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難題(1 / 3)

早上8點多。

“死者後背的表皮雖然被剝除了,但是我在死者背部未被燒傷的皮膚的真皮層組織中發現了大量的黑色素沉澱,”章桐停頓了一下,“我不知道凶手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人類表皮厚度為0.03~1毫米,一般免疫係統的細胞都位於表皮層的底部,所以當我們的皮膚受到淺表傷時才會很快自愈,但是受到嚴重的燙傷就不一樣了,它會直達真皮層。凶手為什麼要把受害者燙傷後,再進行表皮的剝離呢?難道是為了保證剝離下來的皮膚能完整?”

“燙傷?”童小川感到很奇怪,“難道不是那場火災引起的?”

章桐搖搖頭:“舉個例子來說,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停電時點蠟燭而把手指燙傷的經曆?要造成死者這樣的燙傷程度和麵積的話,至少要不停地來回灼烤兩個小時以上,這對受害者來說會非常痛苦!”說著,她拿起桌上剛剛打印出來的一份報告遞給他,“死者身體的其餘部位,因為暴露在火焰灼燙範圍內,所以燙傷很正常。但是死者的背部,不應該有這樣的傷痕。我剛才說的燙傷就是我們平時所指的深二度燒燙傷,也就是指直達人體真皮層的那種。人體真皮層和表皮連接處存在著大量的呈樹枝狀的黑色素細胞。它們稀疏分布在基底細胞之間,有分泌黑色素顆粒的功能,當皮膚表麵受到嚴重燙傷的時候,黑色素細胞就會分泌異常,就產生了報告上所描述的樣子。根據黑色素沉澱的麵積和大致生成的形狀來推斷,死者的皮膚燙傷應該發生在案發前8~10個小時內,因為實驗室那邊仔細觀察過黑色素顆粒表麵,已經開始自我修複。而這個過程,正好是8~10個小時。但是,隨著死者的死亡,全身細胞停止運作,一切修複過程自然也就都停止了。”

“那另外兩名死者的死因呢?有沒有得出具體結論?”童小川問。

章桐一臉凝重:“大部分有用的證據都已經無法提取了,目前唯一能肯定的是,兩具平躺著的屍體在火災發生時就已經是死亡狀態了。我在檢驗屍體腦部時,發現死者的腦部雖然也呈現出了典型的腦硬膜熱血腫跡象,但是在顱腦右側部位,我還發現了幾處硬腦膜外血腫,顏色呈現出暗紅色。”

“你是說死者遭受過腦部外傷?”

“沒錯,應該是這樣。”

“是什麼東西造成的,你可以判斷出來嗎?”童小川問道。

聽了這話,章桐站起身,走到牆角的X光燈箱旁,打開後麵的開關,指著兩張夾在上麵的影像圖片:“這是那兩個死者的腦部X光片,從顱骨的傷口形狀來看,是由很明顯的外力造成的。凶器是鈍器,角度是在45度~50度。”

“這樣的傷口會不會致命?”童小川問。

“不會,隻是把死者打昏,看顱骨傷口的恢複情況,這傷口形成的時間距離死亡時間至少在48小時以上。”

關掉燈箱開關,她來到辦公桌邊坐下:“而另一具屍體,盡管死者背部有很嚴重的傷,但根據案發現場屍體呈現出的狀態來看,死者在火災發生時還有一定的意識,是因為吸入性窒息合並大麵積的燒傷形成的休克和感染導致最後的死亡。”

“我記得你曾經說過在死者的肝髒中提取到了去甲氯胺酮?”童小川問。

“是的,麻醉劑氯胺酮在人體肝髒中的特有產物。在另外兩具屍體中,我也找到了相同的去甲氯胺酮。”章桐神色擔憂地看著童小川,沉思了一會兒,繼續說道,“我想,這第三個死者即使不經曆火災,她背後的傷口感染也會導致她死亡。所以,我們遇到的是一個連環殺手!”

童小川點點頭:“這一點我不反對,可是,他為什麼要剝去死者的皮膚?”

“屍體不完整,我沒辦法回答你。”她拿起辦公桌上的一個馬尼拉紙信封遞給童小川,“這裏麵是三個死者的顱麵成像複原圖,我想對你們確定屍體來源應該會有一點幫助,年齡和體態特征,我都分別寫在相對應的紙上了。”

“哦,謝謝。”童小川拿起信封,興衝衝地走了。

章桐瞅了一眼靠在門背後東倒西歪的小潘,輕輕歎了口氣:“你可以收工回家休息半天,剩下的活兒我一個人幹就行了。”

刑警隊辦公室,一塊有兩米多長的白板上,用吸鐵石壓著三張模擬畫像,下麵分別寫著三個對應畫像的人的性別、身高等。童小川坐在辦公桌旁,托著腮幫子,皺眉看著這三張畫像,半天沒有吭聲。周圍人來人往,電話聲此起彼伏,這些似乎都和他沒有任何關係。

模擬畫像和相關特征剛剛傳真出去,每隔一個小時,所有的電視台和廣告箱都會滾動播出這三張尋屍啟事,失蹤人口組那邊也正在等實驗室做DNA配對。可是結果不會馬上出來。大家的心裏都有些莫名的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