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華盛頓小的時候很自私,到了16歲的時候,他們家門前有一棵蘋果樹,果子長的又小又苦,華盛頓就跟父親說:父親,我們把這棵蘋果樹給砍了吧,蘋果一點都不好吃。他的父親回答:兒子,要砍等明年這個時候再砍吧。當時華盛頓不明白父親的意思,就問:為什麼啊,父親說:別問了,到了明年就知道了。
到了第二年,蘋果可以吃的時候,樹上的蘋果長的又大又甜。華盛頓很高興,同時又很奇怪。就問他父親:父親,為什麼今年的蘋果又大又甜啊,跟去年完全不一樣了。他父親就回答他:兒子啊,你知道今年的蘋果好吃,但是你知道我在這一年中,付出了多少精力嗎?經常給這棵蘋果樹施肥、除草、整枝,這樣才使現在的蘋果又大又甜。所以啊,兒子,你要記住一句話:你想要滿足自己的需求,必須要先滿足別人的需求,如果滿足了別人的需求,你就能獲得快樂和幸福。
是的,在這個世上,需求是相互的,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怎麼對待別人。你隻要滿足了別人的需求,別人遲早會滿足你的需求。
美國議長蒂普奧尼爾,1934年,當他還在波士頓大學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參加了坎布裏奇市議會席位的競選。競選那天,他湊巧遇到一位女鄰居。女鄰居對他說:“你在我的街對麵已經住了18年,冬天你在我們家路上鏟過雪,夏天你為我們家花園剪過草,即使不是必需的,我也會投你一票。”這就是滿足別人需求的好處,不但營造了人際關係網.而且也為自己的事業成功奠定了基礎。
所以,在與他人交往時,不要隻想別人對你如何,隻想影響別人,讓別人滿足你的需要,而要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多替別人著想。在你想讓他人為你做什麼的時候,問問自己,須為他人做什麼。了解別人的需求,恰當地給予滿足,在滿足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得到滿足。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這話的意思是說,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相反。有人對此有更深的理解,他認為孔子說的“成人之美”即成全他人的好事,這種成全也包含了想方設法地去幫助他人實現美好的願望。
小時候,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經過一片草地時,看見一隻蝴蝶被花莖卡住了。於是她小心地移開花莖,讓蝴蝶飛向大自然。後來蝴蝶為了報恩,化做一位仙女,對小女孩說:“請你許個願吧!我將讓它實現。”小女孩想想說:“我希望快樂”。於是,仙女在她耳邊說了一番話便飛走了。後來,這個小女孩果真快樂地度過了一生。而這個快樂的秘密就是: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使他們獲得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