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溫州隻有兩年多的時間,石玉萍還是很快就習慣了這裏的生活。要說也是啊,她現在的生活差不多就是當初設想的生活,甚至比當初的設想還要完美。當初她想的是到三十歲或者三十五歲隻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兩居室的房子,再買輛電動自行車,朝九晚五雷打不動按部就班地上下班,偶爾出門旅遊一下,就心滿意足了,而現在才二十多歲就擁有了裝修氣派的三居室,還有一輛紅色的寶馬,天天無需頂風冒雨辛辛苦苦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錦衣、美食、珠寶……要什麼有什麼,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人到了這分上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實在有點過於清靜了。
楊書生來過、鬧過,但很快就過去了,她知道他徹底絕望了,再也不會來騷擾她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她的判斷,楊書生確實再沒來過,也沒打過電話,連短信也沒有一個。她的生活又像原來一樣複歸於平靜。
石玉萍籲了一口氣,開始考慮接下來的生活了。現在,妹妹石玉蘭都已經有孩子了,媽媽白小滿都替她著急了,開始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開始媽媽先是告訴她彙給她的錢收到了,緊接著就催她老大不小了,趕緊和書生把事辦了,後來她不讓再提楊書生了,滿以為媽媽知道她和楊書生之間出了問題後就不會再緊三趕四地催她了,不料媽媽反而催得更緊了,到最後她火了,大聲說,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會處理好的,城裏不同於農村,不要再管了!並警告說,要是再催她就不接她電話了甚至不往家彙錢了!這才使媽媽不再喋喋不休地追問了,但時不時地還是會忍不住冒出一言半語來。
不過,實話說,要是真的一直這樣下去還是不行的。她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廖總了。雖然和廖總勾勾扯扯的一年多了,可她還是搞不明白廖總到底是真的喜歡她,還是像他自己說的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算是喜歡她,那他也可能會喜歡上別的女人,如果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責也負得夠了。一句話說到底,廖總隨時都有拋棄她的可能!當然,這並不是說,一旦廖總拋棄了她,她的生活馬上就會陷入困境,她的銀行卡上有足夠的錢能讓她把眼下的生活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可是之後她就再也不能坐享其成了,否則坐吃山空,之前的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她當然可以再傍上一個男人,可對於第二個男人來說她已經是二手貨了,一般男人很忌諱的,再說,第二個男人能像廖總對她那麼好嗎?難說。這麼說來,最好還是能留住廖總。可是,怎麼才能留住廖總呢?自己唯一擁有的就是青春了,而女人的青春是最靠不住的,時光會把它徹底帶走。
那,怎麼辦才好呢?
石玉萍發愁了。發愁對石玉萍來說沒什麼好稀奇的,當初為上學焦慮不安愁容滿麵憂鬱滿懷是楊書生助了她一臂之力,後來丟了工作憂心忡忡鬱鬱寡歡是廖總幫她解了圍。若是那樣,又有誰來雪中送炭雨中送傘幫她的忙呢?當初上不了學如果沒有楊書生的話,大不了像妹妹石玉蘭或村裏別的人那樣出去打工,大家彼此彼此,誰也不會說她的;丟了工作如果沒有廖總大不了換個地方,比如再回到江州,一樣可以重新找到工作。可現在不同於以往了——以往失去的隻是身份和環境,隻要努力還是可以找回來的,現在失去的是什麼?青春、童貞、名譽,而這些一旦失去了是怎麼也找不回來的啊!雖然自己也因此得到了眼下優裕富貴的生活。
對於人們常說的憑借自己努力打拚去發家致富的神話,石玉萍從來就嗤之以鼻。那不過是癡人說夢自欺欺人罷了。看看爸爸石有元、楊書生這樣成千上萬的人哪個不是辛辛苦苦在打拚,可又有幾個人發家致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