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後記(2)(1 / 2)

在她作為總統候選人推出醫療保障計劃之後,她的政治生涯奇跡般地從一蹶不振中(1993~1994年期間的醫療保障改革)恢複了活力。這一次,對於醫療保障計劃,希拉裏說:“我已經從我過去的失誤中吸取了經驗。”此話似乎打消了記者們的疑慮,並打動了許多曾經對希拉裏持懷疑態度的民主黨選舉人。盡管這一新的方案在很多方麵與之前的方案大相徑庭,但它得到了來自其丈夫繼任者的財政上的支持——人事和環境方麵的變化至少與方案的內容本身同等重要。

2007年,希拉裏在新罕布什爾州首府康科德對聽眾說:“當時我們初來乍到,對如何處理一些事情並不太懂。如果我們當時便像現在一樣了解情況,事情可能會完全不同。”她的這一敘述也映射出了她當時為什麼支持授權喬治·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同樣在2007年,希拉裏說如果早知道情況是現在這樣,便不會有人去投票,她也絕不會投票給總統授權。

無論是來自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希拉裏的敵人們都宣稱,這隻是希拉裏的托詞,也是她的優勢和劣勢(在白宮任職,醫療保障改革)以及違心(對“白水案”、“旅行門”的解釋,募集資金濫用以及對戰爭的投票),盡管這些表麵看上去是某種程度的謙遜、公允和自省,這在其競選總統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也許,她最明顯的優勢在於她能夠於困境中崛起——盡管她在“白水案”、在白宮遭遇到了挫折,但她卻抓住了每一次機會,她和克林頓在1992年和1996年曾兩次擊敗共和黨右翼勢力。

現在,克林頓夫婦一心為了希拉裏的競選而努力。盡管希拉裏從來不使用“東山再起”一詞,但他們的確在行“東山再起”之實。在希拉裏的一些競選活動中,克林頓總是一馬當先,出現在電視節目、募捐活動以及采訪現場。很明顯,在布什政府的統治之下,人們經常會懷念克林頓執政時期和平、繁榮的歲月。希拉裏的總統競選再次成了克林頓夫婦共同的事業。

對於那些宣稱希拉裏並沒有怎麼改頭換麵的民主黨對手們,希拉裏說:“自從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以來,民主黨擁有了曆史上第一次的總統連任。對克林頓總統的反對,就意味著反對2008年大選的獲勝。大家知道,20世紀90年代,民主黨人為經濟發展做出了努力。實際上,不論是相對於布什還是切尼,民主黨人都要比共和黨人做得好。即使是在刑事犯罪和國家安全的表現上,民主黨人也不輸於共和黨人。自從林登·約翰遜以來,民主黨人實行了最大規模的醫療保障改革以及兒童健康保險計劃。因此,我們為什麼要反對我們取得的成績?”

她的對手們曾極力形容“新克林頓主義”和希拉裏早已過時。他們斷言,她所代表的是一幫迂腐的政客和知識分子,並不能把美國領上正軌,也不能在小布什的災難性統治之後使美國走上新的道路。這是希拉裏政敵手中最強的一張牌。特別是巴拉克·奧巴馬的參選也妨礙了希拉裏和克林頓順利進行民主黨初選和提名的如意算盤。希拉裏並沒有為自己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女性總統候選人感到高興,她反而被一名黑人(奧巴馬)壓住了風頭。他利用這一機會對希拉裏的競選做了定性——克林頓二世的選舉,以此緩解自己的選舉壓力。他把自己定義為帶來變革的人,恰如克林頓在1992年的表現。對希拉裏來講,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奧巴馬堅決反對對伊拉克發動戰爭。

在談到自己的候選資格時,奧巴馬大膽談了自己的想法:“我懷疑,如果比爾·克林頓也參加這次選舉,那麼他也會這麼做。我認為,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他正確把握了這個國家的脈搏,並看到了民主黨內部應當進行的一場改革。因此,2008年,我們也不得不做與1992年同樣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能簡單效法1992年的做法,因為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