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怎麼樣精明,十三檔盤算,盤進盤出,絲毫不漏,這算不得什麼!頂要緊的是眼光,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遠,做小生意的,譬如說,今年天氣熱得早,看樣子這個夏天會很長,早早多買進些蒲扇擺在那裏,這也是眼光。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全國,就能做全國的生意,看得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的生意。”這是胡雪岩對自己經商成功的經驗總結。
縱觀活躍在商業界的各個大富豪,誰不是順應時勢的弄潮兒?因此,所謂“時勢造英雄”,的確有一定的道理。近幾年來的房地產熱,催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富翁?大的直接投資做開發商,隨便賺個上千萬;小的做些買房賣房的小投資,輕易賺個百十萬。可以這樣說,近年來做房地產生意的人,想不賺錢都難。
李嘉誠先生是人盡皆知的大富豪,他的成就一次大過一次。如果沒有洞悉未來的眼光,隻單憑虛無飄渺的所謂運氣,很難相信他能夠創出如此龐大的事業。
如果你留意過李嘉誠先生做生意的手法,你應該會看到,李嘉誠先生經營的生意,當時都並非有很多同行參與,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門生意就會成行成市,變得非常熱門,市場上也變得極興旺。李嘉誠先生能夠在早期進入市場,競爭一定很少,而他卻能快人一步,在市場內奠定根基,對該行業的運作、成本、管理、市場情況、消費者的心態、潛在的競爭對手等一定進行了解。到其他人加入這個市場之時,李嘉誠先生已經成為該行業的領導者。其他新加入者,還在學習、摸索、嚐試,但李嘉誠先生卻已經將業務在打了基礎之後,不斷提升,其他競爭對手就難再和李先生的企業匹敵。
和李嘉誠一樣聞名的香港大亨霍英東先生,也是一位時代的弄潮兒。20世紀50年代初期,香港房地產市場剛剛興起,霍英東就迅速成立了立信置業公司。短短幾年的時間,霍英東就成為香港知名房地產商。這時候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很火暴,跟進的人不少。霍英東見了,馬上從國外重金購來20艘大型現代化挖沙船。大規模的建房,哪裏少得了沙子,霍英東因此賺了大錢。但其他人也不傻,你賺大錢我也要加入。正當其他人欲跟進海裏淘沙市場時,霍英東已經取得了香港海沙供應的獨家權。趁別人鬱悶,霍英東又從香港房地產火暴與地皮金貴之中,看到了填海造地的前途,從荷蘭、美國等地買來相關設備……這一次,他又占了先機!
有這麼一句廣告語:“快人一步,理想達到。”從對大多數有錢人的研究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成功首先來自對未來的科學預見和高瞻遠矚。在金錢的搏擊場上,擁有洞悉未來能力的人,才能夠先人一步將機會操之在手。他們擁有捕捉商機的“望遠鏡”,這就是眾多有錢人行事的習慣,也是他們成功的秘訣。
被人譽為“電腦神童”的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經過短短20年的努力,在1998年美國《財富》雜誌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中,以千億美元的資產榮任首富,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他的成功之道除了電腦時代所賦予的機遇外,更主要的還是他的高瞻遠矚和遠見卓識,善於洞察先機。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事先就知道,鐵路時代必定要到來;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事先就預測,電氣化時代必然來臨……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董事長威爾遜曾這樣說過:“我整天沒有做幾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計劃未來。”美國建築業巨子比達·吉威特十分注意掌握信息,善於預測市場。1930年,在建築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他預測公共投資將旺盛;1940年,他預測到防衛工程特別是空軍基地的建設要擴大;1950年,他預見到高速公路及導彈基地的建設高潮將到來;1960年,他又預見到都市交通網的大發展。正由於他的先見之明,事先準備充分,保證了其在承接建築項目時投資成功。
處身市場經濟的浪潮之中無論你從商還是打工,都應該具備一些預測經濟大勢的能力。判斷得正確,對於個人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不懂,也要虛心一點,看看各大報紙雜誌的經濟專家的分析。雖然他們的分析有時會錯,但無論如何,總算有些參考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