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不宣而戰(2 / 3)

於成龍考慮過了,除了自己親自出馬,隻有姚二勝能辦成,而且辦得滴水不漏,這家夥的鬼點子多得很,腦袋瓜靈活得很,善於見風使舵。

馬營分三個小隊,每隊一百七十人。

按老規矩,於成龍兼第一隊隊官,加上親衛隊、王大力的第三隊,共計三百五十三人,個個都是雙馬,沿途輪番換乘,排成一條長龍向南急馳,道路變得寬敞起來,盡管路況不是很好,但速度比可同日而語。

不間隙的狂奔一個白天,直到天黑月升,大部隊途經一片山區,才在樹林中駐足紮營。

弟兄們生火造飯,搜林打獵,照顧軍馬,忙得不可開交,但誰也不敢大聲喧嘩,不敢嘻鬧賭博,更沒人敢溜出去找女人,因為龍哥的臉陰沉陰沉的,惡狠狠的眼神,讓人心驚肉跳,連王大力也收起了破嗓子,腳步變得輕盈起來。

大家都知道,龍哥的心情壞得很,誰觸黴頭誰遭殃。

月華灑落大地,繁星燦若銀河。

夜深了,馬匪們緊裹皮衣、披風,逐漸進入了夢鄉,山林重新陷入寂靜,隻有微風拂過時,篝火發出呼呼的響聲,偶爾“叭”的幾聲,木柴濺出大團的火星。

於成龍登上一座山丘,找到一塊幹淨的岩石,自行坐了下來,仰望星空,輕輕的呼了一口氣。

一個念頭始終在腦海裏盤旋,夢中的曆史是真實的嗎?

大清幅員遼闊,擁有四萬萬人口,倭人占據幾座小島,地瘠國窮,按地盤來說,實力懸殊太大了,王大力一直在囔囔:“狗娘養的小日本,膽大包天,竟敢惹我們中國人,大家每人啐一口吐沫,淹也能淹死他們。”

這話雖然難聽,但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聲,遭雷擊之前,於成龍也是其中一個。

但現在,於成龍的觀念徹底改變了,神奇的夢境中,中日雙方的狀況一清二楚。

清廷腐敗,內部相互壓軋,各派大佬私心太重,忙於爭權奪利,沒有一個真正清醒的,不明白大清帝國的處境,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即便是北洋領袖李鴻章,對外麵的世界也是一知半解,戰爭已經打響,中樞內部多數人還在對列強調停抱有幻想。

慈禧太後為了籌備七十大壽,不惜動用軍費,北洋水師幾年沒添新艦,據說連最基本的訓練經費也保證不了,當官的貪汙腐化,個個想方設法撈錢,甚至於炮彈裏摻沙子,這邊在打仗,北京城依然歌舞生平。

作為主力的淮軍,大清朝鎮內禦外的唯一武力,早就不複當年之勇,其糜爛速度驚人,貪汙腐化,軍紀敗壞,完全八旗化了,統帥無能,士兵頹廢,屢次外戰均是一敗塗地。

這樣的國情,這樣的豆腐軍,於成龍不得不痛苦的承認,戰敗是正常的,不敗才是老天無眼,他有一種無力之感,茫然自問:“我能力挽狂瀾嗎?”

一個小小的營官,沒有資格上達天聽、向朝中大佬獻計,手下僅有五百多人,掌握的力量有限得很,也不可能獨當一麵,愚蠢的統帥,愚蠢的指揮官,夢中的結局不可避免。

想到清軍潰敗千裏的慘狀、左提督壯烈而無效的陣亡、《馬關條約》的恥辱、兩億三千萬兩的賠款、台灣的割離、長達半個世紀的戰亂、數千萬同胞的死難,於成龍的心在滴血,怎麼也不忍心看到夢中的曆史上演。

不,必須阻止它。

於成龍拽緊拳頭,暗中下定決心,無論采取什麼手段,都要盡全力瓦解日軍的攻勢,清軍不能敗,《馬關條約》不能簽,夢中的曆史必須改變。

也許是當局者迷,於成龍自己茫然不知,他有了驚人的改變,從思想到氣質,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隻是無法無天的馬匪頭,滿腦子的殺戮與發泄,現在呢,變成一腔熱血、憂國憂民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