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桐臨出門時從抽屜裏取出何運昌已經出版的傳記,在車上交給了吳江凱,道:“吳書記,您一會到了何運昌家,可以從這本書作為突破口。”
吳江凱借著燈光翻看了幾下印刷精美的書,封麵上用草書寫著《巨浪淘沙》四個大字,然後印著何運昌手叉腰站在長城上的照片,很是威風。吳江凱覺得有些可笑,拿著書道:“這就是你上次請人為何運昌出的書?”
沈桐道:“是的,何運昌拿到這本書後愛不釋手,一下子印刷了10萬本,見人就發,據說他煤礦上人手一本,但大多都扔在一邊,沒幾個人認真看。”
“哈哈……”吳江凱笑著道:“現在的人哪,但凡有了些成就,都喜歡玩這套虛的,想彪炳千古,在曆史上留下點痕跡。”然後又對著沈桐道:“我一直有個疑問沒問你,你當初怎麼知道何運昌喜歡這一套的?”
沈桐神秘一笑,道:“我初中同學楊曉依在隆南市一家律師事務所,那一陣子正好她在為何運昌提供法律服務,她就把何運昌的一切告訴我了,我當時也沒多想,但都記下來了。”
“嗯。”吳江凱欣慰地道:“對,就應該這樣,平時的工作中要多加觀察,留心一些細節,尤其是你現在在督查辦,我需要你對全縣領導幹部的個人情況都有所掌握,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沈桐道:“吳書記,我覺得在何運昌身上,還有潛力可挖,不僅讓他這次心甘情願出資迎接檢查,而且還要在開發西城上讓他大放血。”
沈桐這麼一說,吳江凱來了興趣,用期待的眼神道:“你有什麼好主意,快說來聽聽。”
沈桐思忖道:“我是這麼想的,何運昌是東泉的首富,這是有目共睹的,他已經在東泉乃至隆南都成了神話,成為了標誌性的成功企業家。都說創業容易守業難,他今天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可目前他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先說資金鏈。受金融危機重創,何運昌的煤礦也未遭幸免,無論是產量和銷量都大幅減少,可以說他現在不敢生產煤,幾乎是產一噸虧一噸。由於他的資金鏈都來源於貸款,我估計他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吳江凱一邊聽一邊點頭道:“是啊,你說得這些不單單是何運昌的煤礦,是整個東江省的煤炭企業都疲軟,要不然國家拿出大筆資金通過擴大內需來救市,這個寒冬至今還沒有過去啊。”
沈桐接著道:“吳書記,我在一本雜誌上看過一位經濟學家關於我國未來幾年經濟發展形勢的理論文章,我記不清叫什麼名字了,但是他的觀點非常的樂觀,他說我國在未來五年內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能源的需求量會加大,同時,城鎮化進程也會快速推進,按照這一觀點分析,再來看省委喬書記主張的城鎮化建設和章省長主張的壯大工業產業,他們的提法都非常正確,而是把一個完整的發展鏈條斷裂開來看待。我說這些的目的是,我縣的煤礦企業在不久的將來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無論對何運昌,還是對其他煤礦都是非常有利的。”
吳江凱沒有想到沈桐看待問題竟然如此獨道和犀利,他投向讚許的目光道:“沈桐,你說得沒錯,我也曾經分析過這個問題,看法基本上與你說得這位專家大相徑庭,未來的事我們暫時先放一放,到時候還不知道我在不在東泉,目前的關鍵是如何幫助這些企業度過難關。”
沈桐道:“吳書記,這也正是我想要說的。他何運昌資金鏈斷裂,目前最缺的不是錢,而是如何把煤銷售出去。假如由您出麵幫他解決,讓他出現錢,應該問題不大。”
吳江凱蹙著眉頭點頭道:“你這個注意不錯,上次我和省外的一家電廠簽訂了一筆煤銷合同,我可以拿出三分之一交由他。可就憑這點他就會助我開發西城嗎?”
吳江凱此刻滿腦子都是開發西城,說明他真正想在任期間為東泉縣做點貢獻,沈桐十分理解他,道:“吳書記,我從天成公司那裏得到了啟發,天成公司是房地產起家,而後又轉向投資能源企業,這說明什麼,他看到了能源企業的廣闊前景,同時他也意識到靠單一經濟體維持不了企業的正常運轉,需要多向性、多渠道、多層次全麵發展才能保存實力。天成公司能投資能源企業,何運昌為什麼不能投資其他事業,我覺得可以說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