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她回來了(2 / 3)

白小滿正要說什麼,見楊文良拿起了電話,就轉過來對杜桂芝說,是玉萍不對。

杜桂芝說,書生是男孩,應該主動些。

一會兒,楊文良就打完了電話,說,跟書生說了,他說他一會兒就回來。

白小滿說,沒事,沒事。回去我再好好勸勸玉萍,互相謙讓著,啥都好了。

杜桂芝滿臉堆笑地附和說,是啊,是啊。

白小滿說,那就這樣定了。說著要走,任杜桂芝兩口子苦口婆心生拉硬拽還是沒能留住。

楊書生確實不在超市,他到縣城談項目去了。楊書生要談的項目有兩個,都需要合資才能做得起來,可還是不一樣。

半年前,楊書生發現什集鎮上的商鋪已經飽和了,商店也罷,超市也好,什集人就那麼大的消費能力,想再擴大一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那就隻能搬遷到縣城去。搬遷到縣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不但需要更大的房子,也需要更多的資金。房子還好辦,滿大街都是,就算沒有房子,隻要租金出得高哪兒的房子都能租下來,資金就不好辦了,照鄉裏人的話說,錢是硬頭貨,不是想就能弄得到的。辦法隻有兩個,貸款,合資。楊書生想來想去還是合資劃算,一是不用承誰的情,二是也讓人家跟著賺點錢,三是規模擴大了,人手肯定不夠用,有了合資人就會好辦一些。

楊書生的另外一個合資項目是農產品加工。他原來就發現了,南方人很喜歡吃嫩玉米和嫩黃豆,一年四季沒有斷的時候。而這兩樣東西不要說在什集,就是在什集方圓百兒八十裏都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了,一般都是夏天麥收後種上,等中秋成熟了收割。開始還沒當回事,上次到溫州找石玉萍之前就動開了心思,要是能把這兩樣東西運到南方就好了。這樣,也能把土地節省出來,種些別的東西增加鄉親們的收入,南方人也能品嚐到來自北方的美味。主意是好主意,但顯然不可能,因為季節性太強了,可要是加工成即食食品就不成問題了。楊書生一下興奮起來,很快就找到合作商做了嚐試,沒想到銷路不但十分看好,居然還供不應求,今年自然要擴大生產,而且產品也會更豐富,甜的,鹹的,香的,麻辣的,咖喱的,孜然的……

鄉長老楊知道了楊書生的想法著實高興壞了,因為每年鄉裏在玉米、青豆大上市的時候都在銷路問題上急得焦頭爛額,時常被外地客商殺價殺得讓人恨不得哭一場,現在可好了。老楊趕到楊書生家,告訴他現在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大力支持,政府給咱貼息貸款,最快一天就能到賬,不繁瑣,不求人,而且種類多,可方便了!土地、廠房、人員就更沒問題了,咱鄉裏都現成啊!吆喝一聲,個個都屁顛兒屁顛兒的!聽鄉長這麼一說,楊書生立馬覺得一天的雲彩都散了,這麼多天以來,臉上第一次綻放開了笑容。這下好了,最根本的問題迎刃而解,接下來就是廠房的選址,製定企業規章、管理流程,人員招募,營銷渠道等。

楊書生去縣城事情辦得出奇的順,政府工作人員一個個態度很好,這是最讓人大為驚訝的。前些年咱農民進衙門辦事,哪次不得見廟上香、見佛磕頭啊!看來報紙上所說的轉變工作作風確實落到了實處。接下來就看自己怎麼幹了。楊書生對自己很自信,憑著他多年的營銷經驗,他會把一切辦得妥妥的。但問題還是有,而且是最根本的問題。辦企業說到底,人才是決定性的因素。勞動力好找,哪哪都是。但懂管理、善經營的人才稀缺啊,就算自己渾身是鋼又能打幾顆釘?唉!要是石玉萍在這兒就好了,她在大學剛好學的就是這個專業。唉!楊書生搖了搖頭,似乎想把這個惱人的念頭攆出去。

傍晚回到家,聽媽媽說了石玉萍回來的事,還說是白小滿讓他去她家呢!楊書生猛一愣,但還是二話沒說就往石老家去了。現在,從什集鎮到各個村莊都修了寬敞的水泥路,楊書生騎著電動車,不消一刻就到了。

石家顯然吃過晚飯很久了,正在看電視,聽見門口有動靜,白小滿就知道是楊書生來了,忙跟他打了招呼,找了発子給他坐,一邊招呼石玉萍。石玉萍看著眼前這個兩小無猜對她一往情深又被自己傷害得千瘡百孔的男人,不禁羞愧滿麵,不過還是跟他打了招呼。

石玉萍回來好幾天了,是特意趕在晚上到的家。她在家裏哪裏也沒去,最多就是到自家地裏轉轉,看看。老家的草草木木枝枝葉葉灣灣水水,甚至就連地上的土坷垃泥巴蛋子,在石玉萍眼裏都突然變得有些可親可愛起來。要說也是,按老家的老話說,她算是死過一回的人了,當然更知道活著的珍貴。石玉萍那天昏倒的時候臉變得蠟黃蠟黃的,隻有石玉萍自己知道那是因為嚇的,她以為自己要死了,再也看不到這個世界了,一刹那後悔死了。那會兒她誰也沒有怨恨,一切都是自找的!想要是還能活過來就是老天爺對她最大的恩惠,她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要,隻要能活著就行了,而且要活得好好的,以此作為對老天爺讓她大難不死的報答!後來,當她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竟然真的活著,竟激動得大哭起來,慌得徐嫂不知就裏趕緊安慰她。在醫院的日子裏,廖總的電話一直處於停機狀態,那個一直以來勇於擔當的男人似乎一去不返了。又急又氣的石玉萍這才不得不把事情前前後後想了個遍,像現在這樣不上不下的沒皮沒臉的活著算是怎麼一回事兒啊。雖說手上還剩幾個錢,可這哪是長久之計!慢慢地,她對之前自己英明正確的選擇第一次產生了懷疑,一旦有了懷疑,這懷疑就如同發了酵的麵團,越發越大,漲得心裏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