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阻朕南遷者殺無赦,皇嫂血書(1 / 2)

正月十九日寅時,景陽鍾轟轟敲響,鍾聲在京城上空回響飄蕩。

當文武百官們來到武英殿時,隻見殿內燈火輝煌,皇帝早已駕臨,威儀萬方端坐在龍椅之上。

不等官員們跪拜,李存明開門見山道:“諸位愛卿,朕打算遷都南京,今日早朝就是……”

話沒說完,官員們就炸了鍋,小聲議論起來。

隨即就見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站了出來,高聲道:“皇上,萬萬不可遷都哪!方今國勢頹唐,人心危疑,皇上為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為兆民父母,則當撫兆民;為陵廟主鬯,則當衛陵廟;而周平、宋高之陋計,非所宜聞。”

此言一出,應聲如雷,群情激動。

東閣大學士範景文更是聲淚俱下,說得大義凜然:“我大明朝向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皇上惟有堅持效死勿去之義!”

更有甚者,早已匍匐在地,磕頭如搗蒜,有人已然頭破血流了。

李存明暗自冷笑,早知道會有人反對南遷,隻是沒想到會如此激烈。

官員們一上來就扣大帽子,什麼為了中國,為了黎民百姓,為了祖宗陵廟,什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一頂頂大帽子扣下來,壓得人透不過氣!

關鍵是不好得辯駁,明朝的官員們沒有別的本事,就是善於搶占道德製高點,然後懟天懟地對空氣。

李存明早有準備,不動聲色道:“有請皇嫂。”

一陣腳步聲傳來,在官員們錯愕驚訝的目光中,先帝朝懿安皇後張嫣在幾個宮女簇擁下邁步走進殿內。

張嫣先向皇帝施禮,而後轉身掃視在場官員,動情道:“自從先帝去世十七年來,哀家深居宮內,對於國家大事不聞不問,但今天我有話要說。”

“先帝臨終時傳位於當今天子,說‘吾弟當為堯舜’。十七年啊,如白駒過隙,哀家親眼看著皇弟日夜操勞國事,嘔心瀝血,安逸自在的青蔥少年已變成憂慮深重的君王。”

“皇上節衣縮食,不貪圖享樂,十七年如一日。諸位翻遍史冊,試問從古至今這樣的皇帝能有幾個?”

“然而天意難測,皇上有當堯舜的資質,可上位伊始便內憂外患災害不斷,徒呼奈何?”

“聽說李自成的軍隊正殺往京城,皇上當機立斷遷都南京乃是明智之舉。諸位大臣都是飽讀詩書之人,難道沒聽說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俗語嗎?”

一番話句句深情,殿內陷入了沉默。

李存明趁機道:“朕知曉諸位臣工的心思,你們無非是擔心南遷之後,京城陷落,陵寢宗廟遭到毀壞,有朝一日朕會怪罪在你們頭上。朕今天開誠布公說一句,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南遷帶來的一切後果由朕一人來承擔!”

曆史上的崇禎,之所以與臣子們鬧到離心離德的局麵,其實他有很大一部分責任。

原因很簡單,崇禎皇帝好麵子,一心想做堯舜禹湯一般的明君,精神負擔很重,或者說有嚴重的精神潔癖。

這就導致一旦出了問題,崇禎不願意負責,往往讓大臣們背黑鍋。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沒有人敢於任事了。

當領導的,能力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敢於負責,勇於背鍋,這樣手下才會賣命!

聽到皇帝這麼說,大臣們恍恍惚惚,覺得皇上好像變了一個人。

加上懿安皇後張嫣素有賢名,大臣們很敬佩她。皇上為了南遷,將懿安皇後也搬出來了,可見決心之大。

許多人開始轉變了立場,在戶部尚書蔣德璟、左都禦史李邦華帶領下,朗聲喊道:“臣等讚同南遷,誓死追隨陛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