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王趙光與南粵王是同姓,聽說漢軍殺到,隨即投降,戰後受封為隨桃侯。南粵國揭陽縣令史定投降漢軍,受封為安道侯。南粵國將軍畢取率軍投降,受封為膫侯。南粵國桂林監居翁曉諭甌駱四十餘萬人投降,受封為湘城侯。戈船、下瀨二位將軍率領漢軍沒有按期抵達,馳義侯率領的夜郎軍隊也沒有抵達,南粵國戰事已告結束。朝廷隨後將南粵國故地劃分為儋耳郡、珠崖郡、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共九郡。伏波將軍路博德得到加賜食邑的賞賜。樓船將軍楊仆以勇敢果斷,所率領的漢軍攻堅克難,受封為將梁侯。
從趙佗稱王,南粵國經曆五世,前後九十三年滅亡。
閩越王無諸和越人東海王搖,他們的先祖是春秋時的越王勾踐,姓騶。秦兼並天下後,將他們廢黜為蠻夷君長,將他們占領的地域更改為閩中郡。在秦末諸侯反秦起義時,騶無諸、騶搖率領越人組成的軍隊,由番陽縣令吳芮指揮,這是番君吳芮,跟隨著諸侯聯軍共同推翻秦朝。在當時,項羽掌握著諸侯王的分封,沒有將越人分封為諸侯王,所以後來楚漢相爭時,他們也沒有站在楚人一邊。漢軍在與項籍的楚軍對峙時,騶無諸、騶搖率領越人幫助漢軍。漢紀元五年(公元前202年),高祖立騶無諸為閩越王,王國仍然在閩中原來的地方,在冶縣設都。孝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為高祖時期的功臣評功,越人閩君騶搖的功勞很大,騶搖屬下的百姓也願意歸附騶搖,惠帝立騶搖為東海王,在東甌設都,世人稱騶搖為東甌王。
又經曆了幾代人,孝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造反,命令閩越國加入叛軍,閩越國沒有答應,隻有東甌國被迫加入。吳軍被打敗後,東甌國接受漢朝廷的詔命,在丹徒縣斬殺吳王,因此沒有追究東甌國追隨叛軍的責任。
吳王的兒子劉駒逃亡到閩越國,怨恨東甌國人殺害了自己的父親,常勸閩越國進攻東甌國。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閩越國發兵圍困東甌國,東甌國派出使者向天子告急。武帝向太尉田蚡征詢意見,田蚡說:“越人相互間攻擊,這是他們之間經常有的事情,不足以讓中國派出軍隊去救援。”中大夫嚴助詰難田蚡,堅持朝廷應該派兵救援。武帝派出嚴助,征調會稽郡的漢軍,乘船沿著海路前往救援(詳情記載在《嚴助傳》中)。漢軍還未抵達,閩越國已經撤軍。東甌國請求舉國內遷中國,武帝將東甌國人安置在長江、淮河流域定居。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閩越國又攻擊南粵國,南粵國遵守天子的詔命,不敢擅自發兵,遂向朝廷報告。武帝派出大行令王恢,率領漢軍出豫章郡,大司農韓安國,率領漢軍出會稽郡,均受封為帶兵將軍。漢軍還沒有翻過南嶺,閩越王騶鄖已經調動軍隊據險而守。他的弟弟騶餘善與族中其他人商議後,說:“大王此次擅自發兵,不向朝廷請示,所以天子才派出漢軍來征討。漢軍強大,即使我們能夠僥幸取得一、二次勝利,後來的漢軍將會越來越多,直到將我們的國家滅亡為止,我們今天應該殺掉大王,向天子謝罪,天子撤回漢軍,還可以保全我們的國家。如果天子不接受我們的謝罪,堅持要剿滅我們的國家,那時再奮力一搏,還來得及,如果不能取勝,就逃入海中。”大家都說:“就這樣辦吧。”遂合夥兒用戈矛刺殺閩越王,派出使者,將叛王的頭顱送予大行令。大行令王恢說:“此次漢軍前來,就是為了懲治閩越王。既然叛王的頭顱已經送來,不戰而殞命授首,沒有比這更好的結果。”於是停止漢軍的進一步行動,並通知大司農韓安國,派出使者帶著閩越王的頭顱,飛馬報告天子。武帝下詔撤回二路將軍率領的漢軍,說:“閩越王騶郢等人是首惡,騶無諸的孫子繇君騶醜沒有參與。”派郎中將立騶醜為閩越繇王,繼續在閩越國祭祀自己的祖先。
騶餘善殺了騶郢,在閩越國的威信很高,百姓大多數歸附騶餘善,於是騶餘善就想自立為王,閩越繇王難以製止騶餘善的野心。武帝聽了奏報後,認為一個餘善,不足以再派出大軍征剿,就說:“無須動用漢軍,餘善首先誅殺閩越王騶郢,餘善有平息叛亂的功勞。”於是立騶餘善為東越王,與閩越繇王同時並存。
到了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粵國叛亂,騶餘善上書,請求親自率領八千軍隊跟隨樓船將軍楊仆攻打呂嘉叛軍。軍隊抵達揭陽縣,因為遇上海風,風大浪湧,難以前行,遂以此為理由,餘善駐軍不前,首鼠兩端,暗中卻派人勾結南粵國。等到漢軍攻破番禺,樓船將軍楊仆上書,請求引軍進攻東越國。武帝認為此時漢軍士卒已經疲憊,沒有答應。漢軍隨即撤軍,武帝詔令漢軍校尉,率領部分漢軍在豫章郡梅嶺待命。
第二年(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天,騶餘善聽說樓船將軍楊仆曾經請求派兵剿滅東越國,漢軍仍然駐紮在邊境,而且隨時會采取行動,就調動軍隊在漢軍必經的關隘要道上據守,任命將軍騶力等人為“吞漢將軍”,率軍進入白沙、武林、梅嶺地區,殺死漢軍的三名校尉。在當時,漢廷派出大司農張成,原山州侯劉齒率領漢軍駐紮在附近,卻畏敵不前,退縮到安全地帶,武帝以畏敵怯戰,將張成、劉齒斬首。騶餘善私自刻製“武帝”印璽,欲自立為皇帝,欺騙民眾,散布狂妄的言論。武帝遂派出橫海將軍韓說,率領漢軍從句章縣出兵,沿海路從東邊深入,樓船將軍楊仆,率領漢軍從武林出兵,中尉王溫舒從梅嶺出兵,越人中有朝廷封為列侯的戈船、下瀨兩位將軍,率領漢軍從如邪、白沙出兵,元封元年冬天,各路大家彙集在東越國。東越國急忙調動軍隊據險堅守,派出徇北將軍堅守武林,在那裏打敗了樓船將軍楊仆屬下的幾名校尉,殺了幾位長史,樓船將軍屬下的軍吏,錢唐縣人榬終古奮力斬殺徇北將軍,戰後受封為禦兒侯。樓船將軍楊仆沒有抵達前線。
原東越人衍侯吳陽此前在長安。朝廷派吳陽作為漢朝使者,回去勸喻騶餘善投降,餘善不聽。等到橫海將軍韓說的軍隊抵達,吳陽以封邑的七百人反叛餘善,在漢陽縣進攻東越國軍隊。原東越國人建成侯騶敖和繇王騶居股共同策劃,兩人殺了餘善,率領殘軍投降橫海將軍韓說。武帝封騶居股為東成侯,享受一萬戶食邑;封騶敖為開陵侯;封吳陽為卯石侯,封橫海將軍韓說為按道侯,封橫海校尉劉福為繚荌侯。劉福,是城陽恭王的兒子,原來曾經受封為海常侯,因為犯法而失去爵位,從軍後並沒有建立戰功,因為是宗室子弟,也得以受封為列侯。還有東越國的將軍多軍,漢軍抵達後,棄軍投降,受封為無錫侯。原甌駱國左將軍黃同斬殺西於王,受封為下鄜侯。
武帝說:“東越國地狹山高,多險阻,閩越人凶悍好鬥,多次反叛。”下詔漢軍官兵,將東越國和閩越國國民,全部遷徙至長江、淮河流域。東越國和閩越國原來的土地上,遂空寂無人。
朝鮮王衛滿,燕國人。從燕國建國起,燕國就曾經攻取過真番、朝鮮,在那裏設置官吏治理,修築城障。秦國滅亡燕國,將真番、朝鮮劃為遼東郡以外的屬地。漢朝建國之後,因為考慮到地處偏遠,難以防守,重新將遼東郡原來的邊塞加固,邊塞以浿水(清川江)為界,屬於燕國。燕王盧綰造反,逃入匈奴,衛滿隨即亡命竄逃,聚集同黨一千餘人,穿上蠻夷的服裝,梳著蠻夷的椎形發髻,向東走出邊塞,渡過浿水(清川江),住在秦朝時的空地——上下城堡中,開始統治真番、朝鮮蠻夷部落,還有那些因為逃亡,流落在此地的的燕國人、齊國人,衛滿將國都設置在王險(平壤)。
在孝惠帝朝、高後執政時期,天下剛剛安定,遼東郡太守曾經與衛滿約定,作為外藩,衛滿在塞外治理蠻夷,不要讓蠻夷擾亂漢朝的邊境;蠻夷君長如果要來長安朝見天子,衛滿不得阻攔。而後將對待衛滿的政策,上報朝廷,得到批準。從此後,衛滿得以順利地統治朝鮮,以武力、財物軟硬兼施,迫使周圍的小城邑歸附,真番、臨屯的蠻夷先後臣服,其地麵有幾千裏之廣。
衛滿去世後,其王位傳予兒子至孫子衛右渠,衛右渠不斷地引誘漢朝的逃亡者,以擴大其人口,從不提出到長安來朝見天子;真番、辰國等蠻夷曾經上書,要求來長安朝見天子,衛右渠擋住通道,不讓通行。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朝派出使者涉何指責衛右渠,衛右渠仍然冥頑不化,不肯奉詔。涉何來到邊界,在渡過浿水河時,讓馭手刺殺了朝鮮送行的裨王長,隨即渡過浿水河,快馬馳入塞內,返回後向天子報告,說:“已經刺殺了朝鮮的將領。”武帝認為涉何殺敵有功,沒有責難,任命涉何為遼東郡東部都尉。朝鮮為此而怨恨涉何,發兵襲擊涉何,殺了涉何。
武帝遂招募罪人,補充漢軍,反擊朝鮮。在當年秋天,派出樓船將軍楊仆,從齊國橫渡勃海;左將軍荀彘率領五萬漢軍,從遼東出兵,共同討伐衛右渠。衛右渠派兵據險固守。左將軍荀彘手下,有一位名叫多的將領率領遼東士兵打頭陣,兵敗退下。多敗退之後,按照軍法被斬。樓船將軍楊仆率領齊地漢軍七千人先抵達王險(平壤)。衛右渠親自指揮守城。當衛右渠窺伺到樓船將軍楊仆帶來的軍隊很少,即出城迎擊樓船將軍楊仆,樓船將軍楊仆兵敗退走,楊仆與部隊走散,躲在山中十幾日,稍後收攏打散的部隊,又重整旗鼓。左將軍荀彘在浿水以西進攻朝鮮的軍隊,未能破敵。
武帝看到兩路大軍先後失利,派衛山以漢軍武威前去曉諭衛右渠。衛右渠看到漢朝派來的使者,叩頭謝罪道:“本來願意投降,但是擔心受到漢軍將軍的欺騙被殺;今天看到朝廷派來的使者,請求投降。”衛右渠隨後派太子到長安,請求麵見皇帝謝罪,獻上馬匹五千匹,還送了大批的軍糧。朝鮮派了上萬名士兵,手持武器護送太子,在將要渡過浿水時,使者與左將軍擔心朝鮮有變,就說既然朝鮮已經投降,太子手下的隨從人員應該放下武器。太子同樣提防使者和左將軍,擔心他們會欺騙自己,遂不敢渡過浿水,最後又沿著原路返回。衛山回來後報告,武帝認為衛山辦事不力,將衛山斬首。
左將軍荀彘打敗防衛浿水的敵軍,將漢軍推進至王險城下,從西北將王險城包圍。樓船將軍楊仆也率領漢軍抵達,在王險城南駐紮。衛右渠緊閉城門堅守,幾個月下來,堅城未能被攻破。
左將軍荀彘此前在宮中擔任侍從,一向受到武帝信任,此次率領燕地、代地的漢軍出征朝鮮,這一路漢軍素來驕悍,乘著漢軍初勝,部隊中將士出現了驕傲情緒。樓船將軍楊仆率領齊地漢軍,渡海時已經受到很大損失,此前與衛右渠交鋒,又戰敗受辱,士兵多有傷亡,軍隊恐懼,人心不穩,將領畏縮不前,此次包圍了衛右渠,就想以講和盡早結束戰事。左將軍荀彘急欲進攻,朝鮮大臣於是暗中派人與樓船將軍楊仆私下約定投降,往來談判,還未最終確定。左將軍荀彘多次催促樓船將軍楊仆會戰,樓船將軍想按照與朝鮮人約定的投降條件來處理善後,因此不願意與左將軍再約定時間會戰。左將軍也曾經派人尋找機會,迫使朝鮮人投降,朝鮮人不肯投降左將軍,均願意投降樓船將軍楊仆。兩位將軍為此而產生裂痕。左將軍認為樓船將軍此前戰敗,使得漢軍受損,現在又與朝鮮人和好,朝鮮人拒不投降己方,懷疑樓船將軍是否有背叛朝廷的陰謀,隻是時機尚未成熟,沒有暴露。武帝說:“將軍率領漢軍,遲遲沒有進展,朕才讓衛山曉諭衛右渠,勸其投降,但衛山不能臨機決斷,與左將軍謀劃失誤,再次前功盡棄。而今兩位將軍圍城,又心生齟齬,相互猜忌,致使戰事久拖不決。”於是武帝又派出原濟南郡太守公孫遂前往督戰,假若有機會,可以臨機處置。公孫遂來到後,左將軍荀彘說:“朝鮮早就應該攻下來了,不能攻下,就是因為樓船將軍多次耽誤會攻時間。”於是將此前自己的懷疑,告訴公孫遂,說:“而今事情已經如此,如果再不下定決心,恐怕將會留下禍患,到了那時,不僅是樓船將軍,恐怕還會有朝鮮人,一起前來消滅我軍。”公孫遂也產生了懷疑,於是以符節召樓船將軍楊仆到左將軍處,商談軍事,當場讓左將軍的麾下綁縛樓船將軍楊仆,控製了樓船將軍楊仆的軍隊,而後奏報武帝,武帝知道結果後,殺了公孫遂。
左將軍荀彘已經控製了兩路漢軍,即開始強攻朝鮮。朝鮮丞相路人、丞相韓陶、尼溪丞相參,還有將軍王唊(jiá)一起商議,說:“原來打算投降樓船將軍,現在樓船將軍被捉,左將軍將兩路漢軍合為一處,攻勢越來越急,我們恐怕再難以支撐下去,大王又不肯投降。”韓陶、王唊、路人隻好自行投降漢軍。路人在途中死去。元封三年夏天(公元前108年),尼溪丞相參派人殺了朝鮮王衛右渠來降。王險城還是沒有攻下來,原衛右渠的大臣成已又反叛,再次進攻投降的官吏,左將軍荀彘派衛右渠的兒子衛長、已死丞相路人的兒子路最,曉諭朝鮮人民,最終將成已斬殺。朝鮮才平定下來,武帝在朝鮮故地設置真番郡、臨屯郡、樂浪郡、玄菟郡四郡。封參為澅清侯,封韓陶為狄苴侯,封王唊為平州侯,封路長為幾侯。路最因為父親已死,而在勸降時又有功,受封為沮陽侯。左將軍荀彘凱旋返回,在朝廷論功記過時,因為在朝鮮爭功,無端猜忌友軍將領,被斬首示眾。樓船將軍楊仆在抵達列口時,本來應該等待左將軍荀彘,而後再會合進攻,卻擅自冒進,致使漢軍受損,傷亡巨大,按罪應當斬首,花錢贖罪,被貶為庶人。
讚辭如下:楚人、越人的先祖,曆代都有封土。到了周王室衰落後,楚地方圓五千裏,勾踐在越國稱霸。秦廷滅亡諸侯國,隻有楚人還保留了滇王。漢軍平定西南夷,隻有滇人受到了優待。在東越國和閩越國遷至內地後,繇王騶居股等人仍然是萬戶侯。這三個方向上的開邊拓土,均是因為好事的大臣,提出建議。西南夷是由於唐蒙、司馬相如的建議,兩越則是由於嚴助、朱買臣的建議,朝鮮是因為涉何的建議。在漢朝極為強盛時期。動員全國的財力物力,最終獲取了成功,也可謂是辛苦備至,最終有了回報。再回過頭來看太宗(文帝)撫慰趙佗。這即是古人所崇尚的所謂“以禮招來歸附,以德懷柔遠方。”兩者相比較,孰優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