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成事在人,謀事在天(1 / 3)

你若隻是一味地抱怨自己出身不夠顯赫,那麼你永遠都不會有出頭之日。所以當外界的條件對你不利時,你要做的不是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好,而是應該試著去改變這個現實,這樣你的前途才能如日中天!

去掉“不可能”這個概念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讓人難以下手的事情。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做不到,其實我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能做到,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不太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讓偉大的可能替代你心中的那個不可能吧!把“不可能”這三個字從你的字典裏刪除,用積極的思想幫你逃離絕望吧!這裏有一個關於馬克與簡妮這對夫婦的故事,他們也碰到了困難,欠了很多的債務,他們開的那家小服裝店艱難地維持著,但是他們最終還是挺過來了。

那時,經濟十分不景氣。他們旁邊的店鋪紛紛關門,看來他們的店鋪離倒閉的日子也不久了。他們欠賬的數額加起來已經十分龐大,可他們的收入卻少得可憐,除非有奇跡出現,否則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把債還清。

一天清晨,馬克與簡妮坐在他們的辦公室中發愁。店裏非常冷清,沒有一個顧客。

可是,有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的一位在化學研究上非常有名的朋友克裏菲博士,那天,從店麵附近的街道走過時,忽然心血來潮,決定去看望馬克與簡妮。

這位朋友感覺到了這對年輕夫婦的沮喪與焦急。他問了一個沒必要問的問題:“生意怎麼樣?”馬克拿起一張紙,在上麵寫下了很大的一個單詞“impossible(不可能)”,遞給這位朋友。朋友細細打量著那個單詞,然後說:“讓我們來看看‘impossible’這個詞,要是你們不想被它征服,我們就想想該如何來對付它吧。”說著,他拿起一支鉛筆在紙上畫了兩道斜線,一道畫在“m”上,另一道畫在“i”上。於是,現在這個詞就變成了:“possible”(可能)。在去掉“im”之後,“possible”這個詞既清楚又突出。他說:“要是你不認為所有事情都是不可能的,這樣,就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你覺得怎樣呢?讓我們隻看到‘possible’這個詞。我們就能夠以積極的態度來應對麵臨的狀況了。”

馬克在一疊已準備好寄給他們顧客的賬單裏,拿起最上麵的一張。“史蒂夫,”克裏菲博士問,“你對史蒂夫先生有沒有進行了解?他是不是有妻子與孩子?他的生意做得怎樣?”

“我怎麼了解?”馬克不滿地嘀咕著,“他隻是一個顧客,並且付款一向很慢。”

“我告訴你該如何辦。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而且認為你有資格取得成功和幸福。”克裏菲博士說道,“在電話簿上找出他的電話號碼,接著打個電話給他,用友善的態度問他的情況怎樣,立刻就這麼做。”

馬克很不樂意地照著朋友的建議做了,而且跟對方聊了一會兒。從他臉上呈現的第一個笑容來看,這次談話顯然非常愉快。馬克掛斷電話後說:“他好像很高興,並且對我的問候覺得很驚訝。他問我們的情況如何,我告訴他,我們正在收欠款,還付一些賬款給他人。他說,他的情況也相同,但他強調並沒有忘掉他欠我們的錢,不過,我一再向他表明,我打電話給他並不是向他討債。”

於是,克裏菲博士提議說:“現在,讓我們來想點兒主意。眼下你們有錢買一罐油漆嗎?”馬克不高興地說:“有啊!我們還不至於如此潦倒。”

“嗯,你們可以把店鋪內部重新粉刷一遍,把那麵櫥窗與展示架刷得閃閃發光為止,為天花板上那些裝飾燈換上一些新燈泡。最關鍵的是,你們臉上要充滿微笑,等待著顧客上門。當人們來到時,用真正友善的態度來歡迎他們。堅定地認為一切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永遠拋棄那個不可能的想法。當然這並不十分容易,可隻要按照我的話去做,你們就可以一帆風順。”沒想到在一個月內,這對年輕夫婦收回了很多的欠款,足以讓他們渡過難關。慢慢地,他們開始有了收益,並最終渡過了不景氣的窘況。

馬克與簡妮有這樣的成績,完全是因為他們對“不可能”這個詞有了新的看法,才走出了在他們看來的絕境。他們要感謝這位老朋友聰明的建議,讓他們學會了在麵對一切困難時,都要對自己說“可能”,而不是說“不可能”。

當然,沒有不可能,也沒有做不到的事情,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去嚐試。當你嚐試了,做到了,“不可能”就變成了可能。

男人讀品悟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讓人難以下手的事情。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做不到,其實我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能做到,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不太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與其埋怨,不如改變

你每天都在不停地發牢騷嗎?那你有沒有意識到,埋怨不僅無濟於事,而且還有可能扯你的後腿!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嗎?如果你想成功,那麼從現在開始,就不要再去埋怨了!因為無止無休地埋怨不如改變,你改變了,才能變壓力為動力,從而開辟出另一片豔陽天。

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晚上同家人一起玩牌,幾次下來,抓的牌都很差,結果全輸了。於是,他開始埋怨自己手氣不佳。年輕人的母親突然停止了玩牌,嚴肅地對這個年輕人說:“不管你手中的牌怎樣,你都必須接受,並盡最大的努力玩好自己的牌!”年輕人看著母親那嚴肅而認真的麵孔,愣了愣神,有些不解。母親接著說:“人生也是這樣,你無法選擇牌的好壞,但你可以用好的心態去接受現實,並想辦法讓手中的牌發揮出最大的威力,獲得最好的結果。”從此以後,年輕人一直牢記著母親的這次教導,他不再埋怨自己的命運,而是以良好的心態去迎接人生中的任何挑戰。通過努力,他最終從得克薩斯州的農村走了出來,一步步成為陸軍中校、盟軍統帥、美國總統。這個年輕人便是後來的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

艾森豪威爾母親的一席話不僅教會了她的兒子該如何應對人生中的種種挑戰,而且也給我們上了一節人生之課。她讓我們知道,越是在逆境中,我們越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去埋怨自己的命運如何,而是要自己去爭取、去努力,這才是我們的唯一出路,唯一能通向成功的方法。

無獨有偶,此處亦有這樣一個故事:

林勇強在波士頓大學讀書的時候,學習刻苦,辦事努力認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留學生,金融專業成績一直非常突出。他隻用了兩年時間就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1949年,在他20歲那一年,他又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這個時候,具有碩士頭銜的林勇強,卻去了一家影響、規模皆不太大的股票經紀行任職,在那裏當上了一名普通的初級證券分析員,周薪隻有50美元!對於他這樣的高才生來說,這種選擇簡直是糟透了。但他接受了,在他看來,金融市場和商品市場不同,金融市場是以資金代替商品進行交易,流通和使用的是上千萬種證券與票據等信用憑證。在金融市場中,最具挑戰的就是股票交易,而這正好能夠激發出自己非凡的創造力,挑戰自己的極限。

為了賭這一口氣,林勇強就如一座噴發的“火山”,要釋放出自己無窮的力量。他冷靜分析投資趨勢,果斷采取發展策略,科學判斷市場行情。林勇強的刻苦使公司基金的年收益以50%的速度增長!這樣的高效益、高速度在公司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整個金融界也屬罕見。之後,他通過在股票操作贏利中獲得的提成擁有了公司20%的股份。林勇強的事業走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長久以來,西方人總是用他們的傲慢和偏見來看待東方人。這種態度激怒了流淌著炎黃子孫血液的林勇強。1965年,公司因人事更替,董事長一職需有人接替。在這個問題上,外界與公司內部似乎已有定論,因林勇強的貢獻與長達7年的經營實踐,應是眾望所歸,非他莫屬。可事實上並非如此,退休的董事長在這個時候暴露出了某些美國人對華人的偏見和傲慢。他對林勇強的才華熟視無睹,對這些年公司取得的發展竟也無動於衷。他看到的隻是黃皮膚的華人!在他和絕大多數的美國人眼裏,華人是沒有資格擔當重任的。在林勇強走出公司大門的那一刻,他暗暗發誓:“終有那麼一天,我要在華爾街建成一座大廈,一樓做銀行,二樓做財務公司,三樓做股票經紀公司,四樓做保險公司,五樓……使它成為金融業的超級市場,我也會在這一天向所有忽視華人能力的人們發起挑戰!”

1969年2月,40歲的林勇強已成為曼哈頓互惠基金會的董事長。當年他說下的豪言壯語也已經實現,林勇強的聲名與公司的良好業績如日中天。於是,林勇強運籌帷幄、審時度勢,果斷地向社會發行曼哈頓互惠基金股票。股票一上市,轟動一時,許多人紛紛搶購,該股的上市一舉打破華爾街股票發行的紀錄!其中更有意思的是,那位對華人曾懷有傲慢與偏見的董事長與林勇強有一次不期而遇,他非常慚愧,意欲回避,但林勇強卻不計前嫌,表現出了一貫的氣量。林勇強還衷心地感謝這位董事長,因為如果沒有他當初的傲慢和偏見,也許就成就不了林勇強這樣一位“華爾街金融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