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誘惑就是皇後手中的毒蘋果(3)(1 / 3)

然後,他又挖了個坑並在裏麵立起一根角樁,每次都會加進一些東西時野豬會暫時的離開,但之後又回來吃那免費的午餐。圍欄造好了,陷阱的門也準備好了,而野豬們不勞而獲的習慣使它們不顧一切地走近圍欄。這時老人出其不意地收起陷阱,那些白吃的野豬就被輕易地抓住了。

【評析】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有一定的惰性,那就是不勞而獲。希望不用付出代價就可以獲得利益。當然這隻是一個願望,因為現實中往往越是想不勞而獲的人,越容易跌得慘痛。這些野豬原本已經很強悍,一般人對他們束手無策,可以說,它們暫時是安全的。但還是受不了美食的誘惑,掉入老人的陷阱。

當養成享受誘惑的習慣時,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其結局都是悲痛的。人們麵對誘惑時往往是單方麵的思考,隻看到其帶來的好處,卻沒有反思為什麼別人會給你甜頭?是友情?是陷害?還是利用你,想從你身上得到更大的回報。做生意講求“交易”,也就是有進必有出,這就形成了一個平衡。同樣,我們得到利益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利益背後的事,要預防別人的後招。所以,對付誘惑就是要先把它弄明白,到底事情本身意味著什麼。不要輕易相信別人所承諾的好處,否則吃下這“免費的午餐”而將自己陷入不利之地。

5.a) 一次不忠,百次不容

容易受引誘而做出不利於自己集體利益的人不可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而且,隻要有一便有二。中國習慣用“前車之鑒”來形容那些引以為戒的事。而這個成語對於自己來說,則表示別人對你的能力或行為產生了質疑。因為必定是在身上出現過的行為,才會勾起大家對你以往過錯的回憶,在相同的情況下自然而然的做出一個比較。

中國人對於“忠誠”有著特殊的感情。國家也好,企業也好,但凡你做過有損於集體的事情後,你的形象裏便會很迅速地落下“不忠”、“背叛者”等字樣。而且這些無形的字比起那些古代犯人刻在臉上的刺青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因為受不了誘惑而背叛自己的集體,那麼將無法再次樹立形象。大多數這種情況下,也不會再允許這樣的人在此立足。

一些人為了個人利益而出賣自己的祖國,或者某些人因為高薪、高職的誘惑跳槽到其他公司。這都是受不了誘惑而做出的舉動。當然,賣國和跳槽不可同日而語。現代人對忠誠觀念的淡薄和主體的不同也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其產生的原因都是一樣,結果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樣。特別是那些拿著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出賣原來團隊的人,更加是不能被人接受,甚至在整個行業內都會臭名遠播。因為你可以出賣原來的團隊的利益,同樣再遇到更大的誘惑時便會毫不猶豫的出賣現在的團隊。一個人過分的自私,經不起誘惑,就會變成“孤魂野鬼”那樣到處漂泊。

【案例】

呂布因為武藝高強,勇猛過人被並州刺史丁原任命為騎都尉。後來屯於河內,又任命他為主簿,像對待親生兒子那樣對待他。但是漢靈帝死後,丁原進京和大將軍何進密謀誅殺宦官。等到董卓進京以後,以高管厚祿誘惑呂布,讓他殺丁原。呂布利欲熏心,便將丁原殺死,投靠董卓。董卓自知自己凶暴,為人所惡,所以時常要呂布作自己的侍衛及守中閣。當時,王允、士孫瑞、楊瓚等密謀暗殺董卓,於是以貂蟬做為誘餌,拉攏呂布,呂布答應,成功刺殺董卓。

【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