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異樣童年(1 / 3)

紅樓異夢

第一卷今生異世

第一章異樣童年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殘沙之景,了無生趣。人生很多時候都處在逆境之中,如意之人又有多少。這時天色已暗了下來,隨著已進深冬,每當此時街上的行人就少起來,這時從遠處走來一個青年,青年兩眼迷茫,木然的向著前麵的一座小屋行去。背影顯得是那麼的孤單,蒼涼,落漠。

張行是家中獨子,出生在西南的偏遠山區五裏村,五裏村是全國的有名的貧困村之一,人均年收入不足二百元,每年都要靠國家的扶貧才得溫飽,這也不是五裏村的人不勤勞,隻是五裏村的自然條件實在是太差了,即使在怎麼苦幹實幹,到頭來也隻有這麼一點收成,誰讓這裏到外是窮山惡水。

由於家境不好。張行從小就立誌努力學習,一心想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家庭的環境,讓操勞半生的父母過上好日子。從小立誌的張行進小學之始就發奮讀書,各科成績在班內名列前茅,每個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這令世代務農的雙親倍感欣慰。張行的父母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也知道讀書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因而即使農活在忙,也要張行多花時間看書,不願孩子花心思放在地裏。張行深知父母對自己的期望,看著日漸消瘦的父母,張行的心情更加沉重,此時張行更是抓緊了每分每秒去學習。在其他孩子在山林玩鬧,水中暢遊時,張行都在學習,在小學的課本已經無法滿足張行求知欲的時候,一向看好張行的班主任知道張行家裏的情況後,便通過在縣城的一些老同學替張行找來初中,甚至於高中的課本來輔導張行。張行也不負老師們的期望,在小學四年級之時,張行已經把中學的課本學完,一時張行被學校看著奇才,村裏很多人都把張行當成了神童,村裏也因為張行出色的表現給了他家不少補助,因為五裏村從建國到現在一直都沒有出過大學生,張行的出現讓五裏村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因此村裏的很多人在張行家農忙時抽出人手去幫忙。平時還拿一些雞蛋讓張行的母親給張行補補身子。這一切讓張行銘記於心,他發誓一定要為鄉親們做事,要讓五裏村不在貧窮。

經過這些年的學習,深知張行實力的老師們在與校長商量之後,決定讓還差兩年才初中畢業的張行參加小學升中學的考試。想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張行同意了老師們的提議,決定參加今年的升學考試。一切都如大家所願,張行不負眾望,數學考了滿分100,政治、曆史合並的科目也考了100的滿分,但更讓人意外的事張行的語文既然也是滿分,這太讓人驚訝了,全縣升學考試這麼些,數學還好說,但語文曆來從未有滿分之事。但張行做到了,特別張行一篇反映家鄉生活貧困的文章更是在省內的一家知名報登出,在社會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連省內都組織幹部到五裏村去考察,以幫助五裏村解決實際的困難。而張行更把看著本縣的奇才,被縣裏的重點中學錄取,在知道張行家的實際情況後,學校不但減免了張行的書學費,還給予張行一定的補助,讓張行安心上學。縣教育局決定每月都拿出一百元來支助張行讀書直至張行讀完大學為止。

張行在一次被引發了巨大的能量,三年的中學課程,張行一年就學完了,但此時的班主任覺得張行的年齡才十一歲,年紀實在是太小,如果讓張此時去讀高中,課程上雖然沒有問題,但這麼小孩子接觸了太多東西,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通過與張行父母商議之後,決定張行在中學在留一年,這段時間由老師上提前教授張行高中的課程,以免張行荒廢學時。因為張行在中學的第二年已經不用去上課,而由一些沒有課時的老師教授張行高中的內容,由於張行此時是老師們心中的最愛,每個老師都看著張行今後一定是一個奇跡,所以眾多老師上都樂於幫助張行。

初中的張行雖然沒有了生活的壓力,每天在學習中都過得十分充實,但張行並沒有忘記父母的期盼,鄉親們的期望,有了更好的條件之後,張行更為珍異自己的學習機會。平時除老師強迫張行進行戶外運動之外,張行一心都在書本上。他知道自己的初中時代馬上就要結束了。這一年張行把高中基本上都掌握了,這一切讓教授張行的老師們驚歎不已,張行才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老師們雖然知道張行十分勤奮,但更為張行聰明的才智所驚歎。他們當然知道高中的課有多麼難,要不然每年高考就不會有那麼多落榜考生了。而張行隻有一年的時間就掌握了高中課程,他們當然不知道在小學這時,張行就已經涉足了高中的部分內容,在中學之後,張行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高中的課程上,第一年張行就獨自開始了自學高中課程。因而初中第二年老師教授張行時對張行的進度就格外感到驚訝。

第二年又是張行豐收的一年,張行的初中升高中的成績又拿全區第一,全省第三名。雖然張行沒有得全省第一,但想象一下,考了全省第一的人大了張行足足四歲,也就被張行多讀了四年,而且是在省城的重點中學就讀,條件之好是縣中學絕對不能比的,因而張行的成績顯得更為難能可貴,而且全縣近十年來從沒有初中升高中的成績進入省內的三甲,張行更讓所有人都驚喜了一把。縣裏的老師們知道如果在張行多讀四年,不要說是全省第一,連全國第一都有可能。

張行憑著優異的成績被省裏的重點中學破格錄取,但張行知道一旦到了省城,那就難有回家的機會了,所以選擇了留在本縣繼續求學。省城的中學雖然想讓張行來省裏讀,但知道張行家裏的實際情況之後,也同意了張行的要求。因為省城重點高中每年考取名牌大校不知有多少,對少了張行這一個雖然覺得有些可惜,但沒有放在心上。

此時的張行早已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張行的家庭情況也讓更多的人所了解。此時張行也成了不少當官人的成績樹,這時如果幫助張行,就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政治分數,因而張行再次得到了更多人的“關心”,不但高中學費免了,而且還得到了八萬元支助,讓張行以後可能安心上大學。張行雖然也想用這筆錢為鄉親做點事,但張行知道自己此時並沒有使用這筆錢的權利。因而更想早一點考上大學,到時候自己就可以用這筆錢幫助父母和五裏村的鄉親了。

迫不及待的張行在高中的第二年就想參加高考,但有一些老師並不同意張行如此做,在老師們看來張行這麼難得的奇才,如果在多學一年,到時候考上全國數一數二的重點大家都沒有問題。此時張行參加高考雖然不會有問題,但如果想考上首都的著名重點大學卻有一定的難度。老師們不想張行考一所普通大學,因而都想讓張行在讀一年。但張行此時已經等不及,每個學期回家看到已有白發的父母張行怎麼能平靜了,他不能讓父母在繼續受苦,而自己還在安心讀書。在知道張行心中的真實想法之後,老師們十分感動。同意讓張行提前一年參加高考,但同時叮囑張行,如果考上的是一所普通大學,那麼張行就回來在讀一年,張行也同意了老師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