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京城兩地之事,吸引住了整個大周的目光。
前者,乃是少年意氣、以一己之身抗衡天下五姓之世家,為世人所喜聞樂見。
後者,則是看不見的刀光劍影,有謫仙之名的陳文淵,要當天下世家的掘墓人。
晉陽總歸是一人一家,何人低頭之事。
但京城這邊可就不同了,雖看不見刀光劍影,但風波可是會吃人的。
也正因此,秦川有充分利用的給自家老師連寫七封書信。
信件中的內容大同小異,無不是透露出一個意思。
——徒危,速歸!
一時間,被牽絆在晉陽的王仲舒就陷入兩難之境。
但很快,他就做出了他的選擇。
臨走之時曾言道:
“如今的晉陽,乃是一家一族之小事,京城之地乃是一國一界之大事,蔓延至子孫千萬代,豈可因私廢公、因小失大?”
言罷,不顧王家苦苦挽留,收斂行裝向著京城而歸。
得知這個消息後,秦川心底鬆了一口氣。
如此,也就避免了王玄和王仲舒對上,更加避免被王仲舒察覺到不對勁。
否則,王仲舒可能會對‘師徒如父子’這句話有更深層次的認知。
現在,倒也不錯。
實際上,如今他在京城所麵對的局勢也確實不妙。
無論是高門大族,還是中層士子,對秦川都沒什麼好臉色看。
畢竟,他的‘學校’,可是真真正正掀了這些人立身根基。
要問當今天下的統治者是誰?
很多人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說是皇帝。
若是格局大一些、亦或者裝模作樣者,充其量說一聲: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不盡然吧。
追根到底,無論王朝變換,這大周真正的統治者乃是一個階層——士!
這是由製度所決定的。
士,自然會形成士族,這是根治與體製上的必然。
也正因此,人隻聽聞過千年的世家,何時聽聞過千年的王朝?
正是這個道理。
隻不過這些人還是急了一些,沒看到那真正頂級的世家都在保持沉默嗎?
此事,上到女帝態度堅決,下到黎明眾生喜聞樂見,豈是這些人能阻攔的?
他們若是放聰明一些,未嚐不能以另外一種形式來維持自己的領先。
當然,這些秦川可不會告訴他們,但相信有些人已經品出味了......
............
王仲舒歸京,宛如一顆定海神針,京城這狂風驟浪的環境為之一清。
他像是絲毫沒有因為王家之事有影響,依舊是那個執天下儒道牛耳的聖賢。
但凡是敢於冒頭者,無不是在第一時間被打壓下去。
跳梁者無法奈何他,自然目光轉移,去尋那始作俑者。
——陳文淵。
對此,秦川卻是早有應對。
有什麼手段盡管來,皺一下眉算他輸!
............
陳文淵在京城和那些世界鬥智鬥勇時,並州晉陽這邊也沒閑著。
自王仲舒離開後,像是放開了王家最後一道韁繩,他們成員往來的越發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