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識到了人脈資源對自己事業成功的重要性。曾任美國某大鐵路公司總裁的AH史密斯說:“鐵路的95%是人,5%是鐵。”美國鋼鐵大王及成功學大師卡耐基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所以說,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學會處理人際關係,掌握並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我們就在成功路上走了一大半,在個人幸福的路上走了幾乎完美的路程了。無怪乎美國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說:“我願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領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
人脈係統是心靈撫慰的棲息地
艱難和喜悅,都需要人來分享,這是一種心理訴求。從本質上講,人是孤獨的動物,他人的溫暖和幫助,是心理維生素。任何對支持係統的輕慢,即便不說是愚蠢,也是無知和疏漏。常有人感慨萬分地說,他最大的痛苦並不是在淒惶之時無人訴說,而是在快樂之際無人舉杯同賀,錦衣夜行,好不寂寞!
最好的支持係統,是在我們哭泣的時候,有人會默默地遞上紙巾,在我們沒有停止流淚的時候,會尊重我們,不會追問緣故。而我們一旦說下去,就不會打斷我們。最好的支持係統,是我們也許天各一方久未相見,而一旦重逢,馬上就能拾起上次分別時中斷的話題,潺潺流水般傾談下去。這不是因為有一個好的記憶,或是刻意的銘記,隻因為我們在彼此心中獨立成檔,一旦相見,雜事摒去,所有的記憶都在瞬時複活。最好的支持係統,是當我們一旦忘乎所以,兜頭潑下的一桶夾著冰碴兒的水,錐心刺骨的同時,會使我們猛一激靈卻想起了自己的本分。
人脈是事業發展的情報站
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擁有無限發達的信息,就擁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信息來自我們的情報站,情報站就是我們的人脈網,人脈有多廣,情報就有多廣,這是我們事業無限發展的平台。換句話說,職場人最重要的情報來源是“人”。對他們來說,“人的情報”無疑比“鉛字情報”重要得多。越是一流的經營人才,越重視這種“人的情報”,越能為自己的發展帶來方便。
日本三洋電機的總裁龜山太一郎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被同行譽為“情報人”,對於情報的彙集別有心得,最有趣的是他自創一格的“情報槽”理論。他說:“一般彙集情報,有從人身上、從事物身上獲得兩個來源。我主張從人身上加以彙集。如此一來,資料建檔之後隨時可以活用,對方也隨時會有反應,就好像把活魚放回魚槽中一樣。把情報養在情報槽裏,它才能隨時吸收到足夠的營養。”
日本前外相宮澤喜一有個聞名的“電話智囊團”。宮澤在碰到記者窮問不舍時,往往要求給予一個小時的時間考慮。如果碰巧在夜裏,則隻要一通電話就可以得到滿意的答複,這些答複來自他的10名智囊團成員。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人的情報”。
一個人思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建立品質優良的人脈網為我們提供情報,成了決定工作成敗的關鍵。
人脈是事業成功的助推器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生命中的“貴人”,在關鍵時刻或危難之際能幫我們一把。貴人相助確實是我們成功道路上寶貴的資源,他可以一下子打開我們機遇的天窗,讓我們撥雲見日,豁然開朗,直接進入成功的序列和境界;他可以大大縮短我們成功的時間,提升成功的速度,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他20歲時簽到了第一份合約,這份合約是跟當時全世界第一電腦公司IBM簽的。
當時,他還是位在大學讀書的學生,沒有太多的人脈資源。他怎能釣到這麼大的“鯨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來,比爾·蓋茨之所以可以簽到這份合約,其間有一個中介人——比爾·蓋茨的母親。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的董事會董事,媽媽介紹兒子認識董事長,這不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比爾·蓋茨簽到IBM這個大單,奠定了他事業成功的第一塊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