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三 佞幸傳第六十三(3 / 3)

哀帝剛即位,哀帝的祖母傅太後、母親丁太後還在,傅氏、丁氏兩家很快尊貴。傅太後的堂弟傅喜擔任大司馬,在朝中輔政,多次勸諫哀帝,失去傅太後信任,被免官。哀帝的舅舅丁明代替傅喜擔任大司馬,剛上任,也很痛恨董賢在朝中受寵專權,丞相王嘉去世後,丁明很同情王嘉的遭遇。哀帝反而更加器重董賢,打算給予董賢更高的職務,又恨丁明阻攔,遂製冊書,免去丁明的職務,說:“此前東平王劉雲貪婪,妄圖篡奪皇位,在祭祀時詛咒皇帝,劉雲王後的舅舅伍宏以懂得醫術,在宮中擔任待詔,與校書郎楊閎勾結,企圖謀逆,陰謀禍亂皇室。幸虧得到祖宗神靈的護佑,董賢等人及時揭發,將他們逮捕法辦。丁將軍的堂弟侍中奉車都尉丁吳、本族叔父左曹屯騎校尉丁宣,知道伍宏和栩丹、諸侯王後關係親密,而丁宣任用栩丹為宮中官屬,丁吳與伍宏相互勾結,關係很好,多次稱讚推薦伍宏。伍宏靠著丁吳的推薦,得以實施邪行,通過醫術,幾乎危及社稷,朕因為恭皇後的原因,不忍加以懲治。丁將軍位尊任重,在朝中不能樹立威信,倡導義行,消除隱藏的禍患,又不能疾惡如仇,與劉雲、伍宏劃清界限,卻處處非難君王,阿諛丁宣、丁吳,甚至替劉雲辯護,說劉雲遭到朝中群臣誣陷,又親自告訴朕,說:伍宏懂得醫術,死了可惜,董賢等人獲得封侯,受到的賞賜太過分。丁將軍妒嫉忠良,誹謗有功,鳴呼,令人痛心!人們常說‘君的身邊不能有謀逆的人,一旦有,一定要懲治。’因此在春秋時,魯國的季友毒死叔牙,《春秋》中認為季友做得對;趙盾沒有討賊,被認為是弑君。朕不願意讓將軍陷於重刑,所以以敕書形式告知將軍。將軍仍然執迷不悟,又與丞相王嘉相互勾結,使得王嘉有所依靠,得以欺君罔上。有關官員奏請,按照法律將將軍送進監獄治罪,朕想到肌膚至親,不願意懲治將軍,請交還驃騎將軍印綬,免官回家休息。”哀帝遂以董賢代替丁明為大司馬衛將軍,哀帝製冊書:“朕接受天命,按照古製,封你為三公,作為漢室的輔弼大臣。要盡心竭力,統領百官,綏服遠方,匡正政事,處事公平。天下百姓,受製於朕,以將為命,以兵為威,要慎重行事!”當年董賢才二十二歲,雖然身為三公,卻隻是在宮中活動,負責尚書事務,百官通過董賢向哀帝奏事。董賢的父親董恭不宜再擔任九卿,此後轉任為光祿大夫,俸祿為中二千石。董賢的弟弟董寬信代替董賢擔任附馬都尉。董氏家族中的親屬,都在宮中擔任侍從或者諸曹,參加朝會,其受寵程度在丁氏、傅氏上麵。

第二年,匈奴烏珠留單於來長安拜謁皇帝,哀帝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在左右伺候。烏珠留單於很奇怪,大司馬董賢怎麼會這麼年輕,問翻譯,哀帝讓翻譯解釋:“大司馬(太尉)年少,以賢能居於高位。”烏珠留單於起身再拜,祝賀漢室獲得賢臣。

當初,丞相孔光擔任禦史大夫,而董賢的父親董恭是侍禦史,在禦史大夫府服侍孔光。董賢擔任大司馬後,與孔光一樣並列三公,哀帝示意讓董賢拜訪孔光。孔光儒雅謙讓,知道哀帝想讓董賢在朝中尊貴,聽到董賢要來,孔光穿戴整齊,走出府門在門外迎候,看見董賢的車子,孔光向後倒退著迎接。董賢的車子抵達中門,孔光退入閣中,董賢下車,孔光再出來拜謁,迎送都非常謹慎恭敬,不敢以對待普通賓客的禮儀來對待董賢。董賢回來後告訴哀帝,哀帝聽到後很高興,隨後任命孔光哥哥的兩個兒子為諫議大夫兼任宮中常侍。董賢在朝中的權勢可以與君王相埒。

在當時,成帝的外戚王氏在朝中已經衰落,隻有平阿侯王譚的兒子王去疾,因為在哀帝還是太子時,作為太子家中庶子得到信任,哀帝即位之後,王去疾擔任宮中侍從兼任騎都尉。哀帝認為王氏在朝中已經沒有在位的人,遂以舊恩親近王去疾,又將王去疾的弟弟王閎任命為中常侍。王閎的嶽父蕭鹹,是前將軍蕭望之的兒子,做了很長時間郡太守,因病免職。後來王閎擔任中郎將,兄弟在朝中並列。董賢的父親董恭很仰慕,想與王去疾家族結為兒女親家。王閎為董賢的弟弟駙馬都尉董寬信,向蕭鹹請求結為姻親,娶蕭鹹的女兒為妻子,蕭鹹惶恐不敢當,私下裏對王閎講:“董公是當朝大司馬,哀帝冊書中講‘允執其中’,這是堯帝禪位予舜時的用語,不是授命三公時的用語,朝中的老人們看到了,莫不心驚膽戰。普通人家的孩子那裏敢高攀!”王閎是何等樣聰明,聽了蕭鹹的答話,內心已經會意。回去後報告董恭,向他轉達蕭鹹的謙卑之意。董恭歎道:“我董家有什麼對不起天下人的,被人畏懼成這樣!”心中怏怏不樂。後來哀帝在麒麟殿置酒,董賢父子還有董家的親屬陪宴,王閎的兄弟還有宮中侍從中常侍等人,均在旁邊陪侍。哀帝喝得有些醉意,看著董賢從容地笑著說:“我要效法堯帝禪位予舜,怎麼樣?”王閎上前奏道:“天下是高皇帝打下的天下,不是陛下私有的。陛下繼承皇位,奉祀宗廟,應當將皇位傳予子孫直到無窮。繼承問題是一個重大問題,天子無戲言!”哀帝默然,很不高興,左右在座的人,莫不驚恐萬狀,於是將王閎支了出去,以後就不再讓王閎到宮中來侍宴。

董賢的新宅邸落成,高大穩固,外大門卻無緣無故地損毀,董賢知道後,心中忽忽不樂。又過了幾個月,哀帝駕崩。太皇太後遂詔命大司馬董賢到宮中來,在宮中的東廂召見董賢,問董賢如何安排喪事。董賢內心恐懼,不知該如何應答,免冠謝罪。太後說:“新都侯王莽此前以大司馬職務為先帝安排過喪事,熟悉這些舊例,我讓王莽來幫助你。”董賢叩頭謝過。太後派使者召來王莽。王莽來之後,按照太後的旨意,讓尚書彈劾董賢,在哀帝生病時,董賢不能親自侍奉醫藥,禁止董賢再進入宮中的司馬門。董賢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竟然光著腳,摘下帽子在闕門前謝恩。王莽讓謁者以太後名義下詔,在闕門下製冊書予董賢,說:“這一段時間,陰陽不調,災害叢生,百姓蒙受痛苦。作為三公,朝廷的鼎輔大臣,高安侯董賢不能處理政事,身為大司馬已經不合眾心,不能發揮折衝綏遠的作用。收回董賢大司馬印綬,免官回家休息。”當天董賢與妻子在家中自殺,家中人惶恐,在半夜裏將董賢悄悄安葬。王莽還懷疑董賢是假死,有關官員奏請挖掘董賢的棺槨,交予獄吏驗屍。王莽又暗示大司徒(丞相)孔光上奏:“董賢質性佞巧,依靠奸詐得以受封為列侯,父子在朝中專權,兄弟一起受到寵幸,多次得到賞賜,修建宅邸,預造墓塚,僭越製度,仿效天子,窮奢極欲,與諸侯王沒有區別,所花費達億萬萬計,國庫為此而空虛。董賢父子驕橫恣肆,對天子使者傲慢無禮,受賜不拜,罪惡昭彰。董賢自殺伏法,死後董賢的父親董恭等人不知悔過,還以朱砂在棺槨上畫滿四季顏色,左蒼龍,右白虎,上麵塗上金銀日月,在棺內,給屍體穿上皇家使用的金縷玉衣,其至尊程度無以複加。董恭等人幸得以活命,免受刑誅,不宜再在中原生活。臣奏請沒收董氏的全部家產充公。那些因為董賢而獲得官職的官員,全部罷免。”董賢的父親董恭、弟弟董寬信和家屬,全部被流放至合浦縣,董賢的母親被貶回到故鄉巨鹿郡。長安城中的百姓一時嘩然,到董賢的宅邸來嚎哭,妄圖趁亂竊取財物。官府將董氏的家產變賣,獲得四十三億萬錢。董賢的墳墓被挖掘,裸體驗屍,而後埋葬在獄中。

董賢生前所厚愛的官吏朱詡,自我領罪,來到大司馬府,重新購買棺木、葬衣收斂了董賢的屍骸,重新安葬。王莽知道後大怒,以其它罪名殺了朱詡。朱詡的兒子朱浮在(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7年)顯貴,官至大司馬,大司空,受封為列侯。王閎後來擔任了州牧、郡太守,在任上有政績,王莽敗亡後,王閎辭官回家。世祖(劉秀)下詔,說:“武王克殷後,在閭巷樹表敬仰商容。王閎注重品行修養,為官期間實施仁政,行事謹慎,在戰亂中,官吏百姓沒有殺害王閎。詔命補授王閎的兒子為官吏。”以墨綬授予王閎的兒子官職,後來王閎的兒子在任上去世,這是蕭鹹的外孫講的。

讚辭如下:曼妙溫柔,令人賞心悅目,這不僅是女子具有的品性,男色嬌媚也同樣如此。回過頭來看籍儒、閎儒、鄧通、韓嫣之流,所受到的寵幸各有不同,董賢受到帝王的寵幸更是登峰造極,父子在朝中同為公卿,可謂是位尊權重,人臣無二。然而受到重用,並非是靠自身的能力,不是從正道得到的官職,所處的位置又超越了具有的本領,這些人沒有一個獲得善終,所謂愛之過分,其實是在戕害他們。漢朝在元帝、成帝朝衰落,在哀帝、平帝朝頹敗。哀帝、平帝年間,國家政治已經出現問題。君王有病,又沒有兒子,斷了皇位繼承人,皇帝重用弄臣,作為治理天下的輔弼大臣,鼎足不穩固,棟梁傾斜。一朝帝崩,奸臣擅權,董賢自殺身亡,丁氏、傅氏遭到流放,也殃及到母後,母後被幽禁在後宮,最終被王莽篡漢奪位,責任就在於皇帝過於親近嬖臣,任用的官員不是仁者、賢者。孔子說:“損者三友。”帝王不能將官職當作禮物,私授親近的人,就是這個道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