雞脯肉洗淨切絲待用。炒鍋上火入油燒熱,下冬筍、雞脯絲煸炒,加精鹽、醬油、白糖、味精等燴熟,加入馬蘭頭炒勻,出鍋裝盤食用。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濕、消積解毒消炎止痛之功。主治水腫、黃疸、瘡腫、乳癰、便血、尿血等症,對胰腺癌有良好食療作用。

【方2】

材料:柘木60克,豬肉100克,調料適量。

食服方法:將柘木加水適量煎汁,去渣取汁。將豬肉洗淨,切片入鍋,加柘木汁煮至肉熟時加入調料拌勻,起鍋入碗,食肉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