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送給家長朋友的88個點醒 6
點醒42:極度自私
自私在這個社會裏並不稀奇,人人都在為自己爭名奪利,大公無私的人越來越少,自私自利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在孩子麵前,家長要表現出了極度自私,那就會給自己種上惡果。
有些家長對自己花錢大手大腳,對孩子卻精打細算,回到家自己想吃什麼就做什麼,從不問問孩子的口味,看電視的時候自己總是鎖定在喜愛的電視劇頻道,也不管孩子愛看不愛看,更不會和孩子商量。對孩子的生活起居全然不顧,隻顧著自己的娛樂應酬。這樣的家長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裏,總抱怨孩子就是自己的累贅。年輕的時候,自己活得還很瀟灑,可到老了一般都很孤獨。因為孩子從小和你就沒有感情可言,當你需要孩子陪在身邊的時候,孩子也會無情的離你而去。很多家長天真地認為自己有錢就能防老,殊不知到你需要人陪伴、需要人照顧的時候,錢變得毫無用處,因為花多少錢也買不到親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心。
常言道:你想別人怎樣對待你,首先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我勸自私的家長朋友們,對孩子也是如此。你尊重孩子,孩子就會尊重你;你在乎孩子,孩子就會在乎你;你對孩子無私的付出,隻要不是溺愛,孩子將來也一定會加倍的奉還。
點醒43:說話不算數
“說話不算數”成了女兒的口頭禪。我的女兒有一個特點,你答應他的事她總想著。即使你忘得一幹二淨,她也會記憶猶新。女兒總是不停地提醒我:“爸爸,你答應我明天和我一起去吃麻辣燙的。”“爸爸,你不是說給我買一個學習小霸王嗎?”“爸爸,你去年說好的要帶我去旅遊,怎麼還不去?”……
我們做不到或者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不要輕易許諾給孩子,你可能沒有當真的一句承諾,孩子卻深深記得,如果你一次次食言,孩子就不止說你“說話不算數”,後邊還會跟著“你不是好爸爸,你是騙人的爸爸”。我女兒就到了這個份上。
一天晚上,我把女兒叫到書房,問問女兒我都答應過她什麼,一一列了清單。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我一一實現了對女兒的承諾。前不久,我帶著女兒去了一趟大連,滿足了女兒旅遊的心願。把欠女兒的“債”都還清了,心裏也就坦然了。同時也在心底暗暗告誡自己:“再不要女兒說我是說話不算數的壞爸爸,我要做一個讓女兒尊敬的好爸爸。”
我們做家長的說話不算數,孩子對我們就失去了信任,如果讓孩子連親生父母都不相信,你還指望他相信誰?
點醒44:固執己見,傳統老思想
年紀稍大一點的家長習慣用傳統的眼光審視孩子,對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和思想價值看不慣,也適應不了。他們總是用自己固有的傳統教育方式要求自己的孩子。他們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孩子一定會有自己的思想基因,也必須按照自己的思想價值體係成長起來。當孩子的做法不讓他滿意時,他就會拿出傳統老教條來試圖束縛孩子。孩子提出多麼合理的要求來他都不會接受,即使接受也是附加條件的,那就是走傳統路線。他總認為自己是對的。他不能接受任何新事物。他固執地認為孩子上學才是唯一的出路,孩子不能反傳統,不能上網,不能看電視,不能穿著時髦,不能和異性來往,孩子必須循規守舊,否則他就不能容忍,會拿出“另類”的手段與孩子抗衡,而且很難說服他改變立場。
這些家長應該跟上時代潮流,不能總是生活在“自己的時代”裹足不前。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現時代的孩子比你們那個時代的孩子聰明了很多,思想也開放了很多,現如今是信息時代,一個訊息從地球的一端傳到另一端,最多需要0.3秒。伴隨孩子成長的是互聯網、是手機、是高科技。我們還固執用我們的老思想教育約束孩子,那隻能是背道而馳、白日做夢。我們不要固執己見了,要先學習學習——我看你先學會電腦再說!
點醒45: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很多家長把孩子看成是自己唯一的希望,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從孩子咿呀學語時就為他設計了一副“成龍”的藍圖。有的家長甚至一意孤行,要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我們自身沒有成功,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沒有做出多麼傲人的成就,我們把自己沒法達成的目標強加給孩子。有的家長大談讀書無用論,原本孩子很努力,硬是給孩子潑涼水;孩子想上學,由於家長的觀念問題或者是家庭經濟問題,孩子求學的夢就會被打碎。孩子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夢想。你強迫他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按著你提前設置的軌道行走,那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也是非常痛苦的。最終也是前功盡棄、事與願違。我就有一個企業家朋友,他是做家具行業的,做得很大。他隻有一個兒子,正在讀高中,他的願望是讓兒子接他的班,想讓兒子高中畢業後去他的企業裏上班,可是兒子死活不同意,兒子的願望就是上大學,去外邊闖一闖。父母也堅決不同意,就這樣親子關係非常緊張。還好我這個朋友和我說起了這件事,我當了一回老好人,勸了勸我的朋友,最終我的朋友同意了孩子的想法,讓他去上大學,孩子欣喜若狂,也和老爸表了決心,大學畢業後一定幫助老爸振興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