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旁邊兩個吃得差不多的客人有些玩味地看著這兩個凍得滿臉通紅的孩子。陳讚斜眼打量了一下對方,穿著整齊的工裝,桌子邊的凳上放著一個旅行袋。
陳讚對這個旅行袋非常熟悉,那袋子是灰藍色的,上麵印著一個白色的塔寺建築,上海產的旅行包,質量超級好,他家也有一個,用了十幾年都沒壞。看樣子這兩個人不是外地人,就是從外地回來的。
談天顯是餓得狠了,三兩口便將粉吃完了,又咕咚咕咚地將粉湯喝了個精光,最後一打飽嗝,終於吃飽了。陳讚則還有半碗沒吃完,正細嚼慢咽地一口接一口吃著。
談天吃飽了,身上暖和了,便東張西望起來,打量著那兩個客人。
一個客人站起來,走到談天和陳讚身邊,低頭看了一下籃子裏的冬筍,蹲下身去,用普通話問:“小同誌,這個是冬筍吧?你們這是買筍還是賣筍呢?”地道的北京口音。
談天的臉一下子紅了,他還沒聽明白買和賣兩個字的區別,不知道怎麼回答。
陳讚連忙接話說:“是冬筍,賣的。”
那人個子極高,寬背長腿,方正臉,輪廓很深,典型的北方漢子,他有些詫異地看了一眼陳讚:“怎麼賣的?”
陳讚伸出五個手指頭,隨口答:“五毛一斤。”對方顯然不是買筍的,陳讚也就沒當回事。
那人笑了起來,拿起一個筍子在手裏,準備扒殼。談天連忙製止說:“不能剝。”
說是雖然是家鄉話,但是對方估計也聽懂了,挑眉看著陳讚:“不能剝來看看?”
陳讚笑著搖搖頭:“冬筍一旦剝了殼就老掉了,不能久放。”
“那我想買,但是又沒見過筍子,想剝一個看看也不行?”對方笑起來。
陳讚心中一動,上下打量了一下對方:“你真的要買筍子?”他有些難以相信,這麼大老遠的,對方會買幾個冬筍回去。
那人笑了一下,露出滿口白牙:“難得遇上,買幾個嚐嚐鮮。”
他的同伴走過來:“老虞,你真要帶幾個筍子回去?”
叫老虞的回頭看他的同伴:“買幾個回去試試,我們那邊沒有這個,平時也難得碰上這個,遇上了就帶幾個。老鄭,你要不要也帶幾個?”
老鄭看了一下,皺皺眉頭:“上麵還沾著泥,有點髒啊。”
陳讚趕緊說:“有泥的才新鮮呢,我們昨天才挖的,又鮮又嫩。”
老鄭說:“那你怎麼幫我們包起來呢?”
陳讚想了想:“你們要是真的要,那我去找張舊報紙給你們包一下。”
老虞看陳讚這小孩怪機靈的,而且在這個窮鄉僻壤,這孩子據然說得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隱隱帶了點北方腔,又會做生意,便覺得頗有意思:“好,我們要買。”
陳讚說:“壇子,你去找你爸,讓他幫忙弄幾張舊報紙來。或者去新華書店,問人家要幾張抱書的牛皮紙也成。”今天逢集,談衛民也在街上擺攤呢。
“哦,好的。”談天站起來,趕緊跑出門去了。
老鄭笑嘻嘻地說:“我還以為他是哥哥你是弟弟呢,沒想到你是哥哥他是弟弟啊。”
陳讚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坐回去繼續吃米粉:“我先吃米粉啊。兩位大叔是北方人啊?”一邊吃還不忘和客人聊天。
老虞和老鄭都坐下來,好整以暇地看著這個小大人似的孩子,老虞說:“我是北京人。小同誌你叫什麼啊,幾歲了?”
陳讚喝了一口湯:“北京啊,我知道,我們的首都嘛。我叫陳讚,今年九歲了。叔叔你們那沒有竹子嗎?”說著站起來給他們稱冬筍,“你們自己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