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reference_book_ids\":[720839228653358595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26,\"start_container_index\":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22},\"quote_content\":\"《春秋》reference_book_ids\":[707817353316296604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94,\"start_container_index\":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90},\"quote_content\":\"《詩經》reference_book_ids\":[6874386810978438151,7071200634816449549,7070438698533293070,7152079239892700197,707818581002920244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08,\"start_container_index\":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04},\"quote_content\":\"《尚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08547575297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上古以來,無論是接受天命的開國帝王,還是按照製度繼位的帝王,均須有非凡的品行與才智,同時還要有外戚家族的輔佐。夏代的興起,有塗山氏輔佐,夏桀的流放,則是重用了外戚末喜;殷商的興起,有有娀氏與有莘氏家族的輔佐;商紂王的覆滅,則是過分寵幸了有蘇氏的妲己;周代的興起,有邰氏的薑嫄與太任、太姒家族的輔佐;周幽王的被擒、被殺,則是幽王與後妃褒姒過度地荒淫奢靡。因此《易經》中以乾、坤開篇,《詩經》中以《關雎》為篇首,《尚書》中讚頌堯帝將女兒下嫁予虞舜,《春秋》中則譏諷魯隱公,在婚禮中沒有親迎妻子。夫婦關係,人倫大禮,是人倫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之一。重視禮儀,則須對婚姻持審慎態度。夫婦間如同禮樂,禮樂調和,四時則會調和;陰陽協調,萬物統一在其中,對於婚姻,不能不嚴肅認真地對待,夫婦關係,尤須重視!人能弘揚道德,但未必能夠擺脫命運。夫婦間恩愛,難以割舍,國君也難以幹預,君父不能幹預兒子的情感,更何況卑下的民眾!夫婦歡愛,不一定會有愛情的結晶,有了兒女,也未必均能夠白頭偕老,讓婚姻走向完滿。這其中,是否有著命運在安排!孔子很少談命,因為命運難以把握。不是通達智慧之人,誰能看得出命運最終的結果!
漢朝建國之後,按照秦朝的封號。皇帝的母親,稱為皇太後;皇帝的祖母,稱為太皇太後;皇帝的正妻稱為皇後,妃妾稱為夫人。除此之外,皇帝還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侍妾。到了武帝朝,武帝增加婕妤、娙娥、傛華、充依,她們的稱呼對應著一定爵位。元帝又加上了昭儀,一共有十四個等級。昭儀享受丞相待遇,爵位等同於諸侯王。婕妤享受上卿待遇,爵位等同於列侯。娙娥享受中二千石待遇,爵位等同於關內侯。傛華享受真二千石待遇,爵位等同於大上造。美人享受二千石待遇,爵位等同於少上造。八子享受千石待遇,爵位等同於中更。充依享受千石待遇,爵位等同於左更。七子享受八百石待遇,爵位等同於右庶長。良人享受八百石待遇,爵位等同於左庶長。長使享受六百石待遇,爵位等同於五大夫。少使享受四百石待遇,爵位等同於公乘。五官享受三百石待遇。順常享受二百石待遇。無涓、恭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享受百石待遇。上家人子、中家人子享受鬥食待遇。五官以下女子,死後可以葬在司馬門外。
高祖的皇後是呂雉,嶽父是呂公。呂公,單父縣(今山東單縣)人,懂得相麵。高祖在民間時,呂公第一次看到高祖,就非常詫異,決定將女兒嫁予高祖,後來呂雉生下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高祖做了漢王後,漢紀元元年(公元前206年),漢王封呂公為臨泗侯,漢紀元二年(公元前205年),漢王立兒子劉盈為太子。
漢王後來在定陶縣又有了戚姬,非常寵愛,戚姬生下趙隱王劉如意。太子為人仁愛、懦弱,高祖認為太子不像自己,常有廢太子,立如意的想法,“如意像我”。戚姬常跟隨在高祖身邊,從出函穀關到平定天下,戚姬日夜在高祖身邊伺候,為兒子今後的地位哭泣,戚姬想立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呂後已經年老色衰,常留守在關中,很少能夠看到高祖,關係也日益疏遠。劉如意後來被封為趙王,留在長安,有幾次差一點兒即替代太子。倚賴朝中公卿大臣們的勸諫,還有叔孫通,作為太子老師,極力地諫諍,留侯張良也在出謀獻策,劉盈最終才沒有被廢黜太子位。
呂後為人剛毅,輔佐高祖平定天下,呂後有兩位哥哥被封為列侯,他們跟隨高祖南征北戰。長兄呂澤受封為周呂侯,次兄呂釋之受封為建成侯,在高祖朝,呂氏受封為列侯的有三人。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臨泗侯呂公去世。
高祖駕崩,惠帝繼位,呂後為皇太後,呂後詔令永巷將戚夫人囚禁起來,戚夫人像犯人一樣,被剃去頭發,脖子上套上鐵環,身上穿著囚徒的赭衣,每天還要舂米。戚夫人邊舂米邊唱道:“兒子為王,母親做奴,終日舂米到日暮,常與死神相為伍!母子相距三千裏,誰能告訴娘受苦?”呂太後聽說此事後勃然大怒,說:“你還想讓兒子報仇嗎?”遂召趙王劉如意到長安來,企圖將如意害死。使者三次召趙王,三次無功而返,趙國相周昌拒絕將趙王送往長安。太後於是召趙國相,周昌不得不到長安來。而後呂後再派人將趙王從趙國召來,趙王來後。惠帝劉盈仁慈,知道太後動怒,想加害於趙王,於是惠帝親自來到霸上迎接趙王。入宮之後,惠帝行臥起居,都與趙王在一起。幾個月後,惠帝清晨出外射獵,趙王起得較晚,太後等到趙王一人在宮中,派人用鴆酒將趙王毒死。等到惠帝返回,趙王已經死去多時。太後隨後將戚夫人砍斷手足,挖出眼睛,熏聾耳朵,再吞下啞藥,將戚夫人丟在暗室中,還給廢人戚夫人起名字叫做“人彘”。幾個月後,召惠帝去看“人彘”。惠帝看著地上蠕動的怪物,不知是何物,一問才知道是戚夫人,放聲大哭,此後惠帝患病,一年多不能起床。派人請太後前來,惠帝說:“這那裏是人做的事情。臣作為太後的兒子,這樣還怎麼能治理天下!”從此以後,惠帝日夜喝酒淫樂,不再處理政務,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駕崩。
太後為兒子發喪,痛哭失聲,眼中卻沒有掉下眼淚來。留侯張良的兒子張辟強在宮中擔任侍從,當年十五歲,張辟強對丞相陳平說:“太後隻有惠帝這麼一個兒子,今天痛哭,卻沒有流下眼淚,君知道是為什麼嗎?”陳平問:“這話怎麼講?”張辟強說:“惠帝沒有生下大一點兒的兒子,太後害怕君等朝中大臣。如果君能夠帶領大臣們奏請呂後將呂台、呂產拜為將軍,讓他們統率京師的南北衛戍部隊,除此以外,讓呂氏家族的人在朝中享有高位,掌握住朝廷的重要部門,太後才能安下心來,君等大臣也可以因此而免禍!”丞相陳平按照張辟強的計議行事,太後果然高興,隨後哭聲也變得哀痛起來。呂氏家族從此在朝中掌控大權。他們立了孝惠帝後宮中妃妾生的兒子為帝,太後臨朝聽政。太後殺了高祖的兒子趙幽王劉友、共王劉恢和燕王劉建的兒子。而後太後又立了周呂侯的兒子呂台為呂王,呂台的弟弟呂產為梁王,建城侯呂釋之的兒子呂祿為趙王,呂台的兒子呂通為燕王,呂後還封了呂氏家族中的其他人為列侯,追尊父親呂公為呂宣王,哥哥周呂侯為悼武王。
呂太後臨朝理政,掌管天下八年,因為犬禍而生病,隨後駕崩(公元前180年),詳情記載在《五行誌》。在病危時,呂太後任命趙王呂祿為上將軍,掌握北軍,梁王呂產為相國,掌握南軍,告誡呂產、呂祿,太後說:“高祖與大臣們生前約定,非劉氏而封王的,天下共擊之,現在我封了呂氏為王,大臣們一定不會善甘罷休,我一旦駕崩,擔心他們會叛亂鬧事,你們一定要掌握好兵權,守住宮門,千萬不要為我送喪,以免最終為他人所製。”呂太後駕崩,太尉周勃、丞相陳平、朱虛侯劉章等人,隨即合謀殺掉了呂產、呂祿,將呂氏家族中的男女老少,無論老幼全部殺光。而後迎立代王劉恒,這是孝文皇帝。
孝惠張皇後。是宣平侯張敖娶了惠帝姐姐魯元公主後,生下的女兒。惠帝即位後,呂太後想親上加親,讓魯元公主生下來的女兒嫁給惠帝,成為皇後,想讓張皇後為惠帝生下兒子。可是用盡了辦法,皇後始終不能懷孕,沒有生下兒子,於是假裝懷孕,取後宮中美人生的兒子來代替,而後殺了這位美人,立這位美人的兒子為太子。
惠帝駕崩後,太子即位為皇帝,即位四年後,才知道自己不是孝惠張皇後的親生兒子,於是私下裏講:“呂太後怎麼能殺了我的母親,立我為太子!我長大後要報仇。”此話傳到呂太後的耳朵裏,呂太後心中害怕,擔心小皇帝日後會作亂,於是將幼帝幽禁在永巷,對外聲稱說皇帝病重,左右人都見不到。而後太後下詔將幼帝廢黜(詳情記載在《高後紀》中)。此後又將這位幼帝幽禁至死,重新立恒山王劉弘為皇帝,立呂祿的女兒為皇後。呂後以為此,即可以鞏固皇權,然而毫無益處。呂太後一駕崩,大臣們遂齊心協力,誅殺呂氏家族。少帝恒山王、淮陽王、濟川王,均被認為不是惠帝所生的親生骨肉,遭到殺害。隻留下孝惠張皇後,被廢除皇後稱號,安置在北宮,孝文帝後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孝惠張皇後去世,葬在安陵(惠帝的陵寢)縣,沒有修築陵墓。
高祖寵幸過的薄姬,是文帝的母親,父親是會稽郡吳縣人,薄氏在秦朝時與原魏王宗室女兒魏媼私通,生下薄姬。薄姬的父親後來死在山陰縣,即葬在當地。在秦末諸侯叛秦時,魏豹被立為諸侯王,當時魏媼將女兒送入魏王後宮,魏王豹納薄姬為侍妾。許負曾經為薄姬相麵,說她應該生一位天子。當時項羽正在與漢王在滎陽對峙,兩軍相持不下,天下不知道將會鹿死誰手。魏王豹最初與漢軍一起進攻楚軍,聽了許負的話,心中暗喜,此後背漢,保持中立,與楚國講和。漢王派曹參等人擒獲魏王豹,將魏王豹的西魏國故地改設為郡縣,薄姬則被送往漢王的織室去做工。魏豹死後,漢王來到織室,看到薄姬,將薄姬納入後宮,一年多沒有召幸。
薄姬在年少時,曾經與管夫人、趙子兒關係很好,三人約定:“先富貴的不要忘記她人!”後來管夫人、趙子兒都得到了漢王的召幸。漢紀元四年(公元前203年),劉邦在河南郡成皋的靈台上休息,兩位美人在旁邊伺候,相互逗笑談起當年與薄姬的約定。漢王問她們在談什麼,兩人將當時的約定告訴漢王。漢王對薄姬遂動了愛憐之心,當天召幸薄姬,正要做愛時。薄姬說:“臣妾昨天夜裏做夢,夢到龍在撫摸妾的乳房。”高祖說:“這是富貴的徵兆,我現在就讓你夢想成真。”遂與薄姬做愛,一次就讓薄姬懷上了身孕。當年薄姬生下文帝,八歲時被立為代王。自從生了兒子後,薄姬就再難以見到高祖。高祖駕崩,高祖寵幸過的幾位夫人,像戚夫人等,呂後因為妒忌而加以迫害,全部被幽禁在宮中不能出來。而薄姬因為難以見到高祖,得以幸免。後來薄姬跟隨兒子來到代國,成為代國太後。太後的弟弟薄昭跟隨著一起來到代國。
劉恒被立為代王第十七年,高後駕崩。朝中大臣們商議新的皇位繼承人,他們擔心再遇到像呂氏家族那樣的外戚,大臣們均認為薄太後仁慈善良,遂迎立代王為皇帝,尊太後為皇太後,文帝封太後的弟弟薄昭為軹侯。太後的母親此前已經去世,葬在櫟陽縣北。於是追尊太後的父親為靈文侯,在會稽郡設置墓園,安排三百戶人家祭掃墓園,當地的長丞奉命管護墓園寢廟,按照製度祭祀。櫟陽縣也設置了靈文夫人墓園,詔令與靈文侯的墓園一樣管護。太後早年失去父親,想到魏氏娘家曾經幫助過自己,就召魏氏家族中的親戚,免去他們的徭役,按照親疏遠近給予賞賜。薄氏家族中受封為列侯的有一人。
薄太後在文帝駕崩兩年後,孝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駕崩,葬在文帝的陵寢地霸陵南邊。因為呂後的關係,薄太後不願意葬在高帝的陵寢地長陵,故特意為自己起陵,靠近文帝。
孝文竇皇後,是景帝的母親,呂太後時竇姬以良家子被選入後宮。呂太後將宮女賜予各位諸侯王,每位諸侯王賞賜五名宮女,竇姬也在其中。竇姬的家鄉原在清河縣,竇姬願意跟隨趙王,這樣可以離家鄉近些,就請求負責分配的宦官:“一定要將我分配在趙王的五人中。”宦官忘記了此事,誤將竇姬分在代王的五人中。結果上報以後,呂太後下詔批準。應該上路了,竇姬哭泣,埋怨分配的宦官,不想去代國,後來被強行逼著上路。到了代國後,代王偏偏喜歡竇姬,竇姬隨後生下女兒劉嫖。孝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竇姬又生下景帝劉啟。
代王的王後生過四個男孩兒,在代王沒有被擁立為皇帝前,王後已經去世,等到代王繼位為皇帝,王後生下的四個男孩兒也在此前後先後病死。文帝繼位幾個月後,朝中公卿請求文帝立太子,竇姬生的男孩兒劉啟年紀最長,被立為太子。竇姬被立為皇後,長女劉嫖為館陶長公主。第二年,文帝封竇姬生的小兒子劉武為代王,後來又改封為梁王,這是梁孝王。
竇皇後雙親去世得很早,葬在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薄太後下詔有關部門,追封竇皇後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詔令清河縣設置墓園,安排兩百戶人家祭掃墓園,當地的長丞奉命管護,參照靈文墓園的規製管護。
竇皇後有一位哥哥竇長君。還有一位弟弟竇廣國,字少君,竇廣國在四五歲的時候,因為家庭貧困,被人販賣,不知道家鄉在何處。轉賣了十幾家,最後來到宜陽縣,為主人家上山燒炭。晚上睡臥在土崖下,燒炭的有一百多人,夜間土崖崩塌,將睡臥的人全部壓在下麵,隻有竇廣國逃脫,得以活命。竇廣國為自己占卜,幾天後應該受封為列侯。遂離開主人家來到長安,聽說皇帝立了新皇後,家鄉原來就是觀津縣,姓竇氏。竇廣國離家的時候年齡很小,隻記得家鄉縣的名字和自己的姓氏,記得在童年時與姐姐出去采桑葉,掉下樹來,可以作為證據來證明自己,於是向宮中上書,說明情況。皇後告訴了景帝,遂召竇廣國進宮來詢問,當問到當年在家鄉的情況時,對答均符合皇後的記憶。又問竇廣國還記得什麼,竇廣國回答:“姐姐臨離開家鄉西行時,與我在傳舍中分手,要了水為我洗浴,洗完後,又喂我吃飯,然後才走。”竇皇後聽到此,已經是泣不成聲,拉著弟弟的手,左右侍禦的人,也跟著一起哭泣。而後皇後給予竇廣國很豐厚的賞賜,隨後竇廣國將家安在長安。絳侯周勃、灌嬰等將軍說:“我等不死,今後的命運即在此兩人身上。此兩人出身卑微,不能不為他們選好師傅,否則會像當年的呂氏一樣,誤了國家。”於是挑選長者、有操行的老師,與竇氏兄弟居住在一起。竇長君、竇少君因此而成為謙謙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
竇皇後後來患有眼疾,雙眼失明。文帝因此而寵幸邯鄲人慎夫人、尹姬,但她們沒有生下兒子。文帝駕崩,景帝繼位,尊封竇皇後為皇太後,封竇廣國為章武侯。竇長君早死,封了他的兒子竇彭祖為南皮侯。吳楚叛亂時,太後從家族兄弟的兒子中選中竇嬰,認為竇嬰俠義,喜歡結交士人,景帝將竇嬰拜為大將軍,吳楚叛亂平定後,景帝封竇嬰為魏其侯。竇氏家族中受封為列侯的有三人。
竇太後喜歡黃帝、老子學說,景帝和竇氏家族的人也不得不讀《老子》,尊奉老子學說。竇太後在位五十一年,景帝駕崩六年後,在武帝元光六年(注:原書有誤,應該是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參看武帝紀。)駕崩,與文帝在霸陵合葬。竇太後遺詔,將東宮的所有金錢財物賜予長公主劉嫖。在武帝朝,魏其侯竇嬰擔任丞相,後來因為有罪而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