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的官秩,是以萬石為最高,比如太尉、司空、司徒、大將軍、驃騎將軍等,都是秩萬石。
又以中二千石次之,如九卿,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等。
秩二千石在次之,如四鎮將軍,四征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等。
而再次一級,就是秩比二千石,如各地太守,五官、左右中郎將等。
其下依次為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等。
可以說,一地太守,是大漢官員之中的上層官員,也是大漢的中流砥柱。
而培養一個騎兵,最主要的,就是戰馬,可不是所有的馬匹,都能當做戰馬。
戰馬,對野草的要求非常高,大漢境內不比草原,草原水草鮮美,地域廣闊,野草牛羊馬匹吃之不盡。
而大漢境內,雖然地域同樣廣闊,但適合放牧的地方卻很少。
幽州自然有適合放牧的地方,不過,比之草原,還要差上不少。
大漢境內,如果飼養戰馬,不僅要喂草料,還要在草料之中,添加糧食才行,而且,每天還不止一次。
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就算在夜間,也要喂一遍。
這也就說明了,當年漢武帝,舉全國之力,征討匈奴,為何才不到二十萬騎了。
那個時期,大漢國力強盛,退耕還牧,才擁有戰馬四十萬,而騎兵,則是不到二十萬。
不過,每個騎兵都是一人雙騎,行軍速度特別快。
等戰爭打完之後,雖然漢武帝勝利了,戰馬卻損失了大半,國力也衰退了太多!
“叔父勿憂,小侄料想,就算鮮卑烏桓等族入侵漢境,想必人數也不會太多!而且還有夏育將軍在邊境阻攔,所以,能進入代郡的異族騎兵,最多兩千!”
說到此處,劉瑾臉上帶著無比的自信之色,對著趙奕開口說道。
“而叔父募兵,不需要太多,隻一千騎便足夠!不過,這一千騎兵,要足夠精銳!至於騎兵所需之資源,隻要叔父支持小侄,那小侄便有辦法!”
趙奕聞言,眼睛頓時一亮,不過很快,趙奕的眉頭,又狠狠地皺在一起,隨即開始低頭沉思。
一千騎兵,聽起來人數不多,不過,這一千騎兵,就等同於近萬步兵的花費!
而且,他一個邊疆郡太守,雖然有兵權,不過卻是不多,如果再招募一千騎兵。
若被有心人告發,並且上報天子,給他扣上一頂帽子,那麼趙奕不但會丟了職位,還可能會被砍了腦袋。
突然,趙奕眼睛猛地一亮,隨即目光飽含深意的看了劉瑾一眼。
趙奕突然想到,劉瑾不是天子的皇弟嗎?而且天子對他這個皇弟,還十分的重視。
如果將劉瑾出現在代郡,並且準備進入軍中發展,打算帶兵抗擊異族,將這件事彙報給天子。
那天子不但不會怪罪他趙奕,反而會支持他招募騎兵。
而有了天子的支持,區區千騎,那不是同吃飯飲水那般簡單?!
想到此處,趙奕看劉瑾的眼神,就如同看稀世珍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