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結小幫派,但是也不能沒有自己的朋友圈子
無論在哪家公司工作,我們都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因為利益一致,或者工作需要,或者純粹是脾氣相投,一些人很自然地組成一些小團體。
這些人經常聚在一起,或去唱歌,或逛街看電影,或聚會玩牌,等等。更有甚者,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不一般,人前人後總要表現出親密狀。
有人說,拉幫結派好處多,在緊張枯燥的工作之餘找人說說心裏話,發點牢騷,可以緩解壓力;還可以在公司中形成一定的勢力,在遭到別人攻擊時可以解解圍;甚至團體中一旦有人晉升,也可以拉自己一把……
有這樣想法的朋友真是大錯特錯!拉幫結派表麵上看很講究江湖義氣,哥倆好、姐倆好,實質上是以個人的私利結成“朋友圈”,對於圈子以外的人,他們或者不相往來,或者嚴防死守,甚至打擊報複。
任何一個老板都會對拉幫結派這種現象痛恨不已,因為老板一旦批評了某個小團體內的某個成員,很有可能就引起這個團體其他人的反抗,從而聯合起來對付老板。不僅如此,拉幫結派還會破壞公司的整體團結,降低工作效率,整天去搞複雜的人事了,誰還去幹活?所以老板對這種現象簡直就是深惡痛絕,隻要讓他看到有一點這樣的苗頭,他們就會毫不手軟地對之“趕盡殺絕”。
除了來自老板的壓力,如果你不小心進入了某個幫派,一旦幫派中的某個人犯了什麼錯誤,或者得罪了某個人,那麼你也會成為被殃及的池魚,因為別人會認為你們都是穿一條褲子的人,自然你就脫不了幹係,所以遭到別人報複你也得受著。
在職場中,不要拉幫結派或加入別人的小圈子,否則就別想在辦公室混下去了。當然,也不要給人以拉幫結派的感覺,有時候你不認為是拉幫結派,但在別人眼裏就是“事實”。
在一家廣告公司,策劃部新招了一批員工。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楚、小孟和董華發現,他們三個人原來是老鄉!這讓他們激動不已,相互之間都覺得在這麼一個陌生的大城市裏,能夠老鄉見老鄉,就已經很有緣分了,更何況是同在一個部門!
從此,這三個人每天同進同出,一起吃飯一起下班,沒事時還湊到一塊用其他同事都聽不太懂的家鄉話大聊特聊。
剛開始時,部門裏的其他同事還都有些理解,覺得他們三個人孤身在外打工挺不容易,在一起有個伴,相互之間有個照應,還不錯。但是時間一長,大家就有些不滿了。
本來嘛,張楚、小孟和董華這三個人是新進來的同事,和其他同事之間的交往就少些。作為新人,應該迅速融入集體,和大家打成一片。可是他們仨呢,整天在一起嘀嘀咕咕說那些別人聽不懂的家鄉話,和其他同事的關係自然就疏遠了。而且,這三個人聚在一起用家鄉話交談,有時候別人走過來他們就停下來不說了,隻是竊竊地笑。這讓人感覺很不舒服,總覺得他們是在說自己的壞話。
就這樣,幾個月過去了,大家都覺得他們三人是在搞小團體,尤其是一些老同事,每次看見他們在一起有說有笑就直皺眉頭,非常反感。
一天午飯後,張楚、小孟和董華又在辦公室裏旁若無人地講家鄉話。這時,主管走了過來,臉色很難看,他嚴厲地訓斥道:“整天在辦公室講方言,像什麼話!還有沒有上班的樣子!公司花錢是請你們仨來幹活的,不是來聊天的,要聊,回家聊去!”
張楚是個大大咧咧的小夥子,他聽罷主管的這番話,心裏覺得很不舒服,於是小聲嘀咕了一句:“這有什麼啊,不就是聊聊天嗎?”主管聽了這句話更生氣了,於是愈加大聲地訓斥張楚。
眼看自己的同鄉身陷困境,小孟和董華似乎也按捺不住怒火,三人聯手和主管大吵了一架。
最後,主管氣哼哼地走了。
半個月後,張楚、小孟和董華分別被調到了不同的部門,工作遠不如以前那麼輕鬆了。
也許他們三個沒有拉幫結派的意思,但是給人的感覺就是拉幫結派、搞小團體,所以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都要小心避免。
雖然我們不能拉幫結派,但也不能沒有自己的“圈子”,這個“圈子”跟小團體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友誼圈子,而後者是利益圈子。
前者是同事之間出於誌趣相投而形成的圈子,比如電影圈、美食圈和運動圈等。這些友誼圈子的形成有利於我們在職場中建立比較良好的人際關係,到了關鍵時刻,會有人支持你和幫助你。如果沒有這個圈子,你獨善其身的話,你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遊離在外的職場“邊緣人”,關鍵時刻沒人會站出來幫你說話。
後者說白了就是辦公室政治,在這樣的圈子中,人與人之間更多的不是情感交流,而是權力的維護和運作。如果你一不小心加入這樣的圈子,就很容易被卷入辦公室政治鬥爭中,當然你就要慎之又慎了。
在這裏要告誡你的是,雖然友誼圈子可以進入,但也要注意,不要跟圈子裏的同事在辦公室嘀嘀咕咕的,或者聊公司的是是非非,更不要就此排擠“外人”,因為這極容易衍生成嚴重的辦公室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