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生活智慧篇(6)(1 / 3)

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職務。他的好朋友楊振寧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由於雙方家長都是清華大學的老師,家也住得很近,因此,兩人從小就在一起玩,在一起上學。他們兩個都很聰明,但是兩個人性格不同,楊振寧活潑機靈,而鄧稼先則比較踏實穩重。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尊重對方,時刻以對方為榜樣。就這樣,兩人慢慢地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長大以後,兩人都到美國留學,學習相同的專業。不同的是,鄧稼先學成歸國,而楊振寧則繼續留在美國搞研究。

回國以後,鄧稼先被委任到了研製原子彈的崗位上,經過多年的辛勤付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終於研製成功。在國外的楊振寧聽聞此消息後,很為自己的祖國感到自豪,他特別想知道自己的好朋友鄧稼先是否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但是他也明白,這屬於國家機密,如果直接問自己的好朋友,無疑會讓對方為難,因此他一直沒有問過鄧稼先這件事情。

某年,楊振寧回國,鄧稼先早早地就到首都機場等候自己的老朋友,兩人剛一見麵就滔滔不絕地聊了起來。由於鄧稼先工作的保密性,兩人談話的內容總是點到為止。但是,楊振寧還是很想知道鄧稼先是否參與了原子彈的研製,就繞了個小彎子問鄧稼先:“聽說研究中國原子彈的科學家裏有美國人,有這樣的事情嗎?”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鄧稼先很為難,如果回答“沒有”,就證明自己很了解參加原子彈研製的工作人員,這實際上是承認了自己參加了原子彈的研製;但是回答“不知道”,這又是在欺騙自己的朋友。為了既能不泄露國家機密,又保全對朋友的忠誠,鄧稼先告訴楊振寧:“答案我以後再告訴你,可以嗎?”

後來,鄧稼先把這個問題向自己的上級彙報了一下。最終,周總理批準了鄧稼先回答的權利,於是,鄧稼先這才如實地告訴了老朋友,自己確實參與了原子彈的研製工作。

鄧稼先這樣誠實正直的品質無疑是他人性的閃光點,也是讓楊振寧引以為敬的一個重要原因。

介於上麵的這個故事,如果你要想讓別人喜歡你,你必須具有某一方麵的閃光點。男人最大的成功在於得到社會的認可,當然,你是一枚金子,在你沒有發光之前,你應該努力學會完善自我,贏得別人的擁護,當某一天你真正地成功了,你就有了讓別人喜歡你的充分理由。

男人讀品悟。

如果你要想讓別人喜歡你,你必須具有某一方麵的閃光點。男人最大的成功在於得到社會的認可,當然,你是一枚金子,在你沒有發光之前,你應該努力學會完善自我,贏得別人的擁護,當某一天你真正地成功了,你就有了讓別人喜歡你的充分理由。

修煉看準時機的眼力

高超的眼力能讓我們更好地把握時機,更容易捕捉到別人沒有發現的細節。沒有高超的眼力,即使一堆金子擺在眼前,也跟石頭沒有什麼區別。而成功人士通常都具有這種獨特的眼力。

下麵這個故事將告訴我們修煉看準時機的眼力,對成功是多麼重要。

有位記者曾同老演員查爾斯·科伯恩進行過一次交談。記者提出的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問題:假如一個人要想在生活中獲得大事業和大財富,需要的是什麼?大腦,精力,還是教育?

查爾斯·科伯恩不禁搖搖頭說:“這些東西或許都可以幫助你成就大事業和大財富。但是我覺得有一件事更為重要,那就是看準時機。”

“這個時機,”他接著說,“就是行動或者按兵不動,說話或是緘默不語的時機。在舞台上,每個演員都知道,把握時機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相信在生活中它必定也是個關鍵。如果你掌握了審時度勢的藝術,那麼在你的生意、你的工作以及你與他人的關係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財富,因為它們會自動找上門來的!”

這位老演員的一席話蘊涵著很深的智慧。如果你能學會在時機來臨時識別它,並能夠在時機溜走之前抓住它,生活中的問題就將會大大簡化。那些反複遭受挫折的人經常會對毫不留情的、懷才不遇的環境感到萬分沮喪,他們幾乎永遠意識不到: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了恰當的努力,但往往就是在不恰當的時機放棄了。

許多人都認為會看時機是一種天分,是生來就具備的,後天鍛煉是沒有用的,就像是具有音樂細胞的耳朵一樣。但實際情況可不是這樣的,通過觀察那些似乎有幸具備這種天分的人,你會發現:這是一種任何人隻要努力留心便都能獲得的能力。

為了掌握恰到好處地處理時機的藝術,你需要牢記下麵五個必要的條件:

1.和自己訂一項條約

這項條約就是當你被憤怒、恐懼、嫉妒或者怨恨的情緒所驅使時,千萬不要讓你的情緒立刻發泄出來。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說:“任何人都會發火,但要對適當的對象,以適當的程度,在適當的時機,為適當的目的,以及按適當的方式發火,不過,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說,值得我們去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