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盛景千餘,浮雲獨占八百。
這是流傳在大唐帝國境內的一句話,是文人雅士稱讚浮雲州的奇景聖跡所作的酸腐之詞。無風不起浪,浮雲州的景色之瑰麗,並不是空穴來風。
浮雲州位於東方,距離幽海也不過百裏之遙,時常能夠聽到海浪之聲,隸屬於大唐七十二州之一,浮雲州囊括了大小城池九座,村鎮上百,也稱得上是大唐境內較大的一州。
東鄰幽海,南靠紫雲澗,西方乃是千裏鬱鬱蔥蔥之平原,北方更是有常年彌漫著沁人之香的千香山聳立,難怪會有“浮雲獨占八百”的說法,雖然誇大,卻有其由來。
傳聞千香山本來名為千玉山,為了避當朝天子李成玉的名諱,所以改為了千香山。
而浮雲州名傳天下的原因之一,便是那南邊的紫雲澗,天下七派十二世家之一的風隕閣便是坐落於此,身為武林大派,風隕閣自然是找了一個山清水秀、仙氣繚繞之地開宗立派,紫雲澗恰好中了風隕閣那位開山祖師的心頭好。
紫雲澗遠看是一座山,若是靠近其方圓百裏,定時能夠發現中間那一道高達千丈的峽穀裂縫。
如一柄開天利刃,以東西之向,自山頂徑直劈下,將這座大山一分為二,形成了一道垂直於天的峽穀,峽穀寬約三十丈,一條如玉帶般的清泉從峽穀蜿蜒而過,因為河水之上總是彌漫著一層淡淡的紫色霧氣,如天邊雲朵一般,紫雲澗由此得名。
河水自西向東流去,彙入那無垠的幽海之中。
站在河邊,舉目望天,透過兩側的千刃絕壁,便可見世間奇景,一線蒼穹。
一線蒼穹乃是大唐帝國十大聖景之一,傳聞昔年李成玉初登皇位之時,便是專門造訪了風隕閣,並且親自到了紫雲澗底,隻為一睹一線蒼穹的聖景。
造化天工,才有此絕壁之景,峽穀兩側的絕壁光滑如鏡,即便是已入乾元的高手依附在上麵,最多也不會超過五個時辰,這兩處絕壁也成為了考核風隕閣弟子的試煉之地。
河水東西流向彙入幽海,自然是將這座巨大的山峰分割二成了南北兩座斷山,為了方便,風隕閣在創立之初,便是以峽穀為界限,將這兩座斷山命名為南山與北山。
北山乃是風隕閣重心所在,風隕閣閣主、諸多堂主、長老與弟子絕大多數人都是居住在北山,而南山則是因為其特殊環境,成為了造就強者之地。
在紫雲澗的西麵,峽穀兩側,各有一條山路通往南山與北山,風隕閣的總堂便是坐落在北山山巔之下。
李霄是風隕閣現任閣主的親傳弟子,排行十二,修為最低,輩分也最低,因為風隕閣閣主一共便隻收了十二個弟子,比起其他的堂主、長老門下,不知少了多少。
但是除了李霄這個入門隻有兩年的十二弟子之外,風隕閣閣主的其餘十一名弟子無一不是人中龍鳳,在整個風隕閣之中都是可以名列前茅。
風隕閣在其門下弟子中,設立了風雲榜,風隕閣八百弟子,上榜者唯有三十六人,閣主的十二名親傳弟子之中,上風雲榜者便是有九名,而且排名皆是不低。
當然,風雲榜上並無李霄的名字。
兩年前,李霄被風隕閣閣主帶到了紫雲澗,收為親傳弟子,按照以往收徒的慣例,很多人都以為閣主又收了一個天縱之資的天才,隻是沒想到,兩年過去了,李霄的修為還隻是鳳初之境,這可比他的十一位師兄師姐差了太多。
即便是修為最差的九師兄,在入門兩年的時候,也是已堪騰雲。
李霄的修為境界,差的一塌糊塗。
功法,停滯不前。
基本功修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基本上能夠說的出口的,李霄就沒有一個能夠讓眾人驚豔的,許多人開始議論紛紛,但是身為李霄的師父,風隕閣閣主卻一直坦然麵對,不知為何,她始終對這個徒弟保留著一份難得的信心。
機會都是留給天才的,像李霄這種一無是處的弟子要如何在風隕閣立足呢,難道僅憑他的師父是閣主?還是有十一個天縱之資的師兄師姐撐腰?這當然可行,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好在李霄在入門一年的時候,發現了他自己的一個出眾之處——速度,準確的說,是他的身法,也就是跑步的速度,於是,他開始以此大放異彩。
大唐帝國武道之風盛行,風隕閣立足於江湖,憑借的無外乎是三道高深的武學功法。
極道神意訣、青玄無相印、千影千幻。
極道神意訣乃是內功心法,修行之根本,以此為基礎修煉出高深的道行修為,才能更好的修煉其餘的攻擊、防禦甚至是身法武學。
青玄無相印乃是一門霸道無比的攻擊武學,卻極難修行而成,放眼整個風隕閣,也隻有閣主一人將其修煉至了大成,已臻化境。
這三道鎮派之寶,李霄身為閣主的親傳弟子,自然是都有機會修行,但是當他無意間發現自己十分擅長速度時,便開始了專攻千影千幻這一門身法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