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篇三 穴位保健的操作方法一(1 / 3)

從家庭保健的實用性、安全性出發,普通百姓主要需學會和掌握指壓、按摩、艾灸、拔罐、皮膚針叩刺、耳穴按壓等簡易療法的操作技能。

一、指壓、按摩手法。

指壓、按摩療法又稱“點穴療法”,是以手指代替針具點按穴位或壓痛點,用以強身保健或治療疾病的方法。除了強身保健作用之外,還可以用於中暑、休克、癔症、昏厥、小兒腦癱、中風偏癱、頭痛、失眠、胃痛、腹痛、腹瀉、遺尿、尿失禁、尿瀦留、牙痛、咽喉痛、頸肩腰腿等全身大小關節疼痛等病症的治療。

從家庭實用性出發,本書隻介紹一些簡單易行且使用安全、不會造成人為損傷的常用按摩手法。

一擺動類手法。

即用手指、掌或腕關節做連續協調擺動的一類手法。包括一指禪推法、法和揉法等。

1.一指禪推法:通過拇指持續不斷地作用於病變部位或穴位上,稱為“一指禪”推法。

操作方法施術者以拇指指端或指腹著力於受術者體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拇指伸直,其餘四指自然彎曲,前臂做主動運動,帶動腕關節進行有節律的擺動;同時第一指間關節做屈伸活動,使所產生的功力通過指端或指腹輕重交附篇三:穴位保健的操作方法附篇三:穴位保健的操作方法替,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治療部位或穴位上。手法頻率每分鍾150~200次。

適用部位“一指禪”推法以指端操作,接觸麵較小,刺激相對較強,適用於全身各部經絡穴位;而以指端偏峰推法,輕快柔和,多用於顏麵部;以指腹操作刺激相對較平和,多用於軀幹及四肢部的經絡穴位。

2.法:法是由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和前臂的旋轉運動複合而成,以第5指掌關節背側凸起部吸定治療部位,用前臂的主動運動帶動腕關節的屈伸旋轉活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治療部位的手法。

操作方法法有前臂旋轉帶動指掌關節的法和屈伸腕關節法兩種:前臂的旋轉運動是以手背的小指側為軸來完成的,即以第5指掌關節背側凸起部附著於治療部位,手指放鬆、微曲,手背繃緊,前臂主動做旋轉運動,使手背偏小指側部在治療部位上進行連續不斷地滾動;屈伸腕關節是以第2~4掌指關節背側為軸,帶動腕關節做較大幅度的屈伸活動;手法頻率每分鍾120~160次。

適用部位本法由於腕關節屈伸幅度較大,所以,接觸麵和刺激麵均較大,刺激力度也較強,多用於項、背、腰、臀及四肢部。

3.揉法:以手指或手掌為吸定點,帶動治療部位做輕柔緩和的環旋轉動,稱為“揉法”,是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其中指揉法又分為拇指或中指揉法和示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揉法;掌揉法又分為掌根揉法和大魚際揉法。

操作方法。

(1)指揉法:指揉法分單指揉法和四指揉法兩種,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或示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指腹吸定在某一穴位或部位上,腕關節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帶動皮下組織做輕柔的小幅度環旋轉動。手法頻率每分鍾120~160次。

(2)掌揉法:掌揉法又分掌根揉法和大魚際揉法兩種。掌根揉法以掌根部緊貼治療部位,腕關節放鬆,以前臂的主動運動帶動腕關節,同時掌根部帶動治療部位進行環旋轉動;大魚際揉法以大魚際部貼治療部位,腕關節放鬆,以前臂的主動運動帶動腕關節,同時大魚際部帶動治療部位進行環旋轉動。手法頻率每分鍾120~160次。

適用部位指揉法接觸麵小,力量輕柔,適用於頭麵部穴位;掌根揉法麵積較大,力量沉穩適中,多用於背、腰、臀、軀幹部;大魚際揉法適用於麵部、頸項部、腹部及四肢部。

二摩擦類手法。

即用手指或手掌部貼實體表,做直線或環旋移動的一類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

1.摩法:即用手指或手掌在體表做環形移動的手法。

操作方法。

(1)指摩法:手指自然伸直並攏,腕關節略屈並保持一定的緊張度,示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指麵緊貼治療部位,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做主動運動,通過腕、掌使指腹在治療部位做環旋運動。頻率每分鍾10~15次。

(2)掌摩法:手掌自然伸直,腕關節略背伸並放鬆,將手掌吸定在治療部位,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做主動運動,通過腕部使掌心在治療部位做環旋運動。頻率每分鍾約12次。

適用部位摩法刺激輕柔和緩,適用全身各部,尤其以胸腹、脅肋等部位最為常用,如摩腹等。

2.擦法:用手掌掌根、大小魚際附著於一定部位,進行快速的直線往返運動,使之摩擦生熱的按摩手法。

操作方法。

(1)掌擦法:將手掌的掌麵貼附於施術部位,腕關節伸直,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主動運動,通過肘關節、前臂和腕關節使掌麵做前後方向的連續移動,以溫熱或透熱為度。操作頻率每分鍾100~120次。

(2)大小魚際擦法:手掌伸直,腕關節平伸,將大魚際或小魚際貼附於治療部位。以肩關節為支點,通過肘、腕,使大小魚際進行均勻的前後往返移動,以溫熱或透熱為度。操作頻率每分鍾100~120次。

適用部位掌擦法擦動的範圍大,多用於胸脅及腹部,如胸部擦膻中、背腰部擦脊椎兩側;大魚際擦法在胸腹、腰背、四肢均可應用;小魚際擦法多用於肩背腰臀及下肢部。

3.推法:即以手指、手掌等部位貼實於施術部位上,做單方向直線移動的方法,又名“平推法”。分別有指推法(拇指推法和四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等。

操作方法。

(1)拇指推法:以拇指指端貼實於治療部位或穴位上,其餘四指置於對側或相應的位置以固定助力,腕關節略屈並偏向尺側。拇指及腕臂部主動施力,向拇指端的前方直推或向側麵橫推。

(2)四指推法:以示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指腹相對著力於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四指協同向前做直線推動。操作時要求四指指腹始終附著於肌膚,用力均勻柔和,剛柔相濟。

(3)掌推法:以掌根部貼實施術部位,腕關節背伸,肘關節伸直。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部主動施力,通過前臂、腕關節,使掌根部向前做單向直線均勻緩慢推進。

(4)拳推法:自然握拳,掌心朝下,利用拇指以外的四指前二節背側和大小魚際接觸皮膚,向前做推擦手法。

適用部位拇指推法接觸麵小,推動距離短,施力柔中含剛,易於查找和治療小的病灶,故常用於麵部、項部、手部和足部;四指推法接觸麵積可大可小,刺激量可強可弱,常用於頸項、腰背及四肢;掌、拳推法接觸麵大,推動距離長,力量柔和而沉實,多用於背腰、胸腹部及四肢肌肉豐厚處。

4.搓法:用手掌對著某一部位或穴位來回搓揉,或者雙手掌夾住肢體的一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速搓揉的手法。

操作方法。

(1)單手搓法:用一隻手的手掌對著某一部位或穴位來回搓揉,如搓腳心。

(2)雙手掌搓法:雙手掌夾住施術部位,以肘關節和肩關節為支點,前臂與上臂主動施力,做相反方向的較快速往返搓動,並同時由肢體的近心端向遠心端往返移動。

適用部位多用於四肢部,如搓上臂與前臂、搓腳心湧泉穴等,通常作為按摩的結束手法使用。

5.抹法:即用單手或雙手拇指指腹螺紋麵緊貼皮膚,做上下或左右直線或弧形曲線往返移動的按摩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