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先的計劃,是象征性地給商販們補貼一點,畢竟是給他們謀實惠。可有的商販就是不願意出錢,把大門一鎖,揚長而去,執法人員也拿他們沒辦法。
後來,公安人員直接動起了手,對一些不配合的商販按照阻撓執法拘留,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造成了大規模的聚會遊行。縣裏頗於無奈,又追加補貼標準,才算把這一難題化解。
這些天,吳江凱沒有安排沈桐幹什麼事,而是讓他坐守辦公室,收集報上了進度及存在問題,然後由他統一彙總,再報到吳江凱處。沈桐並沒有因為工作忙,而忘記錯打電話之事,可對方這段時間一下子平靜下來,反而更加讓他惴惴不安。陸偉請假不在,他對許夏的情況全然不清楚,吳江凱也看出他的心思,安慰他道:“把心靜下來幹工作,至於其他的走到哪一步說那一步,別亂七八糟胡思亂想。”
吳江凱的安慰,讓沈桐稍稍放鬆了許多。
眼看章省長調研的日期越來越臨近了,吳江凱幾次三番詢問龐懷遠具體時間,可對方的答複一直模棱兩可,道:“省裏要召開兩會,這你也是知道的。我已經提醒過章省長了,可章省長說往後推推,等著吧。你把我交代你的事情辦好就成。”一句話,讓吳江凱的心涼了一半。
朱於森上任以後,人們都紛紛猜測這位新書記第一站去哪調研。按照隆南市的慣例,一般都是先去比較富裕的縣市區或者大型的企業進行調研,可朱於森一反常態,把調研的第一站放在了東泉縣,這讓一些官員大跌眼鏡。
不過細細分析,朱於森到東泉縣調研有一定道理,因為章省長要下來視察,這是他這個新書記第一次迎接省領導,他當然不能掉以輕心。不過朱於森此行,也有他的想法,督查準備情況是一方麵,更重要的他是來敲打一下吳江凱。
朱於森和吳江凱無冤無仇,為什麼要敲打他?這背後的原因異常複雜。
朱於森很清楚是誰提拔的他,是由省委組織部鄭部長提名,省委喬書記拍板定下來的。臨行前,鄭部長交待,到了隆南市,首先要樹立威信,決不能讓李昌奎蓋過你的風頭。經過鄭部長一點撥,朱於森找到了切入口,首先從李昌奎的“盟友”吳江凱開刀。
再者就是夾雜著私人情感。東泉縣副縣長向傑的老丈人是自己曾經的老領導,沒有他老人家也就沒有自己的今天。吳江凱打擊私挖濫采,把向傑拉下水,差點把他兒子向鵬飛的前途給毀咯。在老領導的重托下,他下去要為向傑撐腰,告訴他吳江凱,東泉縣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
此外,他還有一層目的。縣長丁慶祥走得老領導渠道,想上一個台階。他是組工幹部出身,對全省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履曆一清二楚。通過了解丁慶祥的仕途經曆,他覺得此人可以重用。正好,他剛到市委,身邊沒有貼身的人不行,所以他打算考察一下丁慶祥,如果時機成熟,把他調到市委辦公廳,先擔任副秘書長,要是表現好再慢慢扶正。
還有就是向傑,要征求一下他的意見。老領導的人情一定要還。
最後一層意思,他就是親眼見一見沈桐。關於鄭部長家發生的事情,朱於森還是知道的,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鄭部長每天為家事發愁,必要時由自己出麵為他排憂解難。實在不行,找個由頭把這個叫沈桐的直接開除,替鄭部長了卻一樁心事。
吳江凱接到市委書記朱於森要來調研的消息時,他秘密會見了市長李昌奎。因為他覺得朱於森此次調研的目的不單純,李昌奎心裏有疑問,但他讓吳江凱不要亂想,做好一切準備迎接。
過來2月2,朱於森帶著一幹人浩浩蕩蕩地前往東泉縣。由於在修路,一路上顛簸不平,讓朱於森很是不滿意。對前來迎接的吳江凱道:“吳書記,看來你這是不歡迎我啊。”
吳江凱連忙道:“朱書記,我哪敢對您如此不敬啊,這不全是為了迎接章省長嘛。”
朱於森不看吳江凱道:“你這樣興師動眾花費巨資搞這些形式主義,你覺得章省長他會同意嗎?”
吳江凱聽出了朱於森話裏有話,彙報道:“省政府龐秘書長曾經來指導工作,給我們東泉縣提出整改意見,上麵的話我也不敢不聽啊。”