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抱怨和毒品一樣會上癮(1)(1 / 3)

1.a)為什麼身邊的朋友、同學都混得不錯,而我卻原地踏步?

市場經濟給了人們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它不再像中國的“大鍋飯”年代,一切都服從分配。這樣似乎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來了一次徹底的“殺蟲運動”,即是:剔除企業裏的蛀蟲。能者上,庸者下。然而曆史上任何一個政策的實行都猶如一把雙刃劍,在促進經濟欣欣向榮的一刻,同時也形成了一個不可避免的怪圈——攀比心理。

很多職場男女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為什麼每次同學聚會時,都聽說某某升職了,某某進了世界500強的公司,某某又獲得了到國外進修的機會等等。而這些話語則猶如一把“刺刀”深深紮進自己的心窩。一想到自己的碌碌無為的現狀,那種落差感油然而生。於是,開始歎氣,自責,最後就開始抱怨起來。如此,一遍又一遍的自責,內心仿佛被烈火灼燒般煎熬著。

於是,整天想著這樣那樣的不滿,腦子裏永遠被怨言占據著不可自拔。再想想朋友、同學們那些讓人羨慕的工作,人生立即變得灰暗不堪,就像世界末日快要來臨一般。而這時,你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抱怨的糾纏。在同事的眼裏,儼然就是一個“深閨怨婦”!

【案例】

傑克是美國一家電子器材公司的銷售職員,入職兩年以來,他一直擔任銷售工作。雖然工作表現較為努力,但始終隻是默默無聞。這天,傑克正在和客戶談一單業務。客戶上洗手間時,他突然接到大學同學弗朗的電話,弗朗在電話裏很興奮的告訴他,今天跳槽到一個大型的醫療用品公司,並且擔任部門經理。傑克聽完為之一震,他實在無法想象這樣的場景。弗朗在大學時各個方麵均沒有自己優秀,可他居然這麼快就升職了。

回到公司,傑克一進門就看見經理和部門裏最漂亮的女同事在打情罵俏。傑克鄙視的看著這個穿戴整齊的中年人,心裏咒罵著:“簡直就是衣冠禽獸!”這時,傑克的電話又響了,原來是客戶打來的。說是他們回到公司後才發現剛才談成的單子在發貨數量上有些出處。傑克的談話卻被不遠處的經理聽見了,經理質問他為什麼把這麼重要的事情弄錯了?傑克抱怨著說:“這明明是客戶的錯誤!”

而此後,傑克的變得滿腹牢騷,對一些小事都充滿著怨言。“這打印機怎麼又壞了?”“公司的電腦實在糟透了!”傑克的性格似乎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他不再像以前那麼積極、細心,隻是勉強地將任務完成而已。在傑克的眼中,似乎一切都在和他作對,上司、同事、客戶都讓他痛苦不堪;甚至連公司的大樓他都忍不住要埋怨兩句。傑克時刻想著跳槽,卻尋求不到更好的機會,隻得每天都工作在“折磨”中。

【評析】

一時的開心可能需要某個契機,但長久的歡樂也許並不需要理由;同樣,一時的抱怨也許隻是由於某件不如意的事,而經常的抱怨可能根本就沒有任何理由。因為,愉快和抱怨都是心態在作怪。心態影響著一個人的身體行為。傑克從一開始的努力、積極變成後來的消極、抱怨,歸根究底在於他心裏的天平由接到朋友升職的那一刻起而發生了嚴重的傾斜。這種不平衡導致了傑克不得不以抱怨的形式發泄出來,就如同火山爆發。內心的不平衡和外在的抱怨實際上可以歸納為內因和外因的關係。當傑克受到刺激時,由於不能及時的調整失衡的心理,內心的不滿越積越多,隻能通過抱怨的形式來得到滿足,撫平心理的那掌傾斜的天平。然而當抱怨越來越頻繁時,就已經變成了一種慣性。

傑克因為抱怨,把自己逼入自己挖好的“陷進”,苦不堪言。那麼,他的前途又從何而談?當他習慣了將一切行為都用抱怨的方式發泄出來時,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工作和生活上都徹底的失敗者。很多人都存在著和傑克同樣的心態,他們遇到問題時不是先平複心態,想著:“這沒什麼大不了”;而是立馬皺眉說:“我怎麼這麼不幸?”若如此,你的前途又會是怎樣呢?

b)每個人的發展道路不同,我正按著自己的步伐前進著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即使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也未必就走上相同的道路。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現在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選擇也隨之豐富起來。職場更是如此,每個人發展的方向不同,也注定他們的心路曆程大相徑庭。

古人雲:“書非借不能讀也。”這是自古以來都存在的一種怪現象,自己買的書總是翻看幾頁便丟在一旁;而同樣一本書,假如是借來的,便如獲至寶的一遍又一遍的閱讀起來,生怕吃虧似的。人們總是盤算著別人的東西,以為那才是最好的。殊不知,“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抱怨始於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同時,又因為總是以為別人的情況才是最好的。這樣的心態就像惡性循環般滋擾著現代職場的人們。倘若瞧見朋友優越的工作環境,便開始抱怨為什麼自己的公司工作條件如此艱苦,像吃了酸葡萄一般憤憤不平;聽見某某從事了你夢寐以求的行業,便開始埋怨甚至嫌棄自己的職業,心中像是打翻五味醬油不是滋味等等。這些表現,都是失衡的心態在作怪。可仔細想想,難道真的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嗎?恐怕隻是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