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賞識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我國的家庭教育多年來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注重的是“師道尊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觀念分明,孩子對父母、師長恭敬有加;教育方法以嚴厲為主,“嚴師出高徒”“棒下出孝子”,孩子一旦犯下錯誤就會戰戰兢兢,寢食不安。
在很多中國人心裏,教育孩子就是訓導、嚴責、打罵,就是要擺出高高在上、盛氣淩人的架勢,讓孩子唯唯諾諾,唯命是從;孩子即使有優點、有進步,也被指出“要謙虛,不要驕傲”“繼續努力,爭取好上加好”;讓孩子見了自己,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才是成功的家長。這種教育觀念至今仍然存在。
但是,到了現代社會,這種傳統的教育孩子的觀念越來越顯示出其弊端——抹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壓抑了孩子的潛能,直接造成很多孩子產生了自卑、怯懦等心理疾病。
這個時候,賞識教育的提出,讓人眼前一亮。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的教育觀念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人們好像發現了一把神奇的教育武器。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讚賞,這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地方。”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可見賞識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孩子,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其不僅有勇於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而傳統教育的特點是注重糾正孩子的缺點和短處,容易使孩子自暴自棄。缺乏賞識、肯定、讚美的激勵機製,很多時候孩子顯得動力不足。
威譜·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因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賞識激勵至關重要。
“你真行”“你真棒”這些話出現在父母、老師的嘴裏,確實能很好地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產生好好學習的願望。”
2.賞識創造的奇跡
說起賞識教育,不能不提其主要的倡導者——周弘。
周弘本是工廠的一名普通技術人員,20年前,他的女兒周婷婷因注射慶大黴素致使雙耳失聰。為還女兒一個更完整的世界,周弘把一腔父愛都投注到教育和培養女兒身上。1987年,在上海買到的一本極其普通、由日本心理學家寫的《幼兒才能開發》一書深深地震撼了周弘。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蘊藏在每個孩子心中。盡管在他們雙親無限愛心的摧殘之下,仍然有不少孩子成了才。”正是因為這本書,周弘也由此打開了“賞識教育”的大門。此後,周弘便不斷地向女兒灌輸“你是天才”的概念,讓女兒在歡樂和投入中學習。
周婷婷成為賞識教育的第一個受益者,這套方法和理論在她身上取得了令人驚歎的效果:婷婷6歲能認2000多個漢字;8歲能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數字,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10歲時與父親共同出版科幻童話;11歲榮獲“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9年學完中小學12年的課程,16歲成為中國第一位殘疾大學生;17歲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18歲主演根據自己的故事改編的電影《不能沒有你》;21歲成為美國加勞德特大學的研究生。
周婷婷是賞識教育創造的奇跡。
周弘在《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中,非常動情地介紹了自己對女兒周婷婷——一個聾啞孩子的成功教育經驗。提出了賞識成功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說,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個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夠成功。
他在書中說:“準確地說,我們稱它為‘賞識——成功教育’,說白了,就是教孩子說話走路時的教育,孩子學說話,說得再差再遲,我們會說‘貴人語話遲’,父母從不會抱怨,隻會不斷鼓勵讚賞;孩子學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也不會嘲笑他,隻會堅持不懈地幫助他,結果每個正常的孩子都學會了說話、走路。賞識的實質是承認差異、尊重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