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壓榨的組合形式(1 / 3)

造紙機壓榨部的組成指的是壓榨壓輥的組合形式。壓榨部的組成一直隨著造紙技術的發展而進步。從早期的平輥普通式壓榨部到現在的三輥二壓區、四輥二壓區、四輥三壓區、五輥三壓區複合壓榨等,技術和設備水平一直在進步,壓榨功能和效率也越來越強。

根據壓輥的個數,壓榨裝置可分為雙輥壓榨和多輥壓榨兩大類。

一、雙輥壓榨

根據壓榨的功能不同,雙輥壓榨又可分為正壓榨、反壓榨、光澤壓榨、擠水壓榨和引紙壓榨等形式。

1.正壓榨

濕紙頁進入各壓榨的方向與紙機的運行方向相同的結構形式稱為正壓榨。正壓榨是最簡單的一種雙輥壓榨組合形式。一般壓榨的上輥為石輥,下輥為膠輥,廣泛應用在各種紙品的生產中。正壓榨的下膠輥為掛膠的鑄鐵輥。帶彈性的橡膠下輥能夠緩和上壓輥對濕紙頁和毛毯的壓榨作用,從而延長毛毯的使用壽命,減少濕紙的“壓花”,並且使上輥和下輥更好的吻合,壓榨脫水均勻,且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下輥中高的誤差。也有在正壓榨的下壓輥噴鍍一層不鏽鋼的,或者使用真空壓輥、溝紋壓輥或盲孔壓輥。由於進入壓區的濕紙頁與紙機運行方向相同,因此受壓時,紙的正麵接觸石輥,所以正壓榨能提高紙幅正麵的平滑度。

2.反壓榨

低速紙機中常使用反壓榨,以提高紙幅反麵的平滑度、減輕紙張的兩麵差。進入反壓榨壓區的濕紙頁運行方向與紙機運行方向相反。反壓榨一般作為紙機的第三道壓榨。反壓榨中的兩個壓輥分別是石輥和膠輥。因此反壓榨除了能提高紙張平滑度,還有利於減少紙張兩麵差。這種壓榨形式多用於平滑度要求高和兩麵差小的紙張和低速高級紙機。紙幅進行反壓榨時,進入壓輥的方向與造紙機的運行方向相反,這樣使得機械結構複雜化,生產操作由人工引紙,紙機車速高時操作困難。

3.光澤壓榨

光澤壓榨通常是紙機壓榨部的最後一道壓榨,其目的是提高紙張的表麵光澤度。光澤壓榨的上壓輥是硬度為60~65肖氏硬度的膠輥,下輥是一個表麵光滑的包銅輥或膠輥。濕紙頁不用毛毯傳遞,直接進入光澤壓榨。但由於濕紙頁從壓榨部開放引紙到烘缸部容易引起斷頭,新式長網紙機多利用幹網傳遞濕紙幅,減少斷頭。

表麵上看,光澤壓榨和普通壓榨一樣,似乎對濕紙頁進行壓榨脫水,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光澤壓榨根本沒有脫水,因為進行光澤壓榨時,濕紙頁的幹度很大。光澤壓榨的作用主要是壓光紙麵、消除網印和毯印、提高紙的光澤度,提高濕紙幅緊度和網麵的平滑度。光澤壓榨後,濕紙幅的平滑度提高,能夠在烘缸部更緊密地貼在烘缸表麵,改善傳熱,提高烘缸幹燥效率。因此有利於縮短紙機烘幹部的長度,或者節省紙幅幹燥的蒸汽用量,降低能耗。

4.擠水壓榨

生產過程中引紙毛毯和一壓毛毯很容易被細小纖維、填料、膠料等弄髒堵塞。髒汙的毛毯吸水性和透水性都很差。因此在引紙毛毯和一壓毛毯的回程上都安裝高壓噴水管或洗毯器以清洗和整理毛毯,結果這些毛毯含水量很高,必須安裝一對壓輥將毛毯擠壓到一定幹度,然後再去引紙或參與壓榨脫水。引紙毛毯用的擠水壓榨多為水平或傾斜排列。擠水壓榨中一個壓輥為膠輥,另一個為包銅輥、石輥或膠輥,通常以膠輥最多。常用的線壓為150~250N/cm。另外,擠水壓榨輥的直徑比普通壓榨輥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