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張敞擔任膠東國相,給朱邑寫信,張敞說:“明主留心遠古的事情,廣泛招攬人才,這正是忠臣盡心竭力,報答國家之時。我身處邊遠的郡國,政務繁雜,困守於法律約束,難以盡抒胸臆,無可奈何。即使有想法,又能怎樣?足下身懷清明之德,擔任大司農職務,猶如饑者吞食糟糠,豐年剩餘精米。這話怎麼講?是因為有、無之勢改變了。在漢初,陳平雖為賢才,還要魏無知引進;韓信雖為奇士,仍需要蕭何的推薦。正可謂英俊還需要機會,如果一定是伊尹、呂望這樣的輔佐英才,再去推薦,就沒有必要再通過足下了。”朱邑理解張敞的意思,於是在朝中極力推薦賢者士大夫,很多人得到朱邑的幫助。朱邑身為列卿,奉行節儉,得到的俸祿,多數用來幫助族裏的親屬或者鄉黨,家中不留餘財。
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朱邑去世。天子很惋惜,下詔稱頌道:“大司農朱邑、廉潔守節,克己奉公,在朝中不結私黨,不收受他人饋贈,可謂是仁人君子。不幸遭遇凶災,倏然病逝,朕甚為痛惜。賜朱邑的兒子黃金百斤,以助其祭祀。”
在朱邑臨終時,朱邑囑咐兒子,說:“我原來做過桐鄉的官吏,那裏的百姓很愛戴我,你一定要把我葬回桐鄉,後世子孫供奉我,不如讓桐鄉的百姓來供奉。”朱邑去世後,他的兒子把他葬在桐鄉的西門城外,百姓果然為朱邑建起墓塚,修建祠堂,每年按時祭祀,至今不絕。
龔遂,字少卿,山陽郡南平陽縣人。以通曉經學,擔任官職,在昌邑國擔任郎中令,服侍昌邑王劉賀。劉賀行為不端,龔遂為人忠厚、剛毅,重視大節,在王宮內多次勸諫昌邑王,在王宮外,則責備太博與國相,引經據典,陳述禍福,甚至於痛哭流涕,顯露出一片忠心。龔遂曾經當麵指責昌邑王的過錯,昌邑王不聽,捂著耳朵就走,說:“郎中令太喜歡責難人。”昌邑國中的官吏都很害怕龔遂。昌邑王曾經有很長時間,與車夫和廚師在一起遊戲吃飯,賞賜無度,龔遂看到後,入宮求見昌邑王,趴在地上痛哭,宮中左右的侍者,均被龔遂感動地流下淚來。昌邑王問:“郎中令今天為何事又痛哭?”龔遂說:“臣痛哭昌邑國的社稷危險啦!願大王抽出時間,聽臣進獻忠言。”昌邑王讓左右人回避,龔遂說:“大王知道膠西王是如何無道,如何滅亡的嗎?”昌邑王說:“不知道。”龔遂說:“臣聽說膠西王有一位佞臣侯得,膠西王的行為明明像桀紂,侯得卻誇獎膠西王是堯舜的行為。膠西王喜歡侯得的諂諛,甚至與侯得同起同臥,隻要是侯得所講的,膠西王均認為是對的。而今大王親近小人,逐漸沾染上邪惡的習氣,在此存亡關頭,不能不慎重。臣懇請挑選通曉經術有行義的郎官,與大王住在一起,在一起學習《詩經》《尚書》,練習禮儀,這樣做對大王才有益處。”昌邑王答應了。龔遂於是挑選郎中張安等十人,服侍昌邑王。沒有幾天,昌邑王就把他們全趕走了。此後不久,宮中多次出現怪異,昌邑王問龔遂,龔遂認為災異出現,是大憂的徵兆,王宮中將會無人居住,詳情記載在《昌邑王傳》。此時昭帝駕崩,沒有留下後代,昌邑王劉賀繼承皇位,昌邑國的官屬也跟著一起來到長安。昌邑王的國相安樂調任為長樂宮衛尉。龔遂去見安樂,流著眼淚說:“昌邑王繼位,成為天子,日益驕奢,再也聽不進諫言,現在還是昭帝的舉喪期,天子每天與近臣飲酒取樂,整日鬥虎豹,召皮車,車上飄揚著九條旒帶的旗幟,隨處遊樂,所作所為悖逆道德。古時候的製度寬厚,大臣可以隱退,而今臣想走也走不了,想佯裝瘋狂,又怕被發覺,一朝身死,為世人所恥笑,我該怎麼辦?君過去是陛下的國相,應該站出來諫諍。”昌邑王繼位二十七日,終於因為淫亂被廢黜。昌邑國中來的群臣,因為沒有勸諫昌邑王,致使昌邑王陷入無道,全部被殺,死者有二百餘人,隻有龔遂與中尉王陽,因為多次勸諫昌邑王,才得以免死,被罰為髠刑城旦罪。
宣帝繼位後不久,渤海郡附近出現饑荒,盜賊蜂起,二千石官員不能控製局麵。宣帝要挑選一名善於治理的官員,丞相、禦史大夫推薦龔遂,宣帝任命龔遂為渤海郡太守。龔遂當時已經七十餘歲,宣帝召見,龔遂相貌短小,宣帝看著龔遂,心中不免有些失望,有些輕視龔遂,宣帝問龔遂:“渤海郡現在治理混亂,政務廢弛,朕很憂慮。君有什麼辦法可以平息盜賊,不辜負朕的期望?”龔遂回答:“海濱遙遠,沒有受到充分的禮儀教化,百姓窮困,迫於饑寒,當地的官吏不知道撫恤,因此治下的良民才會不得已拿起刀槍,在海邊為非作歹。而今陛下想要臣剿滅他們,還是想要臣安撫他們?”宣帝聽了龔遂的回答,知道龔遂已經胸中有數,很高興,就說:“選用良吏,當然是要安撫他們。”龔遂說:“臣聽說治理亂民就像是解開亂繩,不能著急:要緩而圖之,然後才能實施治理。臣希望丞相、禦史大夫不要對臣限定文法,不要限製的太死,允許臣可以臨機處置,便宜行事。”宣帝答應了龔遂的請求,還加賜給龔遂黃金,賜予龔遂乘坐傳車。到了渤海地界,郡裏聽說新太守上任,要發兵迎接,龔遂將他們打發回去,然後移送公文,曉諭屬下的各縣停止捕捉盜賊。明確表示那些手裏拿著鋤頭,拿著農具造反的百姓,均為當地良民,官吏不得查問,持兵器的才算是盜賊。龔遂單車來到郡府,郡中很快即安定下來,盜賊也停止了騷擾。渤海郡原來還有很多劫略的案件,聽說龔遂的政令,小盜賊即刻解散,扔掉手中的兵器弓弩,重新拿起鉤鋤。渤海郡不久就不治而安定下來,百姓重新過上安土樂業的生活。龔遂打開倉廩,賑濟貧民,選用良吏,撫恤那些需要幫助的百姓。
龔遂看到齊地的風俗崇尚奢侈,喜歡從商,不願意耕田種地,於是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力求節儉,勸誘百姓務農種桑,讓百姓家裏每人種植一棵榆樹、百叢薤頭、五十叢蔥、一畦韭菜,每家飼養二頭母豬、五隻雞。百姓有帶刀持劍的,就讓他們賣掉劍買牛,賣掉刀買牛犢,龔遂說:“幹嗎要把牛犢佩帶在身上!”讓他們春夏必須回到田間侍弄農田,秋冬則要他們核算收成,還讓他們儲蓄已獲豐收的糧食果實菱芡。龔遂到屬下各縣邑巡行勸勉督查,郡中的百姓,家家都有積蓄,吏民生活逐漸變得富裕起來。告狀訴訟的案子也少了很多。
幾年之後,宣帝派使者召回龔遂,郡府中的議曹王生希望可以同去。郡府中的功曹認為王生一向嗜酒,而且沒有節製,不想讓他去。龔遂不忍心拒絕他,王生跟隨龔遂來到京師。每天喝酒,也不管太守。等到龔遂要入皇宮拜見皇上,王生喝醉了酒,在後麵大呼小叫,喊道:“明府等一下,有話要講。”龔遂問他有什麼話要講,王生說:“天子要問君是怎樣把渤海郡治理得這麼好,君不能說是自己的功勞,應該說‘都是聖上英明,這不是小臣的功勞。’”龔遂接受了他的建議。來到宮中,宣帝果然問龔遂如何治理渤海郡,龔遂按照王生教的話回答宣帝。宣帝聽了後很高興,說龔遂懂得謙遜,笑著問:“君講的這些厚道話,是從那裏學來的?”龔遂上前說:“臣不會講這些話,是臣的議曹教臣這樣講的。”宣帝認為龔遂年紀實在是太老了,不適合再做公卿,遂拜龔遂為水衡都尉,議曹王生也擔任了水衡丞,以褒獎王生。水衡都尉負責上林苑的禁苑,供應宮中的幃帳,以及宮館裏的需用物品,為宗廟供奉斬殺的牲畜,是親近皇帝的官職,龔遂受到了皇上信任,在官任上以壽善終。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郡壽春縣人。召信臣以通曉經術,通過甲科考試,擔任郎官,後來補任為穀陽縣長。政績優秀,通過舉薦,擔任上蔡縣長。召信臣在任上視民如子,所任官職,均有政績。後來越級升任為零陵郡太守,因病免職。病好後召信臣擔任諫議大夫,轉任為南陽郡太守,其治理的方法與在上蔡縣一樣。
召信臣為人勤懇,有謀略,願意為民興利,努力幫助任職地方上的百姓致富。作為太守,召信臣親自耕田,勸民農桑,深入到田間地頭,休息時即住在客舍中或者在鄉亭裏駐足,很少有在家中安閑的時候。在視察中,召信臣看到郡中有水泉,一定要設法開通溝渠,修建水閘提水灌溉,達數十處之多,由於實施大麵積的灌溉,郡中的糧食連年增產,多達三萬項的農田得到灌溉。百姓獲得利益,積蓄有餘。召信臣又為百姓製定了節水措施,刻石碑立於田畔,以防止爭奪水源。禁止婚喪嫁娶奢侈浪費,務求生活節儉。郡府縣衙中官吏的子弟喜歡遊逛,無所事事,不願意務農耕田,召信臣就將他們斥退,嚴重的還要給予懲辦,以警示大家分清好惡。郡中的禮儀教化逐漸推行開來,郡中的人家莫不稼穡耕田,百姓在外的也紛紛返回,戶口數成倍地增長,盜賊訴訟的案件大為減少。郡中的官吏百姓,都很敬重召信臣,稱其為召父。荊州刺史上奏朝廷,說召信臣為百姓興利除蔽,郡中因此而富裕。元帝賜黃金四十斤。召信臣轉任為河南郡太守,政績曆年列為第一,朝廷又多次增加召信臣的俸祿,賞賜黃金。
元帝竟寧年間(公元前33年),元帝將召信臣征入朝中擔任少府,位列九卿,召信臣奏請元帝對上林苑中不常去的宮館停止修繕,停止設置帷帳,又奏請減少樂府黃門裏的倡優,將宮館裏的兵弩器物減去大半。太官園裏種植的暖棚蔥韭蔬菜,要修建屋廡,還要晝夜燃火,在合適的溫度下,蔬菜在冬天才能夠長得好,召信臣認為這些返季節的蔬菜,人吃了未必有益,不宜再繼續種植,召信臣還奏請,供養宮廷,不合季節的其它食物,應該一律停止供應,每年可以節省出數千萬的費用。召信臣年老,在官任上去世。
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朝廷頒發詔書,祭祀那些為民做過好事的官員卿士,蜀郡是文翁,九江郡是召父入選。九江郡裏的二千石官員,供奉祭祀召信臣,郡太守每年按照時令率領屬下行禮,在南陽郡,還為召信臣設立了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