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再戰元山(下)(1 / 2)

姚二勝叫停岸炮,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幸存的倭兵落入海中,目標分散,得不償失;其二,炮彈數量本來有限,經過瘋狂的發射,已經所剩無幾;其三,炮管溫度太高,需要讓它們冷卻下來。

距碼頭兩百到五百米的陷阱區,到處飄浮著木船碎片、倭軍屍體,傷者在渾濁、鮮紅的海水中掙紮、叫喊、哭泣,整個場麵慘不忍睹,形同地獄。

具體死亡人數暫時無法統計,據雙方目擊者觀察,得出了驚人一致的結論,肯定超過百分之五十,重傷人數不少於五百,也就是說,不足千人毫發無損,或者僅有輕傷,他們嚇破了膽,有的像無頭蒼蠅到處亂竄,有的直奔碼頭,有的朝外海遊去,向軍艦求援。

看到此情此景,軍艦上的倭人氣得差點吐血,敵人的影子都沒見到,莫名其妙的被揍得鼻青眼腫,恨不能再次向炮台射擊,為士兵們報仇血恨。

東鄉平八郎臉色鐵青,卻很冷靜的下達命令,艦炮也停止射擊,山腰的洞口太刁鑽,浪費了不少巨型炮彈,再轟下去還是一樣,白費力氣。

炮台裏卻是一片轟笑聲,歡天喜地。

辛苦了幾天幾夜,硬是憑借雙手、使用簡陋的工具,貌似不可能完成的工程,提前挖掘成功,中途死傷了近百個朝人,當初暗中反對的人不少,眼前的事實卻證明,在某些時候,笨拙反見奇效。

實力懸殊太大,肯定守不住元山港,沒必要硬拚,卻達到了戰略目的。

倭艦雖然沒傷到一根毫毛,陸軍卻損失了三到四成,即便強行登陸成功,也是實力大損,區區三、四千人,能不能走出江原道還是個未知數,倭軍占據元山、從後方包抄平壤的計劃,算是暫時破產。

倭人得到的是一座廢港、一座廢城,沒有補給、沒有壯丁,甚至於很難裝卸大型火炮,從元山到平安道,已經徹底堅壁清野,即使重新運來大軍,也是困難重重,日期也會無限拖延。

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條路已經被堵死,沒有太大的價值,反而成為一支孤軍。

笑過之後,姚二勝最先冷靜下來,舉起望遠鏡,觀察倭人的動靜,忽然怔了怔,會心一笑:“****的小鬼子,打幾下變聰明了,正麵啃不動,隻好從側麵下手。”

“武藏”、“大和”、“高雄”慢慢的向雷區接近,隻前進了四百米,在距岸六百米處停下,東鄉平八郎確實很精明,看出了岸炮的局限性,這裏不在火炮的覆蓋範圍,又可以就近搶救落水的士兵。

“速浪”、“千代田”、“金剛”恰好相反,不約而同的向外海行駛,與餘下的兵船、軍火船彙合。

姚二勝放下望遠鏡,滿臉的輕蔑:“弟兄們,準備炮火,咱們再撈幾票,撈夠了再走。”

眾人又是一陣轟笑,各就各位忙碌起來,炮彈上膛,隨著號令聲一下,岸炮又開始了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