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人們對事物理想化的要求導致了生活節奏加快,因此,常常不能心態平和,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東西。不對生活苛求太多,生活反而會賜予你更多的快樂。
有很多人在外拚命地掙錢,他們認為有了錢就可以滿足所有的願望,自己就會快樂。其實他們錯了,願望越多,想要的就越多,對生活的期望就越高。這樣一來,你就不容易滿足,當然也不會快樂,無形中就剝奪了自己快樂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學會對自己狠一點,不能一味地滿足自己的貪欲,而要讓自己學會滿足。
有一個信徒周遊世界,一天晚上他走進了街區的一個小巷裏,在那裏他看見了一個生命垂危的乞丐。信徒拉著乞丐的手說:“需要幫忙嗎?我可以送你去醫院。”
乞丐卻說:“算了,已經沒用了,我已經知足了。我喜歡唱歌,把音樂視為生命,我的願望是唱遍全國的每一個角落,雖然我一無所有,但我實現了這個願望,我已經別無所求了。現在我隻想說,感謝神靈,他讓我一生很都快樂,並讓我用歌聲養活了我自己。我的一生都在做我喜歡的事情,現在我快要死了,但死而無憾。”
話剛說完,乞丐就死了。信徒很虔誠地將他埋葬,並為他祈禱。
後來信徒每到一處都給人們講這個故事,並總結道:乞丐雖然不是一個腰纏萬貫的富豪,可他從不缺少快樂,因為他有著一顆容易滿足的心。
是啊,人生最有意義的活法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從中發掘到一顆容易滿足的心。人類不快樂的最大原因是欲望得不到滿足、目標得不到實現。小說《笑傲江湖》裏有一句話說得好:“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我們現在的生活,豐衣足食已不成問題,甚至可以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可我們卻變得越來越不快樂,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心存貪念,永遠不知滿足。因為不知足,我們心中總有缺憾。知足吧,隻有這樣,你才能有真正的喜悅、寧靜和快樂。
從前,有一個年輕農夫總是抱怨自己命運不濟、生活多舛,既發不了財也當不了官,整日麵朝黃土背朝天。因此,農夫終日愁眉不展。
一天,有個道士路過他家,道士看到農夫悶悶不樂,便問其原因。
農夫歎息說:“為什麼我總有這麼多的煩惱?為何我既沒有一技之長又一貧如洗?”
道士說:“年輕人,你明明很富有啊!”
農夫問:“富有?我除了煩惱什麼也沒有。”
道士微笑著問他:“那麼,假如有人用一百兩黃金換你20年的壽命,你願意嗎?”
“當然不願意!”
“用五百兩黃金換你的健康,你願意嗎?”
“不願意!”
“用一千兩黃金換你的生命,你願意嗎?”
“不願意!”
道士大笑著說:“年輕人,到現在為止你至少擁有一千六百兩黃金了,難道還不夠富有嗎?”
其實我們的所需並不多,所以我們要有一顆知足心,無論獲得多少,進步多少,都為之快樂。《佛遺教經》上說:“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穩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尤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