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斯不敢相信看到的、想到的,震驚地喃喃道:“形人師,這的確是形人師的六點一線半輪回!”
黎斯眼裏突然迸射出驚人的光彩,摳出陷入紅石磚內的鐵條,然後從左往右用力轉動,轉到一半位置時停下。將鐵條轉動半圈就是半輪回的奧妙吧!黎斯這樣想著,死死盯著身下紅石磚,大約十息之後,紅石磚往裏一陷。
緊接著傳來“哢哢哢哢”連串悶響,黎斯腳下的地方緩緩露出了一個無底黑洞。
比之殿宇更加森寒的氣息撲麵而來,眼皮上如同結了一層白霜。黎斯把石桌上的油盞取來,深吸一口氣將身子探入黑洞裏,走了進去。黑洞中有一條寬整的青色石階,黎斯在石壁上發現了突出來的燈盞台,盞台裏還存有厚厚的油脂。黎斯點燃了燈盞,刹那一股柔和的黃色光暈籠罩在黎斯周圍,也將黑暗和冰寒驅散不少,黎斯繼續往下去,相隔四五丈就有新的燈盞台,黎斯一一將其點燃。一盞盞黃光逐漸照亮了黑洞深處,下入四十丈左右,黎斯終於走到石階盡頭,盡頭處是一座空闊冰冷的石廳。
石廳深處有一個淺淺的碧綠色的圓形水潭,水深隻抵腳踝位置。水潭中是一排棱角分明的骨骸,黎斯判斷出骨骸屬於鷹的頭骨。鷹骨有二十三枚,跟石匣指骨、暗血靈牌數目相同,應該也是代表著死去的二十三位古族族長。鷹骨齊齊麵朝水潭中央,那裏有一張長寬丈餘的石桌,桌上整齊地擱著四個棕紅色漆盝。
黎斯跨過水潭,在石桌前停留片刻。然後伸手慢慢打開了第一個漆盝,盝裏卻是空空如也,隻在盝內發現了四個篆體漆字——十方毒種。
黎斯又打開第二個漆盝,裏麵依然是空空如也,但也有兩個漆字——惑骨。黎斯一怔,接著移向第三個漆盝。
黎斯原以為第三個漆盝也沒有東西,但結果並非如此。第三個漆盝內放著一本薄薄的似帛非帛的古卷,卷首用筆走龍蛇勢寫著——七人咒。翻開古卷,卻都是用某種失傳的古老文字撰寫的內容,勉強可以認出一些字,出現最多的是一個“殺”字。黎斯眼中閃過一抹異彩,良久後把古卷放回漆盝。
黎斯接著打開了第四個漆盝。這次盝內也有一本古卷,卷首用古拙篆體寫著——古窅教理索。黎斯手有些微顫地翻開古卷,好在卷內不是用失傳文字撰寫。黎斯仔細觀看了一遍“古窅教理索”,原來這本書是第一任古窅教大長老蒔澤所寫,記錄的都是古窅教創立初始時教內的點滴瑣事,大到吞並十方山四族八村,小到教內古族人生子取名,事無巨細一一記錄在內。其中古窅教吞並擴張時宣稱的天降神跡最讓黎斯感興趣,但卷內隻是簡略提到“天降神跡以佑古窅眾生,水火之宮崩碎十方天地”。
“水火之宮崩碎十方天地”究竟指什麼?黎斯琢磨了好久都沒什麼想法,反複又找了找後隻能放棄。不過黎斯發覺古卷末端參差不平,好像被人撕過並不完整。
難道這本“古窅教理索”隻是半本,還有另外一半不知所蹤?
黎斯悻悻地把古卷放入漆盝,環顧石廳他處,就在水潭東北角竟還有一條青色石階,遙遙往上不知通到哪裏。黎斯跨出水潭沿石階往上走,途中依舊點燃石壁上的燈盞,如此走過了二百餘石階到達一個寬約十丈的石台。
石台中間肅立著一尊展翅欲飛的山鷹像,犀利的鷹眸,根根如鐵的翎羽,彎曲如鉤的尖爪,整尊山鷹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山鷹像前有供桌,後有壁畫。壁畫描繪了一個失去親人的嬰兒被老鷹叼回巢穴,母鷹用鳥肉喂食嬰兒,把嬰兒當成自己孩子般照顧得無微不至。後來嬰兒所屬氏族的仇人發現了嬰兒,母鷹為了保護嬰兒被仇人殺死。嬰兒這時已經三四歲,他沒流一滴眼淚,抱著母鷹的屍體逃進了深山。多年後嬰兒長大成人,用一柄鷹骨磨成的尖刃殺光了仇家全族。黎斯心道,鷹巢嬰兒或許就是古族的先人,所以古族才將鷹作為氏族圖騰來崇拜。但這隻是黎斯自己的猜測,並沒有實際根據。
看完壁畫黎斯正要原路返回,忽然間一股熟悉的清淡香味撲進鼻子裏,黎斯這才注意到山鷹像供桌上插著的三根黑香,黑香已熄,但香味猶存。黎斯深深吸了口氣,似曾相識的香味衝入大腦中,黎斯頓感一陣疲乏。黎斯再盯著黑香看了一會兒,猛一下子想起了邊奎在外山燃過的驅蟲香,驅蟲香和眼前黑香顏色、氣味一模一樣,應該不會錯,兩者就是同一種香。
但古族祖廟隱洞內的黑香無疑是香中絕品,自不會流傳到外麵,邊奎是如何獲取的呢?而且邊奎竟還當成驅蟲香送給了黎斯等人,再回憶邊奎在十方山中種種可疑行跡,黎斯不禁萌生了一個驚人大膽的推想——在黎斯等人還未進入十方山之前,或許就已經陷入一個邪惡可怕的陰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