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廣告詞說:“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其實,對一個人來說,沒有最好,隻有最合適。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這句話都是真理。但是,生活中,偏偏有人不相信這個道理,別人說什麼,他們就聽什麼。別人說應該往東,他們就不敢向西,別人說要往西,他們就不敢向東。這種人一般虛榮心較強,最不願意也最怕聽到的就是別人的反對意見,為了討好每一個人,被別人指揮得暈頭轉向,每一卻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你期望人人都對你看著順眼、感覺滿意,你必然會要求自己麵麵俱到。而你在麵麵俱到的時候,卻又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想法有時候又是自相矛盾的,結果弄得自己不知所措。
一對父子牽著一匹馬走在路上,一個砍柴人看見父子倆牽著馬卻不騎,不解地問:“你們為什麼有馬卻不騎呢?”父親聽年輕人這麼說,想想也是,於是就讓兒子騎著馬,自己在前麵牽著。
走了不一會兒,迎麵來了一個衣著考究的鄉紳,鄉紳看見兒子騎在馬上,父親卻在前麵牽馬,就對騎馬的兒子說:“你也太不懂禮貌了,你騎在馬上,卻讓你父親走路,真是沒大沒小。”兒子聽鄉紳這麼一說,羞愧地下了馬,讓父親騎上了馬,自己牽著。
不一會兒,他們又遇見一個老婦人。老婦人生氣地說:“你這個大人真是不知道關心孩子,自己騎馬,卻讓孩子牽著馬。”
父親聽老婦人這麼一說覺得也有道理,於是就讓兒子也上了馬,他們兩個都騎在了馬上。
不久,父子倆又遇見了一個人,那人生氣地對他們說:“你們兩個也太殘忍了吧?這麼小的馬,怎麼能馱你們兩個人呢?我看你們要是把馬給累壞了,看它怎麼幫你們幹活。”父子倆聽了也覺得很有道理。現在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想來想去,最後他們隻好把馬扛回家去。
如果一個人自信心不強,就會盲目地追隨別人,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那個父親那樣,別人一開口就變得驚慌失措,沒有了主見。其實,隻要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不可能強求統一。但是生活中,人們總是畏懼別人的眼光,總是擔心別人怎麼想,不知不覺中丟失了自己。事情是我們自己的,別人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標準,為什麼我們要生活得那麼被動呢?
有一次,雪雲禪師和石峰禪師共遊南方,同行的還有一位小和尚戒嚴,負責打理他們的日常生活,同時還跟著兩位禪師學習佛法。行至湖南鼇山時,遇到大雪不能繼續前進,他們便留了下來小住,兩位禪師整天討論參悟。戒嚴沒什麼事情可做,於是就每天坐禪,幾天之後,石峰禪師便責備他不該隻坐禪。受到石峰禪師的訓導,戒嚴不再坐禪,每天不是閑逛就是睡覺,這樣又過了幾天,雪雲禪師又責備他修行懶惰,隻知道閑玩、睡覺卻不坐禪。
一時間,戒嚴不知道如何是好,坐禪不對睡覺也不對,兩位德高望重的禪師說法竟然如此不同,他真不知該做什麼。
於是,他硬著頭皮跟雪雲禪師說:“師父,不是我不坐禪,是石峰禪師責備弟子不該隻知道坐禪,所以弟子……”還沒等戒嚴說完,雪雲禪師就一棒打了過來,大聲喝道:“我的話你竟敢不聽,該打!”
戒嚴被打得有點莫名其妙,但是也不敢再說什麼了,便坐下來打禪了。這時正好石峰禪師路過,看到戒嚴又在坐禪,便生氣地喝道:“你竟敢違逆本師的意思,你不想得到佛法嗎?”說著也給戒嚴一棒。
戒嚴還沒反應過來,就又被敲了一棒,他苦著臉說:“兩位師父,我知道你們都是為我好,可是你們又讓我做完全相反的事,我真的不想違逆你們,但是我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聽完戒嚴的話,雪雲禪師與石峰禪師同時拿起棍棒,正準備往戒嚴腦袋上打去,戒嚴突然站了起來,說:“不許你們再打我了,你們的話,我一個都不聽。佛法就是讓人求得自我、自在,所以,以後我想睡覺就睡覺,我想坐禪就坐禪,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說完他拿開兩位師父手中的棒子,走開了。
雪雲禪師與石峰禪師相視一笑,小和尚終於開悟了。
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跟著別人走,兩位師父的話都不要聽,即使他們是高深的禪師,聽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話,別人不是我們的鏡子。一個人活在別人的標準和眼光之中是一種被動,一種依附,更是一種悲哀。人為什麼要活得那麼累呢?人生本來就很短暫,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更是不多,為什麼不能為了自己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活一次?為什麼不讓自己脫離建立在別人基礎上的參照係?……要知道屬於你的,隻是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賜予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