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即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又叫老人節,因九九同久久重音,重陽節便含有對健康長壽、生命持久的寄寓。一到重陽,人們便會登高、賞菊、插茱萸等,而簪菊花也是其重要的習俗之一。
相傳,中國漢族女子自古就有簪花的習俗,隻是在不同的季節會佩戴不同的花朵。生機盎然的春天人們多簪富貴而豔麗的牡丹、芍藥;驕陽似火的夏季多戴清新的石榴花、茉莉花和梔子花;蕭瑟凋敝的秋天人們更偏好素雅挺立的菊花、葵花。到了宋代,不同的節令也會插戴不同的花卉,十五元宵之時戴梅花,端午節佩茉莉,立秋戴楸葉,重陽簪菊花。
菊花又名“延壽客”,重陽簪菊,是人們對長生和延壽的一種希冀。唐朝杜牧有一首詩《九日齊山登高》中寫道:“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可見簪菊花這一風俗的盛行。
重陽節簪菊花在唐朝時就有,其後每代相傳,實為普及。到宋朝時,人們甚至將彩繒剪成茱萸和菊花的形狀相互贈送戴於頭上。此時,不僅僅是女子簪花,有些地方男子也可以戴花,而重陽時分,男女老少都可以簪菊。每到重陽之時,人們攜伴登高,在山間采一朵菊花插於頭上,這俏皮的點綴間無不浸染著對生活的熱愛。
人們認為菊花不僅可以增壽,還能夠辟邪除災,同重陽插茱萸這一習俗有異曲同工之妙。據傳到了清代,在京城的重陽節,人們常常把菊花的枝葉貼在門窗上,這意味著消災招祥,而它便是簪菊花這一習俗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