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慢慢推移,唐朝也逐漸駛入李世民控製的軌道之中。六月十二日,李淵下詔任命太子宮一幹官員,所謂的下詔隻不過是給李淵一個麵子,因為委任官員的名單是李世民早已擬定好的,李淵隻不過點個頭,蓋個橡皮圖章而已。此時的李淵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兒子點頭我點頭,兒子畫圈我畫圈”。
太子宮的一幹官員多數是秦王李世民的舊人,太子宮官員的配置無非就是從秦王府平移過來,以前大家在秦王府上班,以後就到太子宮點卯了,兩個月以後大家直接到朝堂報到,這就是傳說中的連升三級吧。
太子宮官員的架構基本是這樣的,宇文士及出任太子宮主管(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出任太子宮政務署長(太子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出任太子宮事務署長(太子右庶子),尉遲敬德、程知節分任太子宮左右翼侍衛軍司令(太子左衛率、太子右衛率),虞世南出任太子宮事務署副署長(中舍人),褚亮出任太子宮事務管理官(舍人),總體而言,文官基本出自李世民的“十八學士”,武將出自李世民征戰沙場時的絕對嫡係。
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秦叔寶出任左衛大將軍,程知節出任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出任右武候大將軍,侯君集出任左衛將軍,段誌玄出任左驍衛將軍,張公謹出任右武候將軍,長孫無忌的哥哥長孫安業出任右監門將軍,李靖的弟弟李客師出任左領軍將軍,剛剛從李建成陣營投誠的薛萬徹出任右領軍將軍,這九位將軍就是李世民釘進宮廷的九顆釘子,有了這九顆釘子,大唐的軍權就牢牢地控製在李世民的手中。
與此同時,國家要害部門也陸續鍥入了李世民的釘子,高士廉出任納言(最高監督長),房玄齡出任中書令,蕭瑀出任左仆射,長孫無忌出任吏部尚書,杜如晦出任兵部尚書。此時的李世民與當年的李淵一樣,國家所有最高權力收於一身,不同的是李淵從楊家搶權,李世民則是從老爹手中搶權。
對於兒子的動作,李淵何嚐不知,畢竟他自己就是從搶權的時代過來的,兒子的一舉一動都沒有逃過他的眼睛,然而他又能如何呢?現在的李世民早已羽翼豐滿,李淵已經拿這個兒子沒有任何辦法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照著他的要求,點頭畫圈。
苦悶之中,李淵寫信給自己的死黨、老友、馬仔裴寂,信中愉快地聲稱,我應該稱太上皇了。信上表現得很愉快,信的背後卻是長久的無奈,沒辦法,李淵已經錯過了機會,更錯過了天文台長傅奕的那份天文報告。
如果自己當時相信了那份天文報告,如果自己認識到那份天文報告的重要性……
可惜曆史沒有假如,人生也沒有如果!
公元626年八月八日,也就是唐武德九年八月八日,剛剛坐了九年皇位的李淵下令把皇位傳給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堅決辭讓,李淵堅決不準,整個讓位過程與楊侑讓皇位給李淵、楊侗讓皇位給王世充一樣。一個字,假,兩個字,真假,三個字,相當假!
對於李淵而言,心中的淒涼是難免的,畢竟從此以後,自己就從一線的皇帝變成了二線的太上皇,以前自己掌握兒子的生死,現在兒子掌握自己的生死。同公元617年那個起事的夏天一樣,李淵在心中默念著那句話:無論什麼時候,掌握生死的刀把都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隻可惜,現在刀把已經握在了兒子李世民的手中。
歎息過後,李淵又往寬慰的方麵想,畢竟刀把不是握在別人手中,畢竟這個王朝還姓李,畢竟肉還是爛在老李家自己的鍋裏。
公元626年八月九日,二十八歲的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登基稱帝,他就是曆史上的唐太宗。為了表示對父親李淵的尊重,公元626年依然被稱為武德九年,改元被推遲到公元627年,那一年正月一日,李世民定年號“貞觀”。
李世民為什麼定年號“貞觀”呢?
貞觀二字出自《易經·係辭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係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貞觀,“天地之道”,名正言順,天意!
用年號來表明自己皇位來路正的,李世民不是唯一的,清朝的雍正皇帝與李世民采用了同樣的方法,“雍正”,“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
年號,有時候既像是一則聲明,又像是一則廣告。
登基伊始,李世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首先就是給全天下發紅包。
當日,李世民宣布大赦天下,免除關內以及蒲州、芮州、虞州、泰州、陝州、鼎州六州兩年賦稅,其餘各州免除差役一年,詔書一出,全國歡聲雷動。
發完天下的紅包,該發家裏的紅包了,家裏的紅包盡管涉及的人群比天下小,但影響力很大。
八月二十一日,李世民冊封長孫女士為皇後,大唐長孫皇後就此橫空出世,這一年長孫皇後二十六歲,而她嫁給李世民已經整整十三年了。
十三年前,十三歲的長孫小姐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開始了兩個人的婚姻生活。那時十六歲的李世民跟其他官宦子弟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而他的父親李淵在那個時期也正在經曆著宦海浮沉,嫁入這樣的家庭,長孫小姐能得到大富貴嗎?
換作別人一定會對長孫小姐堅定地搖搖頭,有一個人卻對長孫小姐堅定地點了點頭,這個人就是長孫小姐的舅舅——高士廉。
長孫小姐的父親是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不幸的是長孫晟去世早,撫養長孫小姐的重任就落到了舅舅高士廉身上。因為這個緣故,長孫小姐與舅舅的關係特別融洽,即使出嫁之後,也經常回舅舅家住上一段時間。
就在長孫小姐回舅舅家省親期間,高士廉家出現了靈異現象。高士廉的小妾張氏居然在長孫小姐居住的房間外看見了一匹馬,要說看見馬也不稀奇,可如果這匹馬高達兩丈呢,稀奇不稀奇?稀奇的是這匹高達兩丈的大馬居然鞍勒皆具,所有行頭一樣都不少,更稀奇的是,這匹大馬瞬間又不見了。張氏急忙把這個奇異現象告訴了高士廉,高士廉找來算卦的一算,乖乖,不得了,這個現象竟然意味著“女處尊位,履中居順也,此女貴不可言”。
幾年後,長孫小姐被冊封為秦王妃,又過了八年,長孫小姐被冊封為皇後,果然貴不可言。
用老話說,這是“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盡管長孫皇後的這段傳說有演義的成分,但我相信,能夠成為皇後的人,一定在某些方麵有著超於常人的傳奇。
與長孫皇後一起領受紅包的還有長孫皇後與李世民的第一個兒子——李承乾,因為這個兒子出生在長安皇宮中的承乾殿,因此就有了李承乾這個名字。本著“立嫡立長”的原則,八歲的李承乾被立為太子。
此時的李世民跟八年前的李淵一樣,滿心以為“立嫡立長”就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卻沒有料到,有朝一日他也將麵臨與父親一樣的尷尬,因為他本人破壞的恰恰就是“立嫡立長”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