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不會如此乏味
在很多人的眼裏,人生的苦多於樂:有幹不完的繁忙工作,有躲不掉的挫折失敗……諸多的不利讓人覺得生活是乏味的。其實,生活不夠快樂是因為你不夠智慧,隻要你懂得慢下來用心去感受生活,你就會發現生活竟然如此美好。
很多人覺得工作辛苦,那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思索關於工作的問題。大多數人隻是被動地應付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為了工資而工作,隻是機械地完成任務,而不是自動自發地工作。
生活需要踏實地工作,工作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生活。因為隻有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們才能領悟到生活的真正含義。工作不僅是我們獲得安定生活的保障,還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加充實。如果用心去發現、創造,你會發現工作中其實也有很多的樂趣。
有一個快樂麵點師,他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他的滿意不是他一天能賣出多少麵點,而是他可以做出賞心悅目、美味可口的麵點。他在做麵點的時候,就像個藝術家,他對自己的工作要求非常嚴格,他使用的麵點材料都要最好的,即使是裝麵點的器具都要經過精心挑選,否則他都覺得這是對不起自己的作品和欣賞他作品的人們。
他在做麵點的時候,還要有優美的伴奏樂曲,隻有這樣才能醞釀出好的情緒,才有好的創作靈感。他的腦子裏從來不去思考如何擴大它的生意,他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藝術創作上,而他的生意卻出乎意料得好,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在他的店鋪門口每天都有長長的隊伍。
他因工作也結識了很多朋友,他的生活因工作而豐富多彩、充滿樂趣。
麵包師可以工作得很藝術,很有品位,他能從自己的工作中體會到甜美的滋味,可謂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其實,從工作中獲得樂趣,這跟從事什麼工作沒什麼關係。隻要將自己鍾愛的事情做得很“美麗”,就可以獲取一份快樂。
革命導師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是啊!人活著總要有事做才有意義啊,不然心裏會空蕩蕩的不是個滋味。所以,西方人常說:“存在就是做事。”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兒科醫生叫雷麗斯,行醫已有七十多年,經她治愈的孩子數不勝數,至今她仍然不辭勞苦地給孩子們看病,每天至少忙碌十二個小時。目前她被認為是仍在行醫的年齡最大的兒科醫生。雷麗斯87歲時曾有過短暫的退休生活,可後來丈夫不幸去世後,因無法忍受生活的孤寂,她又重返忙碌崗位,那年她已91歲高齡。她在鎮上開了一家診所,前來就診的人很多。她不但醫術高明,醫德也很高尚,遇到生活艱苦的病人,她就慷慨地免掉所有的醫藥費。隻要有人求診,即使是淩晨三點鍾,她也會毫不猶豫地披上白衣大褂應診。她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向世人證明:高齡並不是忙碌的障礙。她說:“很多老人喜歡旅遊,但我喜歡工作。隻要在工作中忙碌,我就感到快樂。保持愉快心情和規律的生活,以及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就是我幸福長壽的秘訣。”
人們總是把工作與累、壓力聯係起來,從來不會想到幸福和快樂,其實,工作也蘊含著許許多多的樂趣,甚至有長壽的秘訣。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告誡自己的兒子:“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也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係列的想法:我的工作一點意思都沒有,累得要死還掙不了多少錢,簡直是浪費我的青春和時間。在這個世界上,隻要你有欲望存在或者說你不能擺正心態,即使給你一份特別好,你自己也相當滿意的工作,但是時間一長,你的這種工作態度照樣會讓你厭倦。擺正心態,即使你現在的工作不太理想,也不要一味地抱怨,試著在工作中尋找一些樂趣,也許它就會變得輕鬆許多。
不要去羨慕那些整日悠閑、無所事事的人,你無法想象,他們的生活有多麼的單調與枯燥,有人常說無事生非,這正是那些無所事事的人無法容忍內心的貧瘠與空虛。
如果你從心靈深處舍棄對工作的偏見,以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去接受你的工作,並在你的工作中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你一定能夠從工作本身中尋找到許多樂趣和快樂。因為這樣,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已經遠遠超出了工作本身的內涵,這就是說,工作已經不僅僅是工作,它成了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光明選擇,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為我們構築起平靜而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