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在職場中也是如此,要想讓同事盡心盡力配合自己的工作,就必須在言行上讓對方覺得,你值得讓他出手相助。
年終歲末,某數碼產品公司市場部要在一次全國範圍的產品展銷會上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產品促銷活動。由於人手不夠,市場部經理張強急需臨時招聘一些促銷小姐。於是他讓助手打了一份申請,報到人力資源部主管老陳那裏,並在電話裏跟老陳說:“很急!盡快安排。”
本來老陳平時就看張強不順眼,這次見他又是這種態度,老陳心想:“你小子平時見了我連招呼都不打,現在又這副德性,當我是你的手下呢?你不是急嗎?好,我就來個急情緩辦,叫你啞巴吃黃連!”
結果,老陳憋著一肚子氣,完全按照常規招聘流程走了一遍。填表、筆試、麵試、崗前培訓……等到這10位促銷小姐完全到位時,展銷會已經接近尾聲了。
故事裏的老陳壞是損了點兒,但是張強本人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如果張強的嘴巴甜一些,平常的態度恭敬一點,可能這個故事就會有另外一個結局。
按理說,老陳作為人力資源部主管,理所應當按照張強的要求為市場部招聘到促銷小姐。這是老陳的本職工作,做到了是他的職責,做不好是他的失職。正因為如此,老陳把人招到了,就算盡了本分了,沒人能挑出他的錯來。張強急不急是你自己的事兒,老陳為什麼一定就得按照你的吩咐辦呢?
如果張強換個方式跟老陳說,效果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
“老陳,幫個忙,這事兒挺急,促銷小姐兩天之內就得到位。錯過了時機,你我就都白忙活了。在這兒,我也征求一下你的意見,如果你同意,這個活動算咱們兩個部門一起合辦的。我有把握,這個活動做下來肯定會出成績。這樣一來,你的部門年終考核又可多一項業績了,你覺得這想法怎麼樣?”聽了這話,相信老陳是不會拒絕張強的要求的。
在部門間的溝通中隻要能做到:平時多主動聯絡;關鍵時刻講技巧、有彈性;處理問題本著平等、互惠、顧大局的原則。這樣做的話,相信在工作當中你一定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幫手和同盟,而不是你一唱戲就有人拆台。
讓你的好話插上翅膀
一個人說別人的好話時,當麵說和背後說是不同的,效果也會不一樣。你當麵說,人家以為你不過是奉承他、討好他;當你的好話在背後說時,會被人認為是發自內心的,不帶個人動機的。其好處除了能給更多的人以榜樣的激勵作用外,還能使被說者在聽到別人“傳”過來的好話後,更感到這種讚揚的真實和誠意,從而在榮譽感得到滿足的同時,增強了對說好話者的信任感。
設想一下,如果有人告訴你,設計部的老張在背後說了許多關於你的好話,你能不高興嗎?這種好話,假如是在你的麵前說給你聽的,或許適得其反,讓你感到很虛假,或者疑心對方是否有什麼目的,而間接聽來的卻不同,你會覺得特別悅耳動聽,並且堅信對方在真心地讚美你。
喜歡聽好話似乎是人的一種天性。當來自同僚、領導的讚美使其自尊心、榮譽感得到滿足時,人們便會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悅和鼓舞,並對說話者產生親切感,這時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就會因一句好話而縮短、靠近,自然就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德國曆史上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為了拉攏一位敵視他的議員,有計劃地在別人麵前說那位議員的好話。俾斯麥知道,那些人聽了自己對議員說的好話後,一定會把他的話傳給那位議員。後來,俾斯麥和那位議員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人往往喜歡聽好聽的話,越有地位的人越是如此,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裏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
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好話時,絕不會感到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作為一門學問,說好話的奧妙和魅力無窮,當然,最有效的好話還是在第三者麵前說。
玉華的公司長期和外貿公司合作做生意,而外貿公司的大胖子徐經理可以說是他們的財神爺。一天,在公司裏,玉華極力勸說徐經理和他們擴大貿易範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成功。徐經理離開後,玉華發現他忘了拿包了,於是馬上心生一計。
玉華故意大聲地在辦公室裏說:“你們看徐經理,往公司大門口一站,真是夠氣派;別看他穿得那麼隨便,同樣壓得住陣勢。人家為人處世……”此時,徐經理正好回來拿包。玉華根本就沒有回頭的意思,繼續她的稱讚之詞,好像對徐經理正在自己後麵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