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以個人的利益得失為標準來衡量是否幸福,名利雙收便高興;無利可圖、失算吃虧則鬱鬱寡歡或懊悔不已。可人生哪會永遠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哪有那麼多如意的事情,哪有我們想得到就能得到的東西,永遠勝算是不存在的。所以,功利心太強的人注定會為功利所累。
名利、得失是我們大多數人心目中最具分量的東西。許多人一遇到與功利、得失相關的問題,心裏的天平便會發生傾斜,難以自持,雖然這是人之常情,卻嚴重影響一些人的心理。計較名利、得失人就不會感到快樂,要想活得輕鬆就要淡泊名利,看淡世俗的得失。
愛因斯坦雖然是個聰明人,但在金錢上卻做了許多“傻事”。有一次,一家電台請他做一次廣播講話,電台負責人允諾講話的酬金是每分鍾一千美元,他講話時間是半個小時:12點到12點30分。愛因斯坦點頭應許了。
到了講話那天,愛因斯坦在11點多就來到了電台,他要求電台在11點30分就中斷其他的播音,他要講話。電台有些畏懼愛因斯坦的名聲,隻好臨時調整廣播節目,滿足了他的要求。當愛因斯充滿激情的演講完畢後,電台要付給他報酬,他卻說:“先生,您弄錯了,我違反了合約,我是不能收費的。”
電台的負責人驚問為什麼。愛因斯坦說:“我們講好12點到12點30分收費,但我的演講並不是在這個時間,所以我不能收錢。”
還有一次,萊頓大學以重金聘請他去任教和做研究工作,前來與他商談的人為了把愛因斯坦請去,不斷重複地說:“您能來萊頓是我們的榮譽,萊頓更會因為擁有您而驕傲。”後來愛因斯坦實在聽得不耐煩了,就說:“先生,我不能去你們那裏工作,因為你給我了雙重的恥辱!”
後來有人問愛因斯坦為什麼這樣對待金錢和名譽,他說:“我一生最大的工作就是進行科學研究,金錢和名譽對我來說都是小事,如果我的工作可以為我帶來大量的收入,那麼我從事的就不是科學事業了,成績也隻能表現在領取薪水的表格上。”
看淡名利談何容易,又有幾個人能像愛因斯坦那樣對名利置身事外呢?自古以來,很多人把追逐名利當成一種人生目標,名利也被認為是立足於社會的根本,是搏擊人生的原動力。
名利確實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讓我們生活得更方便,甚至可以讓我們為所欲為。但它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麻煩,讓我們感到生活的空虛和落寞。很多人為一時的虛名而忘我地追逐,他們在得到名利的同時,心理上也背負起了沉重的負擔,當然也失去了輕鬆、快樂的心境。
有個人,是給國王趕車的車夫,他很窮但非常快樂,就像神仙一樣,整天樂嗬嗬的,沒有什麼擔心的,國王每次外出都由他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